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卡拉季奇並非切特尼克的重要人物,但對其風評的轉變則透露出了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近代史的吊櫃,也證明了對英雄的定義和塑造主要都來自當下的實際目的
1941年,南斯拉夫王国淪陷於軸心國之手,國王被迫流落海外,留守在南斯拉夫境內的王國軍隊組成抵抗组织南斯拉夫祖国军“切特尼克”,在一開始採取抵抗德國人的措施,但隨著战争發展和鐵托為首的「南共」做大,切特尼克中后期「兩害相權取其輕」,自1942年後逐漸和德国佔領著合作,共同对付铁托為首,窩藏在山中的AKA游擊隊。
1945年鐵托摘桃子后,切特尼克武装由於被扣上「和NAZI合作」的帽子,得不到類似希臘那樣的增員,慘遭ROJO剿殺,其領頭人不是毫無審訊的「快速正法」,就是被迫隱姓埋名,惶惶不可終日,在此之中,切特尼克曾經的風雲人物,尼古拉·卡拉季奇(Никола Калабић,1906-1946)是神秘和爭議最多的,長期以來他被認為是一個出賣同伴的不光彩變節者,其经历还被拍成二战电影《危险任务》(Klopka za generala,1971),但近年來隨著塞爾維亞民族思潮重新上揚,對尼古拉·卡拉季奇的評價也開始扭轉。在此根據一些資料,粗略梳理其人生經歷:
1906 年12月20日,尼古拉·卡拉季奇在現今波斯尼亚地區一個名叫波德诺夫列(Подновље)的村莊出生。
和當時的許多波黑地區塞人一樣,卡拉季奇也出生並成長在一個熱衷泛斯拉夫和大塞爾維亞的環境之中。生活在波黑的塞人此時處於奧匈帝國統治之下,地位較低,且被懷疑為隔壁塞爾維亞王國的第五縱隊,胸中有十足的憤恨,對斯拉夫兄弟和南斯拉夫概念,有著熱切的嚮往。
尼古拉·卡拉季奇的祖父、父親尚武,祖父Nikola曾經參加過1878年對奧斯曼的戰爭,父親米蘭1912年加入塞爾維亞軍隊,參加了之後的兩次巴爾幹戰爭和一戰,如果尼古拉·卡拉季奇出生的早一點,他很可能成為那激進青年的同儕,加入到1914年刺殺費迪南大公的行列中區,但好在父親米蘭很早就通過軍功在塞爾維亞站穩了腳跟,到了上中學的年紀,尼古拉·卡拉季奇前往首都貝爾格萊德,走了一條當時許多塞爾維亞人羨慕卻無法獲得的捷徑。
1920年代,高中毕业後的尼古拉·卡拉季奇就读幾何测绘,并在那认识了比他小一岁的学妹波尔卡。1927年,尼古拉·卡拉季奇進入軍隊服役,退後後在1929年与波尔卡成婚,並來到女方的娘家所在地瓦列沃,生兒育女,擔任默默無聞的小公務員。
1930年代,雖然父親米蘭·卡拉季奇因為捲入王國中的刺殺醜聞而被軟禁並解除職務,但兒子的生活並未因此被打亂太多,他還加入了當地的足球協會和廢物回收再利用團體,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1941年,征服了半個歐洲的德國將目光轉向東方,磨刀霍霍的計劃在USSR蠢動之前先下手圍墻,而他南方的盟友新凱撒也不甘心錯過光大羅馬的大好時機,對著阿爾巴尼亞和希臘急不可待的發動了戰爭。此時更東面的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匈牙利均已經倒向軸心國,南斯拉夫四面楚歌,在糾結之中錯過了站隊的最後機會,最終在1914年4月被德、意、匈宣戰,遭到全面入侵。
战争爆发后,時年33歲的卡拉季奇作為退伍軍人,以预备役中尉的身份重新入伍,但面對優勢巨大的軸心國,南斯拉夫军队兵敗如山倒,早先被積累的內部矛盾不斷爆發,戰斗意志淪喪,在12天內很快瓦解投降。卡拉季奇只好返回家鄉。
如果此時他選擇不再參與戰爭,謹慎度日,很可能和他的妹妹一樣活到1980乃至1990年代,然而卡拉季奇並不是這樣的人,他接下來的人生註定充滿起伏和風浪。
1941 年 8 月中旬,卡拉季奇終於和當時的反nazi首領米哈伊洛維奇上校取得联系,並加入了上校的反抗力量(即「南斯拉夫祖國軍」)。他的第一个职责是米哈伊洛维奇上校身邊的連指挥官,1941年冬天他就伴隨在上校身邊度過。
