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在与国同庆的日子里,精彩的中国女篮为祖国献上了庆生之礼。
刚刚结束的女篮世界杯决赛,拼搏到最后一秒的姑娘们让无数中国人民热泪盈眶,也向所有人展现了无畏金兰的永不言弃。
体育竞技的魅力,就在于永远能够让每一个人热血沸腾。我们需要这样的激励,体育运动能给予我们这样的激励,能引导我们去感知生活的真实与能量。
东方卫视的《冠军对冠军》第二季,再次证明了这样的初心。限定的大型体育赛事会结束,但关于运动的追求没有终点。
将全民运动的号召贯彻到底,是东方卫视在体育热潮背后的创作坚持。二十多位顶尖冠军集结于此,将为全民运动再造一波热浪。
第一季的夏季奥运会冠军和冬季奥运会冠军对撞,撞出了国民健身的热情;拒绝止步于此,《冠军对冠军》第二季继续用挑战磨出运动的热血魅力。珍贵的是优质内容的输出,也是守住初心的坚持;如果第一季是向冬奥献礼,第二季则是交付于观众的纯粹而真诚的「邀请」。
认知、信念、行为的三重切入,《冠军对冠军》第二季以冠军意志重塑偶像力量,阐述每一种运动的热血逻辑。「梦之队」与「超能队」的斗智斗勇冲破屏幕的物理阻隔,邀请观众一同感受体育运动的热血魅力。
优质的体育综艺不可或缺的是高度的「代入感」,而「代入感」塑造的关键则在于竞技性与娱乐性的平衡。
娱乐的调性,能够让节目编排有趣;而竞技的突出,能够让内容设计有料。打出与户外综艺与专业比赛的差异感,才算是完成触达观众的第一步。体育项目,尤其是小众的体育项目,所对应的受众圈层较为集中。而游戏的目的,则是将门槛降低,从而将乐趣透明化。
比如第一期中选择的运动项目「网球」,在很长一段时间曾被定义为属于欧美人的游戏。相较于其他的热门球类项目,网球在我国群众中的渗透空间依然很大,具有很强的拓展潜力。
从陌生到熟悉,从未接触到想尝试,是从0-1的参与路径设计。号召全民参与的第一步正是如此:在「知」的层面,让观众形成对某项运动的认知图谱。
「知」是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了解才会产生尝试的渴望。
首期嘉宾李娜和姜山的出场,首先就诠释了「权威」二字。在帮助观众建立起对网球的认知这件事上,没有什么比「中国网坛的神话」李娜亲身上场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专业性的保障奠定的是观众的认可基础,在此之上才更能透彻地展现网球的魅力。
李娜和姜山夫妻档的「对立」,是一种巧妙的设计。双方带领的「实力悬殊」的两队,也增添了游戏环节的可看性。无论是小白选手直接对垒冠军娜姐,还是难度层层加码的「疯狂连击」游戏环节,都以一种轻松且直接的方式,让观众看到网球的「好玩」;而每个环节中竞技的挑战,以及李娜和姜山最后的「冠军巅峰赛」。则以一种认真且真实的呈现,让观众看到网球运动的特点,去了解到网球「应该怎么玩」。
全力以赴地在游戏中竞技, 是热血网球的表层讲述,是在认知层面去吸引观众的第一步。
可以看到,《冠军对冠军》第二季的玩法更加的精巧,突破了体育综艺「势均力敌」才有意思的传统设计,反其道而行之,用「实力悬殊」去打破刻板,让趣味性更足,也更进一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坐在屏幕前的大部分观众,都是「孟鹤堂」,是「韩天宇」,是不曾碰过网球的你我他,是以为网球与我不会有交集的每一个人。但事实上,拿起球拍就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不会也能玩,甚至不会也能赢。
在更宏观的层面上,这是调动全民运动DNA需要突破的第一层壁垒。孟鹤堂和天宇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突破」的符号贯穿于整期节目当中,这种「暗示」是体育综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他们连接观众,且赋予鼓励。
很燃很快乐。
「《冠军对冠军》中的一些内容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个性。」
这是足球名将范志毅回应为什么来参加节目时的答案。
一项运动,不仅因竞技而产生魅力,也会因竞技者本身而产生吸引力。这是一场冠军与冠军的对决,也是各领域冠军之间的对决。他们集结于此,将运动作为交流平台,尽情地在交流中享受互动、享受比赛本身。
镜头里,有曾在足球场上叱咤风云的足球先生,也有是演员、是爸爸、也是运动达人的偶像吴尊。再加上相声演员孟鹤堂、短道速滑冠军韩天宇,每一个人都在挥拍之间展现着他们的运动个性。
网球运动成为一个「平台」,由原住民们邀请不同的好友加入群聊。这是号召全民运动的第二步:在「信」的层面,让观众产生对某项运动的积极信念。
这种积极信念的支撑,来源于你的伙伴,你的团队。
