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什么是传统文化?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在《论传统》一书中认为 “延传三代以上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传统。”《周易・贲卦》的《彖传》中对描写“文化”时写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它已是一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存在。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世界独有的,它是上古先民为顺应农时,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春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淮南子》中写道:“(惊蛰)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故曰春分则雷行,音比蕤宾。”河南卫视用《淮南子》编著者淮南王刘安穿越与当代小朋友互动的《春分奇遇记》谱写了一曲古今辉映、文化传承、科学联动的奇妙交响乐,再次展现出自己复活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力。
坚持传统文化立场,持续性创新
“创新”是河南卫视不断突破的源动力,同时也是它的桎梏。随着《唐宫夜宴》、《元宵节奇妙游》、《端午节奇妙游》以及《“虎虎生威中国潮”2022河南春节晚会》的成功,观众对河南卫视的期待自然也水涨船高。在河南卫视的引领下,全国各大卫视开始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2022年央视春晚更以《只此青绿》复活千里江山图,引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观众的审美在无形中被拉升,对节目的要求更为严苛。如何突破窠臼,继续以最具创意的节目展现给观众是河南卫视面临的问题。
北京冬奥会的二十四节气倒数计时的创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唯美的画面,大好的河山,一览无余,让人沉醉。中国人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河南卫视乘“二十四节气”之机选择推出《春分奇遇记》是创意的驱使,也是形势的使然。
在周代,春分就是一个重要的祀日。《礼记》载:“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清《帝京岁时纪胜》有载:“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春分时节,大自然阴阳平衡,万物复苏,人们充满活力。唐·元稹《咏廿四节气诗·春分二月中》吟诵:“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春分奇遇记》的推出恰逢其时,是河南卫视复活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突破,也是对中国观众在新的一年最美的祝福。
紧贴时代,让科学连接古今
《春分奇遇记》借第一次完整编写二十四节气的淮南王刘安穿越现代帮助小朋友成功让“艾火令鸡子飞”,是文化与科学的联动,是古代和现代的共振。我们不得不佩服河南卫视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对时代热点的关注和回应。
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提出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要开设科学课,原则上要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这项教育改革意义重大,它对孩子的创新思维培养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也符合中国科技强国的发展理念。北京大学教授、《知识分子》主编饶毅博士写的这样一段话:“让‘科学队长’所传递的科学思维方式陪伴着孩子们认识探索这个世界,这可能是我所能想到的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河南卫视《春分奇遇记》以小学科学课为切入口,和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以及《淮南子》中“艾火令鸡子飞”的科学实验完美结合,是对科学理念的宣扬,也是对时代的热切回应。随着世界的逆全球化,各国逐渐向保守和割裂发展,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不断制裁,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中国急需在科技尖端领域取得突破,而基础教育的改革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双减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还是“专精特新”政策的大力推广,都是国家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河南卫视紧贴时代,不局限于“传统文化”的狭隘概念,将古代科学文化置于传统的一部分,与当代共振,是河南卫视的创新,更是文化节目的突破。
文化的意义是让我们知道“仰望星空”
《春分奇遇记》节目的最后,长大后的小孩成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在开阔的音乐声中看着热气球飞向太空,是隐喻,也是期待,更是未来。诚如王尔德所说:“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哲学家·康德曾言道:“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深沉和持久,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仰望星空,是人类最极致的浪漫。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带给中国人的是一个极具分量与独特性的中华文化:观念上和而不同,现实中交融会通;既高峰突起,蔚为大观,泽被天下,又静水流深,隐于寻常,百姓日用而不觉;更重要的是,它历经数千年嬗变而不曾中断,既标志着一个独特文明体系的定力和凝聚力,也彰显着与世界其他文明互联互通的包容和开放。
“一叶落知天下秋”,河南卫视《春分奇遇记》从“一滴水”窥探中华文化的“汪洋”,是团队力求精品的理念使然,也是河南卫视不断突破、革新自我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