與此同時,他的父亲米兰·卡拉季奇加入了内迪奇将军麾下「塞尔维亚国民警卫队」(合作組織)。起初,他不同意尼古拉与米哈伊洛维奇一起做抵抗的决定,但很快就开始偷偷运送弹药,帮助抵抗者。
从 1941 年 11 月起,卡拉比奇成为「山地国王卫队」的指挥官。 12 月,在尼古拉·卡拉季奇串聯下,米哈伊洛维奇上校和他的父亲米兰米兰·卡拉季奇舉行了会议,同意繼續提供協助。
在1941年12月的拉夫纳戈拉山区突围战中,卡拉季奇通過父親(当时担任佩恰纳克的第11支队司令)的关系,使得米哈伊洛维奇一行能够安全通过其老对手的防地,成功抵达塞尔维亚西部。
一戰之後,ROJO便滲透進入了南斯拉夫王國內部,由於其內容富含「鬥爭哲學」,很對這個動蕩王國內不少充滿迷茫和憤恨年輕人的胃口,在戰前就收獲到了不少支持者。1941年,南斯拉夫王國在軸心國的進攻下瓦解,沒有了制約的ROJO很快開始發展壯大,並藉口「抵抗nazi」不斷擴充實力,嚴重擠壓了米哈洛维奇等前南王國軍人為主的抵抗者的實力。
在軸心國進入初期,本著反對侵略的主張,祖國軍和rojo進行了一些合作,但很快發覺問題不對,rojo在其佔領的地盤排擠祖國軍,並公開打出了推翻南斯拉夫王室,建立←國的主張,這種目的,是身為軍人的祖國軍不可接受的。
在這種情況下,米哈伊洛維奇决定放弃此前与ROJO游击队的有限合作,轉而和曾經的敵對實力意大利人合作,並授權尼古拉·卡拉季奇等人組建了一隻和ROJO抗衡的遊擊部隊——切特尼克由此誕生。
“切特尼克”一词起源於土耳其词汇“çete”,意为“掠夺和燃烧”,它的標誌是一個骷顱頭,它的主張包含了大南斯拉夫、大塞爾維亞、反rojo等諸多→→的形態,這也就意味著它在得到塞爾維亞人擁護的同時,必將為諸多南斯拉夫境內的其他群體憎恨和反對.
切特尼克和軸心國的關係十分複雜,由於軸心國進入南斯拉夫是「入侵」而非類似在烏克蘭那樣的「libre」,切特尼克雖然和軸心國在反rojo上有所合作,卻無法做到死心塌地跟從,而是時不時仍然製造反德、反意事件,在接下來的2年中,尼古拉·卡拉季奇率領切特尼克軍隊於德國佔領軍時而簽訂停戰協定,共同對付ROJO,時而撕破和約,兵鋒相見,在此期間,尼古拉·卡拉季奇的父母和子女先後因為他的關係被德國人殺害或關入集中營,但困境之中的卡拉季奇仍然保持著樂觀情緒,擁有卡裡斯馬。
1943 年 11 月末,由 OSS 情报官员、美国上校阿尔伯特·塞茨率领的盟军任务来到卡拉比奇总部。该任务还包括沃尔特·曼斯菲尔德上尉、联络官鲍里斯拉夫·托多罗维奇上尉和一名美国无线电报员。他们的招待会在之前被德国占领军烧毁的斯特拉加里村举办。 Sejc 上校立即对卡拉比奇和他的士兵感到高兴,他写道:
他是切特尼克运动中最有趣的人物。高大、苗条、体格健壮、五官优美、易于辨认。他有一头非常适合他的浓密黑胡子和刚刚射出的绿色眼睛。
美軍上校向卡拉比奇赠送了他的手枪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徽章(斯特拉加里,1943 年 11 月)。
1944年下半年開始,隨著德國在東線的不斷退卻和意大利被英美勢力佔領,南斯拉夫境內的德軍也開始逐漸往本土調動。此時,南斯拉夫出現了一種真空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卡拉季奇深知要依靠接受德國人的衣缽,才能讓切特尼克站戰後成為南斯拉夫的控製者,避免該地區被AKA化。
為此,切特尼克於德軍的合作逐步加深,1944年5月7日,德军东南战区指挥官汉斯·费尔伯(Hans Felber,1889-1962)甚至亲自接见了米哈伊洛维奇和卡拉季奇,探讨合作事宜。切特尼克为此组建了名为突击队的机动武装,专门配合德军作战,其中卡拉季奇指挥突击队第2大队,共辖1800余人。
