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接下来会怎样”
“我不知道”
才疏学浅,这些粗鄙之言只是试图去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感受以及对这部电影的爱意。
诚实的说,很多人看来电影会很闷,没有炫技的拍摄手法场面调度蒙太奇等等,讲的也是年轻人之间杂七杂八吵吵嚷嚷的琐事,画面还灰扑扑的。唯一看的理由就是小天使的盖世神颜和冰岛蕾雅赛杜的M的爱情~(害,谁不是呢......)
而对我个人而言,《颤涌》是一个冰凉而清晰的窗口,透过它,我看到了局限下甚为僵硬的自己。会去想自己不曾想过的生活方式,比如,啊原来这样也可以,原来事情的判断标准并不只有一个啊,原来我的不完美也可以被原谅,原来这是我想成为的样子。让你生活下去,眼前明亮而清晰,就如雨刷器扫去雨水,我眼睛上被雾气糊住的那一面被擦净了。
这只是记录一些很私人很主观的感受,如果不嫌弃,或许你可以看看QWQ
概括一下我想说的点,大概是沟通、选择以及反叛与勇气。
影片中有三种需要沟通的关系,亲人、朋友以及爱人之间。
亲人之间,有Stella和外婆,Gabriel和妈妈,Greta和自己未曾谋面的父亲。
这里的沟通问题,主要就是集中在操心过度(保护过度)、偷窥欲、控制欲这一类上面。
比如Stella在片中的处境着实令人同情,可大概没人能对她那莽莽撞撞的外婆恨得起来。老太太很不容易啊,女儿要跟野男人跑了,为了外孙女的未来,把她留下,一人抚养她长大,因为担心外孙女被带坏,想时时刻刻都盯着她。但青春期少女正是需要空间的时候,一个不注意,女孩剑走偏锋,割了腕,一切都结束了。留下伤心的朋友们以及悲痛和不解的老太太。为什么这两人的矛盾会如此极端?隔了两代是原因之一,中国式的“控制、束缚”的理念滞留影响也尤为严重。同理,大天使的妈妈偷看他的电脑还振振有词,“怎么下午了你还穿着睡衣吃可可泡芙”(我也想尝尝),例行家庭会议,虽然实际上只有她一人在叭叭叭。这个母亲是控制欲的代表,可悲的是很多母亲都在利用自己的地位肆意的发泄着控制欲,当然这个可悲是对于孩子而言,当妈的弄久了应该也不会觉得爽,毕竟因为这个和孩子起的冲突也绝不在少数。
这三个隔代里最舒服的关系应该是Greta和她的帅哥老爸。即使是通过脸书上的骗局引出的亲生父亲,可女儿“我只是想见你”的请求真的纯粹的令人动容。阳光透过黄色巴士车窗照在女孩脸上,她情不自禁地露出微笑。相比起之前冰冷得凌厉的情节,这缕阳光温暖至极。
朋友之间,印象最深的就是Gabriel和Stella,
我出生在极为普通的一个家庭,从小接受着正规教育与传统思想。我或许比大多数人更闷一些,不会想着去抽烟吸白粉,出入酒吧夜店,不喜欢熬夜做事,老年人作息,不会有兴趣尝试暴露的穿着......
(没有拉踩的意思,以下我自动忽略了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云云)。
那同类题材的《亢奋》比较。亢奋更加迷离绚烂与晃荡,但《颤涌》不一样,它似乎更轻浅更柔和,用我的眼睛,从影片开始的那15分钟所看到的东西,那种区别,又可以叫作反叛,令我大为感动。
正如一开始满嘴“我妈妈”的乖宝宝Gabriel,在Markus的带领下接触到的崭新的事物一样。这种与设想固有的传统不同的事物,它所展现出的变化,就像新生儿看到世界上那么多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无比新奇,以至于激动而恐慌地哭泣一般。
这种突破常规的反叛,就像越狱,逃出墨守成规的牢笼,只要一瞬间,但很不容易。
但这种新的感受给了我出乎意料的勇气。
我突然有勇气去做自己觉得“不合常理的事”,我可以像G和M一样扔掉笔跑去嗨,在派对上喝得晕头转向,彻夜不归、转头可以随意地和别人接吻,打炮、和朋友同床共枕、拥抱以示安慰......
好感动,直到冰岛的风光、少年的脸庞一幕幕闪过,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们可以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我由此想到,勇气。是树下的吻,在超市里兼职被打劫后吓得颤抖连连,是凌晨在街上游荡......
原来我们不用觉得高考是人生的一切,我们可以不断失败重来,我们可以不再轻易地被打垮,因为一点伤痛与挫折便觉得活不下去。人生的一切没有对错是非,只有“我们想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