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进化论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由单细胞生命演变而来的。
生命之初便是一种纯粹,没有思想,没有欲望,只有本能。生死其实并不是一种衡量标准,活着的时候就没有意识,死亡也是没有意识的。生死之事对于简单的单细胞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也许它们活着的宿命,也就是用它们的养分供养起整个生物链的延续。
随着地理环境的变迁,气候的干预,时间的催化,生命在复杂的因素中变得复杂,在多样的条件下变得多样。
每个生命都在各自的领域创造自己的奇迹。
雄性帝企鹅要忍受4个月的漫长黑暗和零下70度的严寒来孵化自己的蛋;蓑羽鹤要飞跃喜马拉雅山脉寻找栖息地;亚马逊海豚会在求偶的时候赠送“钻石”;北极熊为了捕猎而游泳千里最终迷失方向;座头鲸哺育幼崽而要忍受5个月的挨饿;蝉在泥土中匍匐17年后见到阳光那几天竟是最后的绝唱...
生命发展到这个阶段,活着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使命。它们开始思考,开始选择,开始为自己的生存开拓更大的空间。但这时候的感情也是简单得近乎苍白的,这也是一种近乎基于本能的律动。其实,越是干净的感情应该越是接近于本能,这种略过思考的冲动才是刻在在基因里代代相传的生存秘笈。
如果活着是大势所趋的向往,那么死亡似乎是一种避之不及的恐惧。自然界的规则却又是那么残酷,生对应是大量的死,生命的诞生与成长是基于死亡的代价。所以当万事终结化为尘土,回归自然也是一种宿命之定。
看《地球脉动》的时候,心态是谦卑的,是崇敬的。在食物链的约束之下所存活下来的每一个动物都是他们所处物种中的佼佼者,活着是它们的奖赏,也是生存游戏的无限循环。
新出生的小北极熊会有一半死在第一年,破壳而出的海龟很容易就溺毙在呼啸而起的浪潮里,从出生的那一刻它们就开始被自然挑选,残忍淘汰。也许造物主自有他的平衡之道,出生率高的物种死亡率高,种群数量少的物种在食物链的更顶端位置。这种恰到好处的安排似乎是最优美的统筹问题,万物生生而不息,生命连绵而不绝。
整体看所有生命的轨迹,物种与物种之间的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一切都是为了生存,都是为了活着。基于活着的这个最高目标,才会衍生出各种独特于个体但是本质类似的形态与行为。
敬畏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物种。
毕竟在活着这一件事情上,它们比任何人都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