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看到的几部质量比较好的,有深度内涵加人性化,心理描述生活化,揭示现实生活的好剧是HBO出品的.其中有一部是妮可.基德曼饰演女主之一的一部片叫<大小谎言>,第一季在腾讯视频可以看,第二季人人视频正在更新.
不用担心太长,HBO的剧普遍都比较短而精.比如<权力的游戏>和<切尔诺贝利>.
喜欢这部剧只有一个原因:真实.
比较打动我的是剧情有很好的心理描写,突出细节,拍摄手法描写感受很细腻,本剧是很好的心理剧,我认为对生活中的每个人多少都有治疗作用.
或多或少,每个人在人生中的某个阶段,都有可能会遇到里面类似的事情,会有些过往的,或是正在经历的痛苦或烦恼.
我从自己的角度去讲述我在这部剧看到的一些点.主要倾向心理解析部分.
主线是几个女人,大约年龄在三十多岁到五十岁左右.围绕几个女人讲的关于婚姻,家暴和出轨,心理创伤,育儿,情感,的故事.
表面上完美的婚姻或是完美形象背后的一地鸡毛.
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侦探一样,看到现实生活的复杂和多样.看到事物的黑与白两面. 看到个人的防御,面具,看到面具背后的脆弱,无力,恐惧,无奈.
而绝大多数人都不想要面对那些.
可是不面对,事情并不会消失,它可能会愈演愈烈,愈积愈重,直到有天,爆发.
面对,会让问题得到抒解,情绪得到处理,创伤得到恢复.
事情,在面对的时候,也在流动着,渐渐地就找到解决的办法.
[1]珍妮.
珍妮刚搬来这个地方开始新生活.她是个单身妈妈.孩子今年六岁,上小学一年级.
孩子很可爱又温柔, 珍妮是个好妈妈,非常爱孩子.当孩子被指认为霸凌学校的一个小女孩的时候,珍妮选择了相信孩子的话,坚定地维护孩子,和孩子站在一起.哪怕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所有人的指责,她也非常坚定不移地和孩子站在一起,
但她内心是有担心和恐惧的.
因为七年前被一个男人强奸,而生下了这个孩子.她怕孩子有像他父亲那样的基因.
但即便如此,为了保护孩子,第一,她没有选择去告诉孩子事情的真相:孩子不是因为爱而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个某个人的犯罪和她遭受巨大伤害和痛苦而来到这个世界.
第二,她独自一个人承受这份创伤,没有丢给孩子一点点. 也没有恨孩子.我认为这是很难做到的.珍妮的行为表明了她非常有爱.
第三,虽然内心有疑虑,但是注意到不给孩子不好的暗示,所以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会表达对孩子的爱与信任.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相信你是好的,妈妈和你在一起,你不孤单.
她承受一切沉重,不给幼小的孩子制造内心的分裂和苦痛.
没有把受伤的部分和怒气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是生活中很少父母可以做到的,在我看来.
这就是边界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生下他就要为他负责.他父亲带给她的巨大伤害是对方的过错和罪恶,和孩子没有关系.孩子是无辜的.
珍妮来了这里之后,第一次去面对这个伤口.
才知道内心有多痛苦和恐惧,有多愤怒和悲伤.那股愤怒的力量涌出来,十分可怕. 有自毁以及毁他的冲动和欲望.
"坏我"是可怕的,它显得难以控制,它就像洪水猛兽一样.但事实上,它是一股保护自己和疗愈自己的力量.
愤怒与悲伤都需要出来.只有这样,伤口被看见,才能得到处理.
在一次次的面对当中,去疗愈.去帮自己.
虽然片中珍妮带着枪要去找当年对她施暴的那个人,但是,如同她每次都会在想象中发泄自己的愤怒和绝望一样, 我认为她只是需要保护自己,实际上她不会真的做什么.
她是一个很负责任很有爱的妈妈,为了自己和孩子,她不会真的自毁毁他.但是她需要,为自己"讨回公道".让那种"受伤害而无力无助"的感觉在面对施暴者的时候解开.
她需要陪恐惧受伤的自己,走过那段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她需要,让对方看到她的愤怒和力量.
就像<行尸走肉>的卡萝尔后来的蜕变一样--再一次面对施虐者的时候,自己比对方更强大,自己是那个掌控对方的人--你永远都不能再伤害我,否则我会让你死的很惨.
