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即使全世界都相信你是坏人,但只要你问心无愧,你也会有朋友的”——《简·爱》
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格马利的《绿山墙的安妮》讲的是纯真善良、自幼失去父母的小安妮,11岁时阴差阳错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不但得到了马修和玛丽拉的喜爱,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还直接间接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今天我们来看看根据这本书改编、2017年开始播出的系列电视剧《小小安妮》。
这个红头发小女孩自从来到艾凡里小镇开始,就没有一天是安安静静的,大家都既讨厌又喜欢这个“话痨”式的小姑娘。
带着真诚、善良,安妮给艾凡里带来的不仅是一场又一场“地震”般的震动,让这个封闭落后的地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逐步接受新的观念。
因为安妮,艾凡里小镇的女孩们从自小立下的做一个在家里的好妻子变成了成为了最好的自己,艾凡里小镇的男孩们则认识到了自己对女孩们行为可能带来的伤害,艾凡里的大人们开始原谅过去、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儿童成长的作品,它更多是要告诉每一个看的人,自由才是每个人的底色。
马克吐温写道:“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由此可见“安妮”这个人物塑造的是多么出色。
蒙格马利一生写的作品中,“安妮”算得上其中举重若轻的部分。
美国和加拿大合作拍摄的电视剧《小小安妮》系列自从2017年开始已经播出三季,从安妮来到绿山墙开始到安妮去奎因学院上学结束。
十一岁的安妮来到绿山墙,也即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一生。绿山墙庄园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作者蒙格马利生活过的地方,至今仍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我们都会遇到安妮,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安妮。
一个人的童年能有多遭?
被弃养丢在孤儿院,父母双亡,领养家庭是一个又一个地狱,因女孩身份被领养家庭嫌弃,在孤儿院被别的孩子欺负,被孤儿院院长体罚,安妮到此才十一岁。
因为没有人教给安妮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安妮学会了自己看到的一切事物。
当安妮第一天来到学校和好朋友戴安娜参观学校的时候,看见自己的老师泰德·菲利普斯和学生普瑞丝·安德鲁靠得很近的时候,她迅速想起了之前在被领养家庭听到、看到的一切。
安妮说“菲利普斯老师衣服里有一只小老鼠,而普瑞丝会抓着它玩”,同学们一听到安妮的讲述,纷纷表示恶心,并表示不想和安妮一起玩。
开学的第一天并不愉快,安妮不仅没得到自己以为的美好的校园生活,反而成为了学校里被排挤的那个人。大家都在嘲笑这个红头发、满脸雀斑的小姑娘。
“孤儿”是安妮的代名词。成为孤儿不是安妮选择的路,看见那些不该看见的画面、学会那些不好听的话语,也不是安妮选择的路。
她只不过是出生三个月后,父母因病去世,被不得不送到孤儿院,然后辗转多个领养家庭,只为了能够活得下去。而那些领养她的家庭不过是因为家里小孩子多,领养一个可以干家务的孩子总比雇佣一个仆人花费得少,还可以随意打骂、惩罚。
本以为自己这一次会被好好的收养,却没想到一见面对方告诉自己“我们想要一个男孩”,安妮也回敬了一句“我也情愿自己不是女儿身”。
眼见绿山墙的玛丽拉不打算收养自己,安妮被送回的时候,遇到了另一个有着好多个孩子的家庭,想收养一个小女孩。看着满地的孩子,安妮说“就算死也不想被她收养”。
在学校里刚交上朋友,就因为和一个男孩一起走进教室,而被伙伴们孤立。甚至安妮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错了”,赶紧向伙伴道歉。
在大人坐在车上遇到马受惊的时候十分受惊,而安妮即使被甩在了地上后,依然能立刻站起来指着那条狗大喊“GO HOME”。丝毫也看不到安妮的慌张和抱怨,她笑着说“习惯了意外情况”。
在大人面对着生病的孩子手足无措的时候,安妮毫不慌乱地进行着救治行为。小小的年纪,安妮一眼就看出大哭的孩子究竟是怎么了,能够让得了“急性喉炎”的孩子脱离危险。
如果不是她的身高和外貌告诉别人她只是个小孩子,你会觉着她是一个久经岁月的人。
一想到命运的坎坷,立刻想到了余华先生的《活着》,一个叫福贵的老人回首一生的时候,你很难想象他的一生居然那样磕磕绊绊,但同时我们也会被福贵的坚韧所折服: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活着,但是我们活着。
一个人的价值观能有多善良?
