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ing the Line》的导演Daniel Gordon,在04年拍摄了《A State of Mind》,通过2名竞选大团体操的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普通朝鲜人生活原原本本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对朝鲜人而言,这是部极其无聊的纪录片,因为展现的是她们熟知的日常生活,并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等,但在外人看来,这部片却成了相当珍贵的揭秘片,并且在2005年,被众多纪录片影展选为官方推荐片。(获奖信息:http://www.astateofmind.co.uk/default.aspx?CF=Awards)
而有了这么一部成功的制作之后,英国导演Daniel获得了朝鲜方面的信任,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拍摄了相对敏感的纪录片《Crossing the Line》,DVD花絮中,有对Daniel的采访,导演讲述了原本拍片的目的是想通过采访4名变节的美国士兵,听听他们的故事,并没有预想到James Dresnok会成为这部纪录片的主角。
4名变节者,都没有很高的教育背景(高中未毕业),在50年代冷战和麦卡锡主义(反共)最流行的大背景下,他们接受到的军队教育/美国社会的宣传和影响一定是很极端的。而当他们毅然决定脱离部队,进入北朝鲜军控制的地域,之后会发生些什么,谁也无法预料。而设置的军事隔离带都铺满了双方的地雷,以防止对方突袭/侦察等,任何冒死跨越隔离带的想法已经是极其疯狂的了。而迫使他们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都是很复杂的(J.Dresnok是因为感情受挫,酗酒打架,顶撞上司,不满长官的处罚,而做出的一怒之举)。成功进入北朝鲜后,他们仍然不知道未来会是怎么样的,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有可能永远留在朝鲜,包括Jenkins在内。朝鲜政府在严密的审讯后,在确认他们并不是间谍的情况下,利用4名叛逃的美国兵作为反帝国主义的教材,给与他们极高的待遇,而在短暂的荣耀之后,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留在朝鲜的意义,因为朝鲜民众的反美帝情绪使他们走到哪里都很容易受到敌视和人身威胁,朝鲜政府也意识到这点,也只能将他们变相软禁了起来。20多岁的他们无心学习朝鲜语,也没耐心接受各类政治宣传,特别不能忍受被外界隔离的滋味,经过商议,他们决定再一次冒着生命危险集体潜逃到苏联。成功逃入苏联后,而苏联却又把他们送返给朝鲜政府,他们被再教育,不得不接受被软禁的事实,而J.Dresnok也真正的开始主动的去学习了解并努力的融入北朝鲜社会,他们在70年底,80年初参与了朝鲜国内的多部战争主题影片的拍摄,扮演反面角色,一夜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影星,而他们的叛逃北朝鲜的经历也使他们成为了朝鲜人民心中的英雄。他们随后的生活都很安逸,都有了各自的小家庭(外籍老婆很可能是被朝鲜人诱拐绑架来的),即使在大饥荒的年代,他们仍受到官方的很高的待遇,不会为食物而发愁。J.Dresnok深受感动,从而彻底归化了,以各种行动来回报朝鲜社会,并成为了大学的英语教师,而纪录片大部分内容就是通过他的采访,一幕幕的将当年的历史重新展现出来。其中对于各种敏感的西方人被绑架入朝鲜,美国政府试图掩盖士兵叛逃的消息等,都有讲到,并且得到部分证实。
导演仍然试图以中立的角度纪录下被采访者的故事,不做主观上的导向,纪录片将敌对的朝方/美方/日方.三方的各自的说法一一呈现,而交由观众自己做一个评判。4名叛逃者中,一名因心脏病突发在40岁时死亡(留下了罗马尼亚籍的妻子和几个孩子),另一名Charles Robert Jenkins,在日本妻子2002年逃回日本后,通过朝日的政治谈判协商,同意在04年印度尼西亚与日本妻子会面,而60岁的他却突然选择利用这次机会再次叛逃,并成功返回美国,接受美国军事法庭的审判,并通过"时代"周刊的专访,将40年的朝鲜经历呈现在西方社会,而他当时的描述与J.Dresnok现在说的完全相悖,片中J.D也说到过与Jenkins曾发生过打斗纠纷,因为Jenkins叛逃前的军衔比其他3人都要高,所以有点专横,J.D.对Jenkins的为人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这次,导演Daniel将Dresnok的一生,他对各种事件的描述,包括他的一生,他的日常生活等清晰的纪录了下来。4名变节者中,如今还活着的2位老人,Dresnok vs. Jenkins,以各自的方式告诉世人两个不同的北朝鲜。对于2位老人而言,孰真孰假,并不重要了,导演是否有偏向性,也不重要,只是提供给大家一个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而已,一切还是由观众自己判断吧...
对于想了解朝鲜社会的朋友,我做5星推荐。
顺便,我觉得Crossing The Line可以翻译为 "跨过38线",这样才能表现题目的双关含义(而不是简单的"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