珍妮第一次和玛德琳揭开了这个伤口之后,就开始了她的疗愈伤口之旅,这里面会有一个看起来很失控很危险,很痛苦的过程,但是疗愈自己,往往需要经过这段路,很真实.
她独自撑着,封闭往事很多年.不去触碰这个伤口.但是她也同时无法拥有亲密关系.
她的内心情感完全是一个封闭的状态.没有人可以靠近她.潜意识防御着异性很强.
当她面对和释放愤怒之后,她要为受伤的自己做点什么之后,她的内心渐渐打开.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浸入痛苦,一步步走过,然后带着过去造就的现在的自己,走向新生.
我目前看到第二季第三集,她正在尝试和一个男孩约会.
过去受的伤害让她选择了面对有好感的人,慢慢来,先认识了解,再说.
恐惧有一个好处,就是保护自己.
[2.梅德琳]
看起来是那种天生就很会交际,人缘好,各个方面挺让人羡慕的主妇.
她热情开朗,为人也很仗义,因为珍妮曾帮过她,她就为珍妮两肋插刀,不惜得罪地方上有钱有势的一个熟人.看起来很有正义感的一个人.她道德感确实比较高.
但总是看起来忿忿不平,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都要出来说几句这样.
事实上,她确实有很多很多的不满.
她忌妒那些工作很强,收入很高的女人,因为她是家庭主妇,曾经多年不工作,找到一份在剧场的普通工作,也很难有存在感.
虽然大家都不说出来,但是暗暗的比较总是存在,尤其是梅德琳.
特别焦虑女儿上大学的事情,把女儿搞得也很焦虑,又正值青春反抗期,就偏要和她对着干了......用她女儿的话来说"因为你自己没有上大学所以特别想要我上大学,如果不上大学就意味着人生从此就完蛋了".
题外话:青春期的青少年有叛逆期是心理正常健康发展的标志,这是件好事.但是因为变得"不听话"了,父母会很焦虑,因为他们只是想要作为像一个成年人一样,自己的想法感受能够被父母尊重和理解,越理解就越容易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对双方来说都很艰难的时段.
其实意味着平等对话,听到对方的想法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强迫和否定.这点艾比的父母也展示出,强迫会收到什么,平等尊重地坦诚谈心会收获什么.
我认为只要给予爱和自由,每个孩子都会自然长好.
孩子需要关心,尊重,信任,和产生内在驱动力,非控制和强迫.
梅德琳无法拥有自己渴望的事业,丈夫性格比较温和,很爱她,她也知道要知足,但就是夫妻缺乏激情.无法对丈夫产生欲望. 于是她有了一次出轨,后面很自责......
"假装是多数婚姻的常态",有一次丈夫说.因为其实丈夫也会总感觉到妻子不满自己.很挫败.
只是大家假装一切都好.
不要去面对那些不堪,如此不堪仿佛不存在.会吗?
岁月静好,阳光灿烂.
梅德琳上一年级的女儿几乎就是妈妈的镜子.
他丈夫有次说了句很像心理咨询师会说的话:你有吸引有创伤的人的体质.
确实,潜意识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会吸引来相似的人.
梅德琳离过一次婚,小时候有一个坏父亲.父亲喜欢挑剔她,而且还常常出轨.
而她在生活中常会不自觉无意识地, 把自己的错误推给孩子.她的投射很多很多. 大约是无意识地,她无法接受自己是"有某些问题的".
不过后面剧情的发展,她在慢慢地看见自己. 这帮助了她成长.和打破原来自己固化的模式.
[3.妮可]
扮演的瑟列丝,简直是完美的典范.
完美的身材和脸蛋,又帅又有钱的老公,过着富裕的生活的家庭.以前她是名律师,婚后就专职家庭主妇了.育有一对可爱活泼的双胞胎男孩.穿衣打扮十分有品,温婉高贵淑女范.
而且,她还有闺蜜梅德琳很羡慕的一点: 瑟列丝和老公婚后多年至今总是保持着激情高涨的性爱.
夫妻二人那么甜蜜总是让旁人都羡慕忌妒和恨.
但是,请记得,上帝造人是不完美的.
人世间并不存在完美.
只有"看起来很完美".
就像地球,看起来很圆,但并不真圆.满月也仅是存在片刻.
