[清空]播放记录
影片以一本阿兰罗伯·格里耶1981年译文版的《橡皮》开场。你以为它是道具,实际它是伏笔;你以为它是伏笔,其实它只是导演暗戳戳的免责声明——你看著名小说《橡皮》就是讲了半天啥也没讲,时间和空间统统放进碎纸机再搅成浆糊到处涂,嘻嘻,我们这次也是这种高级的玩法哦!
现在的作家当导演通常就是一场文学和电影的灾难。书迷会骂你,影迷也会骂你,而他们永远骂得不无道理。幸好《隔壁的诗人》是一部短片,且在观众渐渐感到不对劲的时候迅雷不及掩耳盗铃戛然而止,及时退出得令人措手不及,想骂,又不知从何骂起……只能暗自思忖:哦……我想噜……这就是……艺……艺术噜……
除开放弃叙事这个缺陷以外,影片也有不少亮点。橡皮泥就是一道有趣的线索:橡皮泥最初是流浪歌手的替身,而后在关键情节堵住唯一的逃生出路,最终竟然变成凶器将故事推动到最高潮,后来鱼吃了橡皮泥死掉,变成死鱼,被丢进长江放生,这时片子终于显露邪恶的幽默感,这种暗黑幽默伴随侦探沉进马桶缓缓归于平静。橡皮泥这个道具诡谲多变到让人觉得好笑,这种观影体验和看欧美60年代一些B级片相似,血是那么红,同时塑料是那么鲜艳,黑色又真的黑。
流浪歌手的橡皮泥替身在旱冰场卖唱,而歌手自己同时在和旋转木马工厂的保安打架,最终歌手又在隔离酒店的窗前拿着望远镜看见码头上旋转木马厂送来的货物。这里也非常精妙。上一秒,玻璃上的 Kafka or Joyce 还在,歌手一回头,玻璃上的口红文字消失了,转眼床单上多出了一套画具。而流浪歌手即使在隔离期间也梳着丝丝分明的油头穿着高定酒红色衬衣也让这种种巧合和场景显得离奇却自洽,这是一种诞生自现代文学的超现实美学体验。
对了,还有两条狗。仁科和阿茂都热爱电影界的动物大师库斯图里卡,这次不知是他们突发奇想的怪主意还是导演早就设计好的安排——一条狗叫「一条」,另一条狗叫「另一条」。我国的《电影管理条例》暂时不能保护这两条狗,但是剧组还算有点良心,没有让两条狗在大白天活生生喝醉,取而代之的是将两条狗放上循环播放《别看我只是一只羊》副歌的儿童摇摇车,十分钟后再抱下来,并在拍摄完毕后进行了诚恳的道歉。
配乐是五条人乐队。他们也将这部片子的配乐收录到一张唱片里,起名为《一半真情流露,一半靠表演》。五条人的配乐风采,是莫里康内,尼诺·罗塔,莫里斯·贾尔,格兰·布列格维奇,久石让,菲利普格拉斯等电影配乐大师各沾一点。做完长片《南方恋曲》的配乐再来做这部短片的配乐,更加千变万化,游刃有余,波涛汹涌,海阔太空。
但这些都不是本片最珍贵的部分。在众多缺少历史感的作品充斥市场的当下,《隔壁的诗人》因其厚重和大气,对历史的敏锐感知和精准预言,有着极高的辨识度。结尾磅礴,码头抢拍夕阳的人争先上船以躲避灾厄,而屈原在江岸高歌,乐队在为「泥可太坦」号上的乘客做最后的表演。这是《地下》结局的离岛,《尤利西斯的凝视》中对列宁的告别,也是世界末日的真正景象。我想,如果保留这个结尾,重新梳理一遍剧情做成长片,是足以冲刺2095年金棕榈、奥斯卡的。说到这里,这部短片其实已经没有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