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门

评分:
6.0 还行

分类:纪录片  中国大陆 2017

简介: 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泰戈尔 详情

更新时间:2018-02-13

生门影评:救救女人......

纪录片《生门》,一个小小的产房,像是一个棱镜,折射出社会、家庭各个方面的问题。有些纪录片比如《舌尖》,看完就让人很有食欲。而《生门》看过,让人没有任何想要结婚生育的意愿了。这是我认为这几年看过的中国最好的纪录片,镜头内外都是人生。
“机场比婚礼的殿堂见证了更多真诚的吻,医院的墙比教堂听到了更多虔诚的祈祷。”
到底是优生优育重要?还是生命重要?
当发现孩子可能有先天性疾病,后期治疗需要花费很多费用时,所有的家庭都在“要”还是“不要”这个孩子之间徘徊。人们往往说生命无价,但是在医疗费用面前,生命是有价的。可能是国家在早期对“优生优育”的宣传太深入人心,或者是新生儿医保覆盖不全面,最终选择救孩子的家庭并不多。几乎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劝孩子的父母,“先交一万块钱,救一救,试一试,给这孩子一个机会。” 就是一万块钱,有的父母也不愿意给孩子一个活下去的机会。他们怕未来有更多的问题,医疗费会是一个无底洞。“就算不要这个孩子,我们还年轻,还能再要。” 与确定的花销相比,更多的人愿意拿未来做赌注。然而未来也意味着有更大的风险,孕期很多疾病是复发性的,这次有问题,下次怀孕可能还会有相同的问题,可能下一个孩子活下去的希望可能更小。女性年龄增大,卵子质量下降,子宫环境变差,下一胎可能会好,可能会更糟糕。
女人的可悲——“沦为生育的机器”
“这个孩子不好,拿掉了,可以再要嘛!” “生了两个姑娘了,想要个儿子。” 这些想法中除了对生命的不尊重以外,女人也被当成了生育机器,使命就是生出质量好的“蛋”。镜头里记录的大多是有些问题的疑难病例,很多并发症和高龄产妇。有的可能是迫于家庭中“重男轻女” “延续香火”封建思想的压力,拼命再生。她们自己的意愿往往是不受关注的或者被裹挟着。有些长辈在镜头面前承认自己“思想不好”,就是想要儿子。其中一个片段,这家已经有两个女儿了,还要拼命再生一个儿子,差点把妈妈命也搭进去。大女儿帮家里照看店里,货被人骗走了,爸爸很生气,女儿躲在门外蹲在地上哭。看着好心疼!有了弟弟之后这两个女儿在家里可能过得更艰难了。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各地都不同程度的有,而且往往会引来地图炮和地域黑们的争吵。作为一个在湖北土生土长到二十多岁的人,就我所见,“重男轻女”的观念在湖北农村还是非常普遍的,在城市中产阶级家庭会好一些。所以在这样一个省级三甲医院出现的这些情况太正常、太真实了,没错,这就是每天我们要面对的生活。
缺位的丈夫们
有的是在外地工作,有的是在监狱服刑,而有的是孕妇自己不肯说出家人的联系方式。无论如何我都觉得生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虽然孩子是在妈妈肚子里,但是人类又不是无性繁殖,这孩子又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为什么要一个人战斗?工作单位离了谁都能照样转,但是一个家庭少一个人就没法转了。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爸爸也是缺位的,理由是要出去挣钱,所以最近有个新概念“丧偶式育儿”。这些故事里面最惊心动魄的大概是夏锦菊,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依然乐观的面对生活。她和孩子在和死神搏斗的时候,孩子爸爸还在外地工作,挣钱当然很重要,但是亲人的生死离别应该比挣钱更重要吧,假如真发生意外,大概会后悔一辈子吧。我有时候想劝劝那些拼了命生孩子的女人们,不要把下辈子都寄托在家庭、丈夫和孩子身上,更没必要搭上自己的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这世上有太多比相夫教子更有意思的事儿啦!
“没钱来生什么孩子?”