而且就像是月亮,也是有阴影的.
一切在运动与变化之间.
大自然早已告诉我们万物的真相,而"完美的幻象"是人类永恒的执求.
它驱动着人不断地走向于自实的自我的分裂.
瑟列丝在婚后九年,经历了无数绝望与恐惧和伤痛的时刻.
她麻痹自己,无数次地说服自己,为了孩子要留下来,他是个好父亲,他很爱孩子.他只是有一些问题,他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他.他们很相爱. 她无数次地相信丈夫的话:他会改.
然而,
他是个控制狂和施虐狂.
只要稍不如他意,对她暴打一顿.然后他就会各种哀求后悔下跪送贵重礼物,要和她重归于好,而往往就是以激烈的性爱结束.
这个方式,周而复始.
控制狂有一个特点,他会设法让对方相信,他的生气是对方的问题,是对方的错,他自己没错.总之,扭曲是他的长项.因为他内心就是如此扭曲的.
而她,也需要扭曲自己,成为一个好演员去做丈夫需要的那个"顺从听话的好老婆",面具戴久了自己会习惯,但是内心的伤痛只会叠加.
她活在极度恐惧,也极度有激情和甜蜜......当中.亲密关系的冰与火之歌当中.
她越来越退缩,答应他所有的要求,放弃掉让自己感觉到有价值的工作专职带孩子.去讨好他.但是换不回他的改变.
终于有一次施暴之后,她威胁要离开他.他承诺要改变,约了婚姻咨询师.咨询了一次.没有提到丈夫施暴的事情.
防御是很深的.
而她爱自己的部分带着受伤无助的她来独自见咨询师.咨询师发觉了她可能在受虐.开始帮她直面内心的自己.
戳破那层她无法也一直不能去面对的膜--他们很相爱,他是个好父亲,他也很爱她,只是他们有些问题需要解决.
咨询师虽然没说什么,但从做法上已经很清楚了.她不认为丈夫会改变,能改变.而且她认为瑟列丝不仅在受虐待,被家暴,而且很危险.这是病态的,非健康正常的亲密关系. 不仅威胁到妻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而且也同时在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他们一直在否认这样的关系对孩子有任何不好的影响.
事实上她自己在这层关系中包裹了太多太多层看似美好的东西,只会去看和想那些好的部分,但是极力否认压抑忽视那些重大的伤害和问题,那些深层的痛苦绝望的时刻.
就像纺织了一个茧,有一天这个它会破掉.
直到女方发现孩子在学校里霸凌小女孩,完全复制了父亲对待母亲的方式.
咨询师和她一步步探讨应对方案.
前提是,瑟列丝愿意去求助.瑟列丝内心有真正考虑要离开丈夫. 她的自我在觉醒.
后来,丈夫又对她施暴的时候,她踢了他的下体给予反击. 丈夫对她进行了口头上的死亡威胁.
我猜想她使用了咨询师建议的自我保护的方案, 不再逆来顺受。
这里延伸了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应对家暴施虐者?]
由于生活中不少这样的人.我从心理的角度认为,他们是有人格障碍的人.而已经形成人的人格要改变是极其困难的.
就算当事人要下定坚定的决心要去改变,都是很难的.
他们的人格模式和扭曲的亲密关系模式来源于从小被对待的方式,或是双亲.
他们的内部有着施虐与受虐的关系模式.
最好不要抱着改变他们的想法去和他们在一起,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会失望的.
有时候这样的关系是一个自我成长的功课,去看看自己是否没有从"受虐"和"渴求被爱而不得"的心理创伤中走出来.
施虐与受虐的模式会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呈现.大约可理解为,你强我弱,我强你弱的关系.
当你比较强大,可以把对方压下去.当你弱小,对方会把你当作他的私有物品.
施虐与受虐大体有两种形式,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
生活中施虐受虐很常见,经常可见于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密关系之间.有时候是朋友之间.上下级关系之间.
程度有大小.
典型的施虐就是程度比较严重的,像瑟列丝的丈夫这种,如果力度控制不好,可能会造成死亡和重伤.
精神(心理)施虐严重会致人容易自我否定,自我攻击,缺乏自我感与自信心,内心没有安全感,没有力量,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及状态.
都是对身心伤害较重的.
1,离开.
