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绿皮车也是我多年的记忆。每年二十几个小时,从川渝回赣,最爱望着车窗外的风景。
每一个站名,对我来说熟悉又陌生,我从来没有中途下过车,我所知道的只是那一段的青山,绿水,菜地,一晃而过的人影,房屋。
央视这次的纪录片,虽略显粗糙,但诚意满满。绿皮车上很多人都是疲倦的,要在这上面找素材,既容易,也不容易。
看得出,记者在努力调动受访者的表达欲,希望他们更多地吐露出自己的故事。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变得越来越沉默了。记者所选择的,基本都是本来就愿意聊天,偏外向的。我也很多年没有在绿皮车上跟人聊天了。大家都是玩着手机,谨慎地保持着距离。
我从未想过,萍水相逢的他们,下车后,又要前往何方。也许是受灾的老家,也许是未知的远方。多数为了养活家人,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而选择出行。极少数,才是为了旅游,为了某个梦想。
毕竟,绿皮车=便宜=乘客囊中羞涩。
几乎可以认为,绿皮车,承载的是中国中低阶层的芸芸众生,是非常能体现中国大部分人群的面貌。
欣慰的是,跟拍记者所表现出的画面,并没有突破我想象的极限,甚至,看到那些家庭吃着有肉有菜的饭,住的也熨帖,我是能感受到,中国人民整体确实比以前过的好了,起码能温饱了。
最后一集的云南农村,非常真实地体现出这一点。虽然阿婆还要上山捡柴火,喝水靠积攒雨水,但她的儿女们,都变得更富裕和快乐了。尤其到了孙辈,对农村的态度是新奇的,用来发发朋友圈的。这就是进步啊。
《萍水相逢》那一集,拍的很温暖,是真实体现了绿皮车上最好、最温暖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年轻小哥一直带着兜帽,害羞而内向,遭受社会的毒打后黯然回乡;一旁的社会大哥虽然带着些说教,也未必能理解小哥的郁闷,但以他过来人的经验开导着对方。大哥请小哥吃方便面,小哥就请喝水,然后大哥又请小哥吃宵夜。
虽然社会大哥才刚吐槽了火车上的饮食贵,他还是愿意请这个萍水相逢的青年吃50元一份的宵夜。
最后,到站了,社会大哥无声地离开。而小哥,最终也取下兜帽,对记者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脸。
些许温暖,也足够了。
看见有短评批评《晴天雨天》一集,其实这集我还挺喜欢。
因为家乡受灾而选择回去,这本身就特别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受灾的其实是老家,是祖辈不愿割舍、不愿离开的地方,儿女们早就在安全的高楼里安居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回来,为老家清洗污泥,整理家具,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家园,是他们代代生长的地方,承载了童年记忆的地方,哪怕多年不再居住,也需维护。对家园的关心,是融入血脉的。
所以嫁到远方的云南姑娘,午夜梦回,依旧是农村老家的那个池塘、那座小山。
而我,在外地度过了十几年,梦中最多的,也依旧是童年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