“没钱来生什么孩子?”这句话是经常在弹幕里面刷屏的。人们总是说生命无价,但是在白纸黑字的单据面前,生命是有价的。什么时候每个公民在走进医院的时候能不心慌?社会保障的路还很远很远。片子里有个父亲说他们40年代出生的人当年工资很低,他们为国家工作了一辈子,最后还是没钱看病,应该由国家来承担他们子女的医疗费用。确实中国在社会变革中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企业市场化之后医疗保险实际上是个人、企业、国家共同承担的。社会财富的积累还不足以负担起全民医疗,国家担起全部也不太现实。但是社会财富分配方式是不是把增加的社会财富用在了改善民生上?还是进了少部分人的口袋?分税制之后中央政府把来源稳定的税种都收归国家,地方政府只剩下小税种,而民生工程的大部分压力在地方政府,比如市政建设、建学校、建医院,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没到位,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忙着卖地输血。解决了90%就业的民营企业生存环境也越来越艰难。支付医疗保险的三方都觉得自己不应该付这么多。又回到了老话,谁拿走了更多的社会财富,谁就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我对中国医院的效率很满意。
几乎每一个病人都有一个着急的家属,大概很多医患矛盾都起源与此。所有的患者都觉得自己的等待时间太长了。但我认为在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此紧缺的医疗资源的环境下,中国三甲医院的效率已经很高了。很多国家都是实行分级诊疗的,首次预约只能到社区医院,在不能治疗的情况下再一级级往技术更好的医院转诊。这样的好处就是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简单的说就是“小病小治、大病大治。” 一个小感冒就能冲向三甲医院挂专家号,那再大的医院也塞不下这么多人。欧洲很多国家确实有全民医保,但是公立医院的效率其实并不高。在德国一个常规检查有时候要提前一个多月预约也不一定能排的上。中国的医院都是在高负荷运转,病人等的不高兴了还能跟医生和护士吵吵架。我对中国医院的效率已经很满意了,片子里拍摄的地点中南医院,就自己的就诊经验来看,普通号当天就能挂上,常规检查(血液、尿液、B超)的平均等待时间在30-40分钟,在这么多病人的情况下,门诊挂号+检查+拿药,一共半天可以解决。专家号要提前一周到两周预约,支付宝就可以网上预约。如果不是疑难杂症,普通疾病这个医疗效率已经很棒了。
病人不是消费者,医院也不是商场
“医生也不能给我保证能好啊!” 大概很多人认为交了医疗费就是购买了服务,必须药到病除。然而去医院接受医疗服务跟去商场买东西不一样,用钱换来完美无缺的商品。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医生能做的只是在生命艰难的那一段,背你一段路过去。就像没有律师能保证一定能打赢官司一样,不然也不会有风险代理了。治病跟打官司一样,都是有风险的。
安全套比医疗费便宜多了
“本来不想要的,意外怀上了。” 没有孩子愿意自己是个accident,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在父母的期待中诞生的。如果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准备,为啥不自觉采取避孕措施呢?!社会对于性遮遮掩掩的态度,明显让医生们也很为难。妇产科检查,医生们第一个问题都是“结婚没有?” 婚姻是一种人身和财产关系,它是一种用来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关系,医生在做体检前却要询问一种法律关系,这是多么的奇怪!医生真正想问的是“有没有发生过性关系”。不要再遮遮掩掩啦,赶紧普及性教育吧,不然低龄流产率会越来越高。一个几毛钱的安全套可以解决的事儿,就不要再增加医生们的负担和无知又可怜的姑娘们的痛苦了。
钱很重要
钱很重要!钱很重要!钱很重要!如果没有钱,那就买好医疗保险。
有点残酷的问题
本科选修课《人类生物学》结课之前老师问同学们,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问怎么考试啊?我提了一个挺不合群的问题,“老师,你看现在很多国家都是福利社会了,医疗技术也提高了,有一些先天性疾病的人都可以活的挺好的,说不准还能生儿育女了。可能在原始社会应当被淘汰的基因,现在也能延续下去,这样人类还怎么进化呢?福利社会和医学的进步是不是阻碍了人类的进化?” 老师思考了两秒钟,“这位同学,你是哪个学院的?” “......法学院” “对嘛!这是你们社会科学应该研究的问题,不在我们这门课的研究范围之内。还有啥别的问题?” 就这样敷衍了我。至今我也没太搞清楚这个问题,或者这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吧。如果这是个真问题,那些放弃了有先天缺陷孩子的父母们,是不是也是对的呢?或者以后人类不再是自然受孕,而是用编辑过的基因排序人工受孕呢?但是这样是不是又会阻挡基因突变发展出适应环境的新特征的机会呢?大学时为了凑够自然科学通识课的学分,修了好多跟法学八竿子打不着的课程,什么人机工程学、宇宙新概念、黄河史、传染病的防治,学习了一些挺有意思的知识,比如马路上地标该如何印刷能让坐在车里的司机更容易辨识、狂犬病的潜伏期有多长。当时为了凑学分,现在想来那些大概是大学时修过的最有意思的课程了,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是始于此。