最直接的方式.
精神(心理施虐)会让一个人的自我始终保护着弱小,无法强壮长大,极度不自信的状态.如同鸟儿要长出点羽毛马上就被拔光.习得性无助就是这样来的.
在对方无力也没有意愿改变的情况下,这是唯一自我救赎的方式.
但有很多人会像瑟列丝一样,觉得两个人除开这个问题很相爱,觉得各方面都很好. 其实一点都不好,只是已经习惯于受虐,像是吸毒上瘾,但是毒品会残害精神和肉体.受虐关系也一样.
还有一个代价就是直接影响到下一代.
2.他凶狠,你最好比他更凶狠.
让他明白你是一个人,不是他的物品. 让他知道伤害你的代价是什么.以毒攻毒.
施虐者只要弱小顺从害怕的人那里能感觉到力量,强大,控制,和快感.
但你的强大会转化对方的内在模式.压住对方.
但你压得住一时,你压不了一世.
他的问题依然在那里,他依然是一个内在扭曲的人.
施虐者的部分严重时如同反社会人格.
并不存在所谓的爱. 你只是他的物品,归属于他所有.你不是一个人.
在还没有离开的时候,留意收集证据,该报警时报警,寻找心理与外界支持,不让自己陷于完全被对方控制和孤立的无助状态.
如此,一方面对方明白他的行为需要承担相应后果,有约束威摄,另一边是让自己的自我感一点点长出来,帮助自己从受虐与被控制的情况下走出来创造条件.
3,药物辅助.
对冲动型人格障碍,就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冲动行为的那种情况,但会因此感觉痛苦,渴望帮助自己而又无法马上转变的人来说,我认为有药可吃是一个福音.
吃个药,能减轻这种冲动而无法控制的感觉,避免伤害所爱的人家庭破碎,关系破裂.我认为这是一个可选方案.
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是个良方.
如果无奈绝望之下,还有药物能提升生命质量,维持个人看重的亲密关系,是一个可选方案.
4.暴力者愿意主动作心理治疗,自我成长.
因为毕竟是人格已定型是病态的情况,人要改变内在信念是很难的,就算作心理治疗也需要长年累月进行.
但是有意愿去帮助自己的人,是能够有改变和成长的,在我的工作经验中有看到这样的例子.
因为爱,也因为自我觉察,所以可以去面对内心的恶魔.
但能够有这份自知力的有暴力倾向的当事人极其少.因为这样的人多数有自恋障碍--要承认自己有问题很困难.
但有这个意识,知道自己有问题,而且愿意努力去面对帮助自己的人,已经就走在自我成长的路上. 一切都会容易快速往好的方向发展.
因为暴怒施虐的部分,想要转化它,还是有办法的.
--------
剧中还有两位女性,蕾哈娜,一位非常容易焦虑歇斯底里,控制欲很强内心又很脆弱的女强人.
另一位,邦妮,瑜珈老师,过着健康的生活,也很有社会道义正义感,会为大多数人去争取权益.同时本身很有女性魅力的一位.
一直给人一种有魅力和活力,内心很有力量的感觉.
她从小不被允许弱小. 所以重大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她习惯性地独自面对.直到自己几近窒息,但是,她很难很难,去求助.
一条生命的沉重,让她无法呼吸.
我猜想邦妮习惯了从小到大不好的事情要自己扛.母亲的教导令她无法允许自己脆弱的部分出来.她的情绪被堵住了.她无法诉说,也无法宣泄.
正是因为她压抑了"弱小的受伤的自己",所以她投射在外面,会去支持社会中那些弱小的群体,表现得很有社会良心.
同时她虽然看起来在主妇的交往中其实是很冷淡很疏离的一个人,但是当她感觉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她会很在意,这就是为何她敏感地跟随瑟列丝过去的原因.当面对施暴者的时候,她本能地冲出来.
弱小的受伤的无助的自己,那一瞬间在别人的身上映现.而她则不顾一切......不能阻挡保护曾经受伤自己的本能.
压抑得越深,爆发的越厉害.
所以对于邦妮的过往和内心的黑洞,是留个悬念在的.
反而是情绪得到面对和处理的珍妮, 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的爆发.
=======================
作者简介:吴晓芬,又名默默,心理咨询师. 心灵探索者.
本文出处,我的微信公众号:吴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