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第一线》视听分析:纪录片讲了制作团队从正月初三就进入疫情一线,前往疫情灾区武汉跟踪拍摄,为观众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武汉抗疫现场。
纪录片运用了大量的运动表现手法,尤其是摇镜头与移镜头的运用更加频繁。在影片的开头就是从摇镜头引出的题目,制作团队不惧疫情危险,还原真相、纪录真实的精神值得敬畏。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当代纪录片人的职责和使命。医院ICU系统的将近崩溃、医疗物资的极度短缺、感染了新冠肺炎母亲诞下婴孩后的泪眼……这一系列的摇镜头都是为了表现公众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这一切都是令人暖心的。摇镜头的运用正好将这些体现出来。
纪录片中除了运动表现手法外,景别的运用也是十分的生动。纪录片开始时用了全景镜头,将要表现的人物和周围的环境很好的展现出来。片中谈到“病人不是排队来的,是一窝蜂的来”、“物资短缺,什么都没有”、“医生全部被调到发热门诊”,画面与声音的调配,都体现了医疗现状的真实存在。当通过这些现状透过纪录片被更多人看到时,影像便架起了认同与情感互通的桥梁,唤起了公众对医疗人员的同情与敬佩。通过镜头合理的运用很好的表现出来。
最后在纪录片中生动形象的视听语言、具体详实的疫情灾区情况,也为后人回顾这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镜头的合理的运用很好的表现出来。让画面产生一种宁静、宽广、博大等象征意义,以及坚强、庄严、有力的感觉。
《第一线》叙事分析:先从叙事的主要内容来说,纪录片把镜头对准武汉七家疫情患者收治医院,真实记录了疫情暴发后的50多天里,深处疫情漩涡的武汉的真实状态。
从状况来看,时间在正月初三、地点在疫情灾区武汉、当时的情况因为一封城武汉的街道冷冷清清,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整座城市陷入紧张的氛围。还有参与者身着防护服的救护车司机,有白衣天使,有普通人。
从行动来看,呈现真实:无论多难也要到达的纪录精神,凝聚共识:提高公众抗疫普遍意识的信念坚守,留存影像:公众抗疫的集体意识与反思。
从评价看,纪录片凝聚共识,唤起公众抗疫的普遍意识,是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实现,也是纪录片人的责任与担当再现。
从结果看,是纪录片人秉承的不畏艰难的纪录精神,是凝聚公众抗议共识的坚守与信念,也是为将来留存影像的决然态度。
从尾声来看,让观众们认识并深切感知抗疫的艰辛、医疗人员乃至所有工作人员的不易。回顾历史,不仅仅在于记忆的询唤,更重要的是去反思与自省。这正是纪录片人拍摄纪录片的意义与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