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相比第一季,第二季更有大历史的宏观感。故事开始于1943年,所有的人都在观望,前线归来的人已经知道所谓的Endsieg只是元首的谎言,Peter作为高级军官,告诉父亲东线是地狱,我们已经必输无疑。Marquar一位从前线回来的医学生,知道所谓的Gnadentod就是安乐死,包括儿科诊室的老护士骂Arthur的话也是异常犀利,作为博士,作为精英Oberarzt,你也太好骗了!所以可以很安心地把自己的女儿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活活毒死。Arthur和Annie太有代表性,基本是当时主流社会的写照:自欺欺人,直到灾难降落到自己的头上。
无论是第一季还是第二季,爱情只是偶尔闪现的火花,很快就熄灭了,所以一个不靠爱情、不靠悬念来吸睛的导演,至少是对自己故事很自信的人,也只有这样,整个片子的格局才会更加的大气。但是,并不是说,其中的爱情故事不动人:比如Sauerbruch夫妇,Sauerbruch作为老师,可以说是严苛而又任性的,因为医生的过错对病人可能是致命的,所以他在学生和同事面前脾气特别臭,经常吼人;但是在家里却对Margot低眉顺眼,看到她满屋抓鹅的场景笑得是如此的herzhaft,那种相依为命,相知相敬的相处模式真的羡煞旁人。另外,一直觉得Margot在剧中是颜值、智慧和风度的担当,包括导演最后一句对她的评价还是蛮偏心的,大概是80多岁了还骑马在大草原上蹦跶呢,你说这个老太太酷不酷?还有Marquar和Martin这对同性恋人,Marquar有着超出大多数同龄人的洞察力和行动力,敢爱敢恨,他表白之前我一直觉得他和Martin只是三观相近的邻居而已,而Martin则是一个心智成熟,懂得进退的相对老练的人:两人非常的互补,前者的勇敢,后者的周虑,在纳粹当局将同性恋视为威胁雅利安种族高贵的病态分子的背景下,两个人的不离不弃显得更为难得。更加引人好感的是,Marquar面对小护士骗取抚恤金的伎俩时的不留情面,Martin对儿童兵的挽留,那句他们的母亲会感谢我的,在一心想着最后的胜利的小护士面前形象真的很光鲜。Sauerbruch的前台秘书和外交官的爱情,虽然只有几个画面,但是他们对纳粹政权的勇敢反抗,也是影片里的高光时刻。Annie和Arthur的婚姻,最后因为女儿而失败,如果Karin不是天生残疾,Annie应该也会完成博士论文,成为和Arthur一样的成功人士吧,那他们的婚姻应该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结局圆满,所以并非历史上所有幸福的结局都值得赞叹,有时候有些缺憾和失败才会让人铭记于怀。
Jung教授也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虽然没有主角光环,却丝毫不输排面:在手术台上,用Margot的话说,完全可以取代Sauerbruch大帝。偷听托马斯·曼的电台讲话,对时局的把握甩了Sauerbruch至少三条街吧,因为后者还一直沉醉在歌德、席勒这些古典文学和音乐的世界里,感觉德国不会战败,这点上他也比不上Margot的觉悟;和Margot一起抓内贼的时候,那动作和敏锐度:先试了一下门是反锁上的,确定有事情;摸灯温度质问,做什么事情需要同时开三盏灯?最后果断抢公文包,找出真相。这是如果是Sauerbruch来做,估计是先理论后行动,最后黄花菜都凉了!更厉害的一点是,一直处于监视状态下的他,事后居然帮助外交官传递情报,加速纳粹政权的垮台。最后骑着一辆自行车,从柏林回到施特拉斯堡,挥一挥衣袖,潇洒转身,实在太帅了!
影片的最后的旁白应该是纪录片性质的,所以导演的导向是很明确的,追求历史真相。可以说,这部片子基本合格的:第一梯队,Martin,Marquar,Peter,外交官,Margot,还有去暗杀Hitler的那个军官(真不该忘记他的名字,应该留名史册的)还有Jung和Hans,他们是愿意直面历史真相,并反思自我的一个高度自觉的少数群体;第二梯队Sauerbruch,Arthur等Mehrheitgesellschaft,他们是当时的社会主流,人性不坏,可以救死扶伤,Arthur甚至还救了一对犹太父子,却没有反思能力和意愿,更没有反抗意识,随波逐流缺乏Autonomie的一个大众群体;第三梯队:Arthur的上司,Annie的导师,告密的护士,最后出场的童子兵,或大饱私囊,或狂热追随希特勒和种族理论,是隐形的历史主角。基本上每个阶层,人物都很丰满,都在变化,都不曾langweilig,因此可以说至少折射了战争后期德国社会的历史面貌吧,即便历史化艺术化的痕迹很明显,也是无可指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