安妮从未真正恨过一个人。
对孤儿院院长,她礼貌询问;对曾经欺负过她的孤儿院的女孩,她说了一句“我没想过你会在这里”;对第一次见面就嘲笑她长相的大人,她也能低头道歉;对前来领养她的人,她表现出大人般的感恩,握着别人的手不停地摇着;面对嘲笑她的老师和同学,她选择再也不去上课,而不是上前理论;面对只把她当成干活机器的布莱维特太太时,她也直接表明自己对小孩生病的治疗看法;面对大火肆虐的时候,她完全不在意对方是孤立自己的女孩之一,而且勇闯大火中成功阻挡了火势蔓延……
有很多时候,安妮都有理由“怨天恨人”,但是她没有。
别人给她带来的伤害是可以轻易地忘掉或是埋在心里永远不再想起,就算是命运带来的坎坷,安妮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完全的忘却。
在安妮的想象中,她时而是高贵的公主,时而是解救天下的英雄。大量的阅读不仅培养出了安妮的非凡的想象力,还让安妮拥有丰富的词汇量。
每次安妮一开口就是连绵不断的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等等。这也是安妮面对生活的方式。安妮的伤心通常不会持续到第二天,每一天的清晨,安妮都能“满血复活”。
“谁知道这个世界会怎样,可能早上还是一如往昔,但是到了晚上就会有幸运降临”。
所以,我们总能看到一个朝气蓬勃的安妮,仿佛她永远没有悲伤、没有痛苦。
面对时常打骂安妮的收养家庭哈德蒙太太,安妮在哈德蒙太太要送自己回孤儿院的时候说“别丢下我”;第一次来到绿山墙的时候,玛丽拉说要把她送回的时候,安妮晚上伤心得吃不下去饭,到了早上就变成了满血复活的小公主,她披着床单扮演公主;在被同学排挤的时候,她为了不让玛丽拉和马修担心,就假装自己去上学,实际上却是躲在森林里;在生活中没有人陪伴的时候,她假想一个朋友时刻陪伴自己。
在艾凡里对那些不同肤色的人抱有敌对的情绪的时候,安妮赞叹塞巴斯汀的肤色是上天所赐,并在后来和塞巴斯汀的妻子玛丽成为了挚友,向她学着如何烘焙,在玛丽去世后,安妮还想着自己要照顾好玛丽的孩子德尔芬。
也许正因为这样的性格,安妮总是好心办坏事。
想让马修拥有自己的爱情,安妮私自和马修的初恋珍妮通信,马修得知后很生气,安妮也很委屈,但她学会了和别人相处要尊重别人的想法;想探寻玛丽拉的头纱的秘密,却失手把头纱弄坏;想帮助自己的伙伴柯尔解决手臂受伤的问题,却直接引发了学校里最大的一场争斗,导致斯塔西老师可能被辞退;想要为好朋友乔西讨回公道,却让大家都指责乔西的“放荡”,并给报纸小组带来了危机,最后印刷机被拿走,学校被烧……
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安妮下一步会做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小孩究竟会带来什么变化?
但我们却都想和她在一起,一起去探险,一起向世界出发。
记得另一个成长类人物角色是哈利·波特,在那个魔方世界里,哈利·波特和他的小伙伴们也是一起进行着探险,一起向黑魔法对抗;还有似乎永远都长不大的《猫和老鼠》中的汤姆和杰瑞,它们的世界也是在不断的探索。
一个人的处境能有多幸运?
