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能用手机拍摄新闻的网络时代,《国王的最艰难一天》(23-F: el día más difícil del Rey)这部于2月初在高迪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电影电视片奖”的西班牙“迷你电视剧集”却显示出,经典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叙事艺术”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
首先是为苍松翠柏般的挺拔硬汉在剧中层出不穷所吸引,然后就被每一分钟都意想不到的险象攫住,瞪着眼直看到尾,我的这番观剧经验大概算得典型。《国王的最艰难一天》成功克服的最大挑战,乃是很多观众都和我一样,对于剧中所讲述的历史事件,早就了解大致的经过与结局——1981年2月23日下午6时23分,治安警察中校特赫罗率领部下冲进国会,扣押了全体议员,死抱佛朗哥独裁观念的部分军人随而发动了一场未遂兵变。
意外突来,原本正在报道议会投票进程的记者们临危不惧,冒风险通过无线电广播继续向全国做现场解说,一位电视台摄像记者还录下了近半小时的影像资料,直到叛乱分子强迫他们停止工作为止。至今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络,耳聆目睹当年记者们用无畏换来的刻录历史的声与像。此外亦有当时以及事后拍出的各种纪录片,汇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从佛朗哥下葬,到出狱后的年老的特赫罗在自家农庄里慈眉善目地种茶花。
针对这样一场被现代传媒充分报道与记录的重要历史事件,《国王的最艰难一天》的策略是,凡是能在新闻资料中看到的情况,它一概略去不表。这样,就巧妙地避开“叙事”的琐碎,只把镜头给予在那严峻一夜纷纷挺身而出的决策人物,再现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他的秘书长萨维诺、安全部长拉依纳以及叛乱、护宪双方的将军们一环环的对峙与交锋,展示两种力量怎样在反复角力中使得历史天平向民主一方倾斜,也就是说,让电视剧前的普通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对话乃至部分细部情节皆为“再创造之自由的成果”(该剧创作班子原话)、由演员表演出来的“戏”,能更加充分地阐释一个个重要当事者具体的人格、智力与品性怎样影响事态发展为我们所知道的结局,这是纪录片绝对无法达成的伟业,或许创作者们就是抱着如此的信念。至少,这是观剧经验促使人生发的信念。胡安•卡洛斯一世温和地向才下学的小王子菲利普解释“应付政变也是国王职责的一部分”,然后要求这个13岁的男孩始终留在国王办公室,见习一个君主面对危机时的责任,这是新闻记者无缘捕捉的细节,却在电视剧中放射出光华。剧中,这样绵密的、体察的“历史细部”如织锦般遍布处处,如锦纹般错彩交织纹,足以让观众感受到,所谓历史大事件,所谓国运兴衰,乃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生命经验的总和,绝非新闻报道中被凝缩成一团的“客观事实”可以简单取代。
现实主义到底是欧洲人的家底啊,创作班子在“尊重史实”与“艺术发挥”之间所举得的精妙平衡令人艳羡,尤其是编剧方面,难以察觉痕迹地运用现实主义戏剧技巧,从纷纭的史实中提炼出多条线索的戏剧性冲突。到将近剧尾之时,开始时互不相关的人物几乎全部捉对儿地面对面或者隔着电话线发生过了意志的对抗,包括国王与萨维诺直接打电话给特赫罗令其投降,后者却挂断电话,宣称“没人能高于西班牙的利益,国王也不行”!最让人意外的,高潮竟在安全部长拉依纳与叛军暗中头目阿马达将军之间展开,其时,阿马达妄图乘乱攫取首相之位却惨遭失败,居然想要反污国王,拉依纳身为由国王任命的紧急内阁“首相”,戳穿了阿马达的真实面目,并机智地迫使他为了自己的下场而去劝特赫罗认输。强悍的对手戏贯穿始终,让一群西班牙优秀男演员过足了“飙戏”之瘾,也让该剧自2009年首播以来接连得奖。
无疑,这部剧是赞美现代西班牙、赞美民主与宪法的“英雄诗篇”,因此即使那些自以为在捍卫“西班牙和国王”的叛军将领们也被表现得颇挺拔。话说回来,当年那些事件中人的真实行动还真配得上这份赞美。比如剧中托佩特将军与特赫罗两方之间居然出现吴宇森式迭次拔枪相逼的场面,激烈又美感。事实上,托佩特身为治安警察司令确实曾经带着部下进入国会,命令特赫罗投降,却遭到特赫罗以死相胁。再如电视台负责人料到叛军随时会闯来,便将那盘录有国会现场实况的珍贵影带藏到座椅下,然后出于安全考虑强令所有手下离去,独自留守,也是实际事迹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