在某一集最后一个长镜头,病房里站着一个为了救女儿四处奔走借钱的父亲,从病房的窗户由近及远到医院的大楼,再到附近的街区,汉秀、汉街、瑞华酒店。有人在医院里愁眉不展,有人在商业街里欢声笑语,有人因为没有几万块钱的治疗费而不得不考虑放弃生命,而街对面就是用资本搭建的消费盛宴。阶层和阶级的分化正在悄悄的发生或者已经形成。
如果看了这个电影或者电视剧让你觉得不想生孩子了,没关系,再看看《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大概会彻底断了你为人类繁衍做贡献的念想。
鲁迅在《狂人日记》的最后道“救救孩子......” 看了几集《生门》,我想说“救救女人......” 这都是遭的什么罪啊?!有人甚至说,“生育能力就是女人的原罪”。不是长了个子宫就必须要生孩子,更不要把自己当成不停下崽儿的牲畜。抱歉用了这么不文雅的说法,可是镜头下分娩的女人真的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真的跟牲畜无异。为什么豆瓣上的短评里这么多人很激动、很愤怒?相比较微博,豆瓣用户向来还是一个挺克制的群体,一群看看电影看看书,写写书评影评,养养花逗逗猫的人,这个社区里鲜有看到愤怒或者过激的评论。但这一次,大家都激动的没法好好说话了。纪录片是真实的,里面的每个人的名字、病情都是真实的,因为真实才让人绝望。我在看这个纪录片的时候,心情一直徘徊在生气、感动、愤怒之间,没有一刻是开心的。救救女人吧!这个社会对女性的保护太少了,这个纪录片拍的是产科,妇科也是哀鸿一片,大部分都是HPV感染,而几乎所有患病的女人们对此病毒一无所知,中国在去年12月才开始推广4价疫苗,生产能力不足,长期积累的需要接种的人数太多,排队接种的时间是以“年”计。还有那些重男轻女的,明显已经不适合再生育了,为了生男孩拼三胎,太可怜了。即使生出来是男孩,也很难活,因为男婴的夭折率比女婴高。真是太可怜了。
“不婚不育,保平安”大概是气话,但是女人们对社会角色(重男轻女思想)、家庭责任的分担(放开二胎之后不止一次的生育风险和大部分的家务)、医疗措施不足(无痛分娩近两年才在三甲医院普及)、人身安全保障的缺乏(家暴救助体系的匮乏)已经感觉到失望、不安和愤怒。当越来越多受过教育、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的女性,发现结婚生育给她们带来的利益远远小于负担的时候,合理的选择就是尽可能的谨慎选择伴侣(更好的经济条件和更高的学历或者社会地位),确保生育后依然能够维持生活标准,否则不如自己一个人过,不再受所谓的传统思想(母亲的伟大、成家才能立业)的蛊惑。
社会上会游离着很多不婚不育的单身女性,这在一线城市已经初现端倪,中国大部分一线城市的适婚女性数量是远远大于男性的,这跟过高的房价和男方买房的传统当然有关系,但是更大的原因是一线城市女性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能力,使婚姻并不是她们生活的必要选项。救救女人,让女人在社会中更有安全感,在家庭中的付出得到尊重,在婚姻中的日子过得有幸福感,才会有更多人愿意走入婚姻。想必国家也不想城市中到处都游荡着无“家”可归的青年人,家庭是相对稳定的分子,而个人是不稳定的原子,往小了说,原子很容易破坏原有的分子组合,往大了说,无牵无挂的青年人往往是急先锋和火药桶,参考党卫军和...嗯。大概能理解政府为啥天天急着让年轻人找对象了吧?可是看了纪录片里的现实后,幻象消失,大部分人都不想生孩子了,甚至连婚都不想结,疼痛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是其他,这些“其他”是什么呢?五味杂陈,看过之后才能明白。不从女人们担心的症结下手,十年之后就算是国家每天宣传“二胎好、二胎棒”,也没人愿意生了。
多读书、多看报、多学知识、多挣钱。结婚生娃不好玩,真要结婚先看看对方家里是不是通情达理善良的人,俗话说卖猪看圈,话糙理不糙。有多余的钱买买保险理理财。身体好的话去献点血,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19 BT影视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