来到绿山墙,是因为中间介绍人传话失误,本打算领养一个男孩,却送来一个女孩。
无疑,安妮是幸运的。
安妮幸运的是,在经历了无数次被领养、被打骂的人生后,还能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无比喜欢、对明天充满希望;安妮幸运的是,被绿山墙的卡斯伯特兄妹领养,终于可以好好的生活。
有了像父母一样的人——玛丽拉和马修
有了好朋友们——戴安娜、鲁比、柯尔、杰瑞、吉尔伯特等人
有了梦想、自由、快乐。
能够遇到斯塔西老师、约瑟芬·巴里,并最终找到了自己父母的消息,知道他们的确是因病去世,还在第三季结尾走进了大学的校园。
电影《盲点》讲的是一位运动员迈克尔的人生际遇,安妮是书中塑造的角色,迈克尔却是现实生活真实存在的人,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善良、幸运。
明天的样子——你永远想象不到安妮可以做成什么的事情?
她可以治疗生病的孩子,因为她曾经被领养的家庭里有许多孩子,她深知小孩子要怎样喂养。
她冲进大火里,用自己看过的知识阻挡了火势蔓延。
她对不愿意去她家住的同学说,你放心,不会有人觉着你和我站在一起了。
她也曾弄坏玛利亚心爱的头纱,打碎上学第一天的杯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却被嘲笑。
她为了和朋友在一起,直截了当地拒绝男孩的示好,甚至第一反应是自己做错了,对不起自己的朋友,并发誓以后绝不和那个男孩说话。
她对那个孤儿院的院长礼貌地问话,对临时来的货郎表现善意。虽然没有获得新老师的好感,但依然竭尽全力想办法留下老师。
这是对成人界限的拷问——你是孩子还是大人?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所有的孩子也终究会长大成人。
大人说“我们想要一个男孩”。
孩子向大人问道“既然不要我,为什么一开始不告诉我,为什么不把我丢在那里,为什么要让我见识到了这些之后,再告诉我都是假的。”
孩子问大人“大人觉着孩子是累赘,为什么还要生那么多呢?”孩子说“不是我拿的”,大人说“就是你”。
第一季第四集开头,孩子和大人的衔接画面叙述了生火的一个过程,孩子砍柴、捡柴、生火,大人烧水。
大人说“在我的时代身不由己,现在你可以自己做主”。
安妮救了一个小孩子,旁边的大人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来回踱步。
第一季马修说“我感到伤心,她只是个孩子。”
第二季孩子总盼望长大,穿大人的衣裳,说着大人的话语;大人却想活得像个孩子一样,也因为他们错过了整个童年。
第三季马修说“你担心她的远行,我更担心她的心。”
大人说“我没办法抚养你们”,孩子说“我需要知道我父母的事,我需要知道他们是不是爱我”。
大人说“谁做错了都没关系,你的名声受损,女孩的名声受损之至关重要的”。
孩子说“我没有做错”。
大人说“你不能在报纸上写这些”,孩子说“报纸是说出真相的地方”。
男孩说“你就像一个荡妇”,女孩说“你掌握一切权力”。
安妮“除了你,没有人能决定你的价值”男人说“管好你的孩子们”,
女人说“他们不是孩子,他们并没有不受管束”。
孩子说“为什么要假装说假话,为什么要假装成大人希望你成为的样子”。
安妮的到来揭开了无数人的过去。
马修的过去、玛利亚的过去
这对兄妹一辈子未曾婚娶,电视剧第一季第一集就通过安妮的口吻问出了这个问题,而后在三季当中逐步揭晓了两位的初恋,甚至还叙述了他们的家族——母亲和哥哥(都已过世)。马修曾经也是个被学校同学孤立的人,是他的哥哥麦克帮他重新找回自信;玛丽拉也曾经拥有爱人,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导致她不能婚配。他们在安妮身上看到了过去,也看到了未来。
戴安娜·巴里一家
巴里一家是十分有钱的,遵守着所谓的礼法,培养着淑女的形象。但安妮成为了戴安娜的朋友之后,戴安娜逐渐地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一切,巴里夫妇也开始从强制子女到遵从女儿们的选择。
任课教师的恋情