「疯狂连击」「全能网球大冲关」以及「三头四臂」的游戏性环节都为团队赛,而最后的冠军赛则为个人赛;个人赛的赛前优势依靠前三个环节的团队赛来获得。从内容制作的角度上看,每位选手不同的经历造就的是不同的运动个性,而饱满的团队赛设计让多元化的个性「融合」在团体的精神之中。
实际上,团队赛可以算是一款体育综艺的「标配」。但如何呈现一次团队比赛的过程,让过程比胜利的结果更好看,是需要被重视的问题。仔细观察节目的进程,《冠军对冠军》并没有将「默契」作为一个天然的前提条件,而是在环节的逐层推进当中展现「默契」的建立过程。
所以这个过程会好看,因为真实,甚至「出人意料」。
比如作为第一个团队比拼项目的「疯狂连击」,上一个选手的发球将会决定下一位选手的击球质量。由范志毅、吴尊和李娜组成的队伍实力强劲,却因范志毅的「调皮」而丢掉了第一局;而孟鹤堂的一颗过墙高球,又直接为对方送分,让姜山队丢了第二局。
这种「不默契」是好看的,也是自然的。高立意之下具有成长线的叙事模式,在体育综艺中很是巧妙。在之后的环节中,观众能够明显体会到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在意结果。
不懈的斗志维系的是队员之间的连接,每一次的共同前进都值得共同喝彩。如果说竞技与游戏强调的是「运动」,那么团队项目的编排则更进一步强调「全民」。
和朋友们在一起大胆尝试,共担输赢,能够感受到加倍的快乐。
李娜赢了冠军赛后,笑着说「好感谢我的团队,幸好我们赢了那么多,让我有机会打不是那么公平的比赛」。这是一句玩笑,也是一次真诚地表白。个人大满贯带给李娜的是无尽的荣光,在一档体育综艺里和团队共同捧杯又是别样的体验。
享受交流、享受团队,其实是享受支持、享受「众乐乐」。大家手牵手肩并肩的热血,才是真热血。
网球是一项阳光的运动。
跨越「观看」,走向现实、沐浴阳光,这是一档体育综艺能够达到的最好的效果。这是号召全民运动的第三步:在「行」的层面,让观众付出对某项运动的真实行动。
李娜花了22年,走出一条劈波斩浪的冠军之路。她对于网球满溢而出的热爱,将带着观众们一起,走出拥抱网球的第一步。即使退役八年,李娜也一直致力于网球运动的推广。姜山作为她的丈夫、她的教练、她的「心理咨询师」,也一直与她携手共进。两人作为网坛的「神仙眷侣」,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还有一处细节,是在吴尊谈及对孩子的运动期望时,范志毅、姜山和李娜都透露自己小时候当过「球童」,这几乎成为了在座冠军们的共同点。从「球童」变成「冠军」,是不用加以修饰都足够热血的程度。
正是这些种种,《冠军对冠军》完成了用情感去触发,构建最有力的说服。
为了一个目标,在阳光中前进,是《冠军对冠军》第二季要传递给观众的初心。就像节目的主旨「号召全民运动」一样,不能依靠一次性的活动策划,而是需要持续性的为之努力。
体育综艺需要突破「自嗨」的桎梏,与观众展开对话,与观众达成共识。节目需要在对于运动精神、运动热血的强调中,最终引导观众感受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真正去呼吸户外的空气,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
近几年来,无数热爱运动的人们都能够切身感受到现实当中的变化,体育场地的扩建正在切实解决「去哪儿健身」的难题。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相辅相成,全民健身是其中重要的板块之一。
冬奥的成功举办掀起的是冰雪运动热,也正是《冠军对冠军》第一季的主题。而第二季,《冠军对冠军》选择拓展边界,和观众们一起探索更多的运动类别,感受更丰富的运动玩法。
包括首期的网球,本季节目共选择了12项运动作为主题。其中既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人们熟悉的项目,也不乏艺术体操、攀岩、击剑等较为特别的小众运动。每一种运动的尝试,都是一次号召,是一步前进。
热血的核心,是你我在为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冠军对冠军》第二季的「热血质感」从此而来。它并不局限于节目的叙事之内,而是能够突破边界,一步步引导观众真正感受到运动的魅力。
认知、信念与行动,体育综艺要有策略地坚持,不做限定款,是因为健康生活不只与赛季相关,更与人们自身相关。盛大的赛事会成为回忆,但运动的快乐应一直延续。
《冠军对冠军》,不渝的初心,真诚的呈现。
很高兴能够看到一档坚守初心的体育综艺。
在赛场之外看到冠军,是另一种感知运动的方式。意气风发的他们在镜头之下,总是可爱而率真。这种记录的视角,也为体育运动的推广增添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冠军对冠军》让我们看到,内容传播作为体育强国的后方支持,也在不断努力创新。
1号互动话题:你最希望在体育综艺中看到什么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