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好不容易有点时间,所以我就自己拿出封尘已久的高畑勋生涯作品回顾展的纪录片来看。恰好做介绍的又是我特别喜欢的片渊须直导演来主持,看完之后,虽然觉得跟自己的想法还是差点距离,但是还是有很多收获。
片渊须直导演最先提到了高畑勋导演拍摄电影作品的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在纪录片中称为“异化”,其灵感来自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这个理论的大概意思就是让观众和角色产生距离,不能让观众在故事发展中与主角过于感同身受,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观众不会被主角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在纪录片的开头,片渊须直导演将这种“异化”类比为翻唱歌曲:“听过的歌曲由不同的歌手唱,歌声不同,唱法不同,编曲不同,会重新认识到这曲子是这样的音程,或者这个歌手,在歌词中包含这样隐藏的情感,这就大概是异化效果了。”
这样的理论似乎使我们普通人听起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其实看过高畑勋几部作品的人应该都能感受过,例如《岁月的童话》中真实的人脸和看起来带着酒窝不太自然的笑容,还有纪录片里谈到的《阿尔卑斯山少女海蒂》中和完全临摹真实的花草树木。其实看到这里就很奇怪了,若比较起宫崎骏的动画片中琪琪,千寻这些令人喜爱的人物,小时候看时我们总是跟着这些可爱勇敢的女生一起面对挑战,战胜困难,和主角一起感同身受的电影明明非常成功,为什么高畑勋导演却一反动画片的常规制作规律呢?更何况高畑勋拍摄的是面向大众的吉卜力动画片,又不是什么冷门文艺片。
所以说宫崎骏和高畑勋两位导演虽然都是吉卜力的动画大师,但是他们对待动画的想法实际千差万别。宫崎骏是将手绘动画这门艺术发挥到顶点的动画大师,而高畑勋却是想尽办法突破动画片风格、形式的改革派。之前也提到过,宫崎骏导演的作品中有许多令人喜爱的动画人物,但高畑勋导演中的人物,却没有多少令人喜爱的,即使在故事中产生出的感动,也只是出自故事而并非出于人物。
还有一个令人苦笑不得的问题,因为高畑勋是不会画画的,所以在这次回顾展上,很多学生很好奇一个不会画画的动画人是如何拍电影的。在《辉夜姬物语》制作物语中就揭露了一些制作上的过程,之前我在一篇观后感中也有写过,高畑勋是掌握除了画画以外的全才。从他身上我们不禁得问:作为一个动画人除了展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外,还需要什么样的技能?
动画导演要确定电影的剧本,确定动画人物的形象。在高畑勋处女作《太阳王子霍尔斯》中(但很遗憾没看过这部电影),讲解人挑了几个物品来解释动画的制作:情绪图表,用来指出剧本中特定部分人物会有怎样的情绪起伏;人物关系图,通过高畑勋理解的人物图中,让动画师了解自己所绘画的人物究竟是怎么样的性格;还有希尔达人物的原设。
片渊须直详细地讲述了这个人物当时给画师们带来的难题,因为所有的画师都没能达到高畑勋导演心中设想中的人物形象,最后一个画师的画令高老满意,但实际上这个希尔达的人物设计也仅仅只是更改了人物的眉毛而已。其实从这个例子能看出,高田勋导演虽然不会画画,但是他对自己所想要的电影非常的清楚,这也是他能够胜任动画导演的原因。
但也显而易见,和高畑勋合作的动画师还有其他的工作人员肯定是十分的辛苦,高畑勋导演的文字功底再高,也肯定比不上画笔上简简单单地一描让人理解得容易。
说到这里,又可以聊聊高畑勋导演在《我的邻居山田君》中所做的努力。在纪录片中提到,高畑勋认为动画的绘画方式作为一种表现需要新的变化,将“表达”作为中心,所以就有了《山田君》这部作品。一个不会画画的导演,召一帮要求符合他要求的动画师来做这部从未有人制作过的电影,这种挑战实在是如泰山般沉重。结果也印证了观众接受度,最后两部作品都以票房惨败而告终。不过很遗憾两位讲解人并没有在这个版块停留太久。
有关“异化效果”,片渊须直导演还说了很多。因为导演曾经和高老有过合作,高老告诉他:观众永远要与主角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比如《岁月的童话》中,高老感兴趣的是在一部电影中将一个人物分裂为两个立场来进行叙述(说简单点就是主角在两个时空对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是用成年后的自己来审视童年,表达了观众对主角的距离感),通过两个立场的对比来讲故事。但其实我觉得与其讲这么深奥的理论,不如说说《岁月的童话》在剧本方面的独到之处,因为我觉得在现代,这种主角在两个时空同时发展故事的情节已经烂大街了,倒是高老描述妙子小时候的家庭琐事和成年后对童年的思考其实是打动人的重点,有所怀念却又并不美好的童年生活,扎实的生活细节的描述,才是《岁月的童话》超越时代的原因。
两位讲解人再谈“异化”,《百变狸猫》中的旁白,让观众远离了主角。加上旁白让故事的主角变得模糊,让观众有着更多的客观性去审视人与浣熊之间发起的大战。但我又觉得,这种旁白和客观性让故事没有了主角,也没有了这个故事所含有的感染力。
但谈到《辉夜姬物语》的时候,片渊须直导演却说,在这部电影中公主的角色牵动着人心,高畑勋的作品中第一次如此的主观。我们跟着公主一起长大,游玩,忧虑,故事中段辉夜姬狂奔的场景就是一例。好像在14年的蛰伏后,高老的创作思路也有了很多不同,他20多岁写下的“异化”,却在他70多岁的时候发生了动摇,这又是为什么呢?可能我们没法知道了。
虽然动画导演和真人导演在制作电影的流程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摸到了塔尖的改革者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有着超前于世人的创作理念和想法。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部2小时的电影,还有很多作品附带的理念、风格的变化,若这么说来,高畑勋导演在他的创作生涯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