由于安妮的“胡言乱语”,艾凡里小镇到处都散播这位老师和学生的谣言,即使最后以求婚收场,阻止了流言散播,但是安妮的加入却让普瑞丝认识到了自己是女孩,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妻子。
约瑟芬祖母的爱人
也是因为安妮的“撒谎”,安妮、戴安娜、柯尔才能成功参加约瑟芬·巴里举办的聚会,但是同时也让戴安娜发现自己祖母曾经的恋人是女性。
两个骗子的阴谋
通过安妮的查询,最终确认两个寄宿者是骗子,虽然无法挽回损失,但是那场惊心动魄的追逐却是让安妮认识到了,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要被他人所蒙蔽。
生活在丛林深处的人
安妮喜欢结交朋友,对于密卡茂村的采访,让更多人认识到了这个生活丛林深处的部落,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灾难,因为他们是印第安人。
这是安妮的治愈与被治愈之旅
“这份相濡以沫的感情流淌在亲人之间,多年来早已司空见惯,若是起了作出改变的念头,似乎觉着是作践彼此。于是我们选择守候着这份感情,希望持续下去,彼此视若珍宝。”安妮在马修的病床前朗读的部分。
安妮在寻找生命能够依靠的地方,而艾凡里小镇的人们也因为安妮的到来找回了自我,这个小镇因为有了安妮而变得更加激情,就像马修和玛丽拉在绿山墙的生活一样,平静如水被打破,剩下的就是水面下的东西浮现出水面。
电视剧在叙事手法上有很多精妙之处
第一季开头,安妮坐在火车上前往领养家庭,第二季开头,安妮拿着绳子走在路上去自己喜欢的那棵树上,第三季开头安妮骑着马行走在森林里,和自然归为一体,她在寻找自己的归属。
每一季的开头都预示着这季的主题。
第二季第二集安妮的噩梦预示着绿山墙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类似带有预兆的地方还有很多,如第三季开头玛丽的去世,之前便描写了玛丽的儿子伊莱贾的到来给玛丽带来了灾难——吵架、手指受伤、东西被偷。
“我印象中的真实世界宽广辽阔,那片土地充满希望,恐惧,震撼,激动人心的事物,静待着勇敢的人前往探索,深入其无限境地,于危难中寻求真正的人生知识。”——第二季第七集安妮朗诵的段落。这既是书中的段落,也是安妮的写照。
第二季出现的斯塔西老师第一次和人握手的状态和安妮一样,不断摇晃。表明她们是同一类人。
第三季,“那些沉寂许久的温柔和愉悦的情感,在我的内心死灰复燃了,这种令我惊讶的新奇的感觉,我允许自己感受这种震撼,我可能会死,但首先是你,我的暴君和折磨者”——杰里读的《弗兰肯斯坦》里的句子。这个时候玛丽拉经常去看玛丽的女儿米妮梅,每一次都很高兴。
“我们身为女人,强大而神圣,在这神圣的夜晚宣告:我们美好的身体只属于我们,我们有权选择所爱之人以及信赖之人,我们将带着优雅和尊重行走于世间,我们将永远为自己的卓越智慧而自豪,我们会尽情释放情感让我们的心灵展翅翱翔,要是有男人敢轻视我们,我们就让他走开!我们的心灵坚不可摧,我们的想象力自由驰骋,与我们同行吧,女神!我们深受您的眷顾!”——孩子们在火堆旁向火之女神宣誓。这是她们对自己身为的女性这一性别的新的认识,其中一个孩子最后说“做女人真好”。
这是一个关于友情,亲情,爱情的故事,一个关于性别差异,霸凌,女权,肤色差异,种族差异,自由,独立,希望的故事。
安妮打破了绿山墙的宁静,掀起了爱德华王子岛的动荡,以爱和真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安妮像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让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人打破偏见,重新审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
这个红头发,满脸雀斑的小姑娘,带着无限的想象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给了我们希望,给了一百年后的我们无限的未来。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文字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