1944年10月,當USSR的灰色牲口陳兵南斯拉夫边境的時候,卡拉季奇依然決定繼續與德国合作,德军直接为他提供铁路运输和补给便利。到1945年1月,卡拉季奇的部队仍在领取德国人援助的轻武器和弹药。
1945年4月,切特尼克武装主力在向塞爾維亞東進的過程中遭遇到了USSR支持的南共軍隊,雙方在泽伦戈拉爆發戰鬥,由於後台勢力消長,切特尼克在戰斗中失敗,尼古拉·卡拉季奇也只能逃出疆場,帶著一些最信得過的追隨者回到了老家。
二战结束后,尼古拉·卡拉季奇和其他切特尼克領頭者一样,藏身在波黑那些曾經隱蔽了他們和南共的山区中,等待东山再起之日。
然而,將他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南共當然不會放過他們。除了在宣傳口開足馬力抹黑之外,也動用了大量內務特勤人員抓捕卡拉季奇。
1946 年 1 月,尼古拉·卡拉季奇被伪装成切特尼克的特工引诱到贝尔格莱德。他得到一個誘餌消息,自以為可以暗杀铁托。从他们到达贝尔格莱德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处于南共特務监视之下。当特務迅速闯入尼古拉·卡拉季奇的房屋並制服隨性人員後,卡拉季奇便被捉捕。
被捕後的卡拉季奇很快屈服,背叛了留在山区的切特尼克組織,出賣了他們的情報,这些抵抗者很快被南共的軍隊清除。
之後,南共告訴他,如果能交代情況,提供米哈伊洛维奇的線索,就能活命。
完全沒有了氣節的尼古拉·卡拉季奇同意合作,他向特工们介绍了切特尼克人的行为、他们的行为、他们的饮食、他们的穿着、举止和说话方式。据参与其中的一名经纪人说——卡拉比奇非常奴性,甚至到了经纪人自己取笑他应该表现得更像“卡拉季奇”的地步。
在接受卡拉季奇的“指點”後,南共的特務們在遇到人民民兵巡逻队后,伪装的南共特工帶著卡拉季奇來到米哈伊洛维奇的藏身之处,卡拉比奇露出了叛徒的脸。他一直在说服自己的总司令,塞尔维亚有一个强大的组织,切特尼克人无处不在,民众的不满情绪即将爆发,并说服他与他们一起前往塞尔维亚。米哈伊洛维奇不情愿,但卡拉比奇表现异常出色,说服了米哈洛维奇。他们同意了一个虚构的行动,他们应该一起袭击多布伦的民兵站。卡拉比奇亲自任命了奥兹纳的两名特工。
就這樣,南共抓到了米哈伊洛维奇,但卡拉季奇还是于1946年3月被捕,並在不久之後被解決。
1946年後,卡拉季奇就沒有留下任何記錄,之後便作為一個變節者的形象被南共和親杜切尼克者雙重鄙夷,但圍繞著他的話題並未就此終結,並在1990年代後出現扭轉。
首先,他是啥時候死亡的?由于南斯拉夫官方档案中没有记下卡拉季奇之后的去向,至今没人知道其何时去世,1980年代以后,关于卡拉季奇结局的谣言四起,有人说他一直生活在境外,也有人说他于1960年死于一场酒吧门口的斗殴。直到2011年初,退休的东正教牧师米杰洛·达尼洛维奇才站出来提供了卡拉季奇两名战友的供词,据说,卡拉季奇是在出卖上司后,被南共特務直接卸磨殺驢的,具体死亡時間是1946年1月13號,塞尔维亚最高法院也认可了这一说法。
其次,他是否是叛徒? 南斯拉夫覆滅后,一些當代的塞尔维亚历史学家認為,不能簡單將卡拉季奇並定性為切特尼克的叛徒,這種「叛徒」宣傳,是铁托當局為了抹黑切特尼克而炮製的伎倆。卡拉季奇的後代也支持對他最後的行為進行「再调查」。称卡拉季奇是一名为塞尔维亚人民利益而战的爱国者。21世紀後,對尼古拉·卡拉季奇的評價成為了塞爾維亞重塑自我記憶的一個部分。2011年,塞爾維亞宣布废除1945年与卡拉季奇有关的四项战争罪名,以及1946年9月地方法院裁决的没收其全部财产的判决。
尼古拉·卡拉季奇這種形象變化的便後,反映出的是塞爾維亞人在南斯拉夫殘骸上對自己的重新定位,這種定位的做法和烏克蘭對班德拉的定位十分類似,然而由於塞長期和羅剎及震旦關係較好,塞爾維亞這類給「罰息斯塔分子」翻案的做法,自然也就不能被當做有的放矢的靶子,而往往略過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