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冲着片名去的,结果一个半小时下来看不免大失所望。再次验证这种由极度文艺的文本改编过来的电影大几率是坑。张嘉佳的微博小故事已经是先例,而这个直接由诗歌改编的更加难以言表。
但其实,这部电影也并不是完全的一无是处,至少,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很经典的反面教材,让我们明白,一部文艺片到底是怎样被拍烂的。
其实,想要拍烂一部文艺片非常简单,四个字,用力过度。再通俗一点,两个字,矫情。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及其卖力的运用他的镜头语言描述东京的风物,全片将近四分之一时间镜头都在东京夜市上空飞速掠过,各种光影变焦,虚化晃动,德式镜头,简直比王家卫还王家卫。台词更是出力颇深,可以感觉到导演几乎甚至想要跳出屏幕面对面对着你喷东京生活有多么不易。还有一些似乎是摘自原作的诗句,在电影里显得不伦不类故弄玄虚,莫非导演想借此给电影增加一点神秘感让它看起来更有深度?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拜托,这种手法早就out了好吧。
不消说,这种种的营造氛围确实能带给电影一个华丽的外壳,加深观众的浸淫感,王家卫正是深谙此道之人。但问题是,这么好看的外表,同样需要能称得上它的内核,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王家卫绚丽的外壳下包涵的是人世的众多矛盾纠结,一个足够宏大的电影主题。但这部电影的内核是什么呢?东京城市生活的不易?吐槽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不美好?这就有点撑不起来了吧。
但你可能会说,这部影片除了吐槽生活艰难之外还有爱情啊,豆瓣上不是明明白白的贴着“爱情”两个字的标签吗?哎呦,那真是谢天谢地了,两个社会边缘人的抱团取暖相互吐槽,你管那叫爱情?就算是没谈过恋爱的人都知道那是自恋,爱惜内心优秀的自己为什么不被这个浮躁的社会所接受。至于爱情,那实在是非常次要的东西。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整整108分钟对观众的吸引力甚至还不如他的电影名大。姑且当是排雷吧,就是可惜了这么一个极具文艺潜质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