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文/劈柴喂马
公众号:pichaiweima234
“李光耀是这样一个人,一生将有个为之奋斗的目标,而且一日不实现便决不罢休 ”
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国父,前总理李光耀在新加坡去世,享年91岁。
李光耀的一生波澜壮阔,一个人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坚定不移的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带领为世界发达国家。
李光耀少年经历过英帝国殖民统治下的新加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已经习惯了殖民统治,靠着父辈积攒的财富,李光耀享受最好的教育,生活也算惬意。
后来,日军横扫整个东南亚,实行残暴统治和镇压,上万被俘的英军和澳大利亚士兵拖着沉重的脚步从李光耀家门口走过,他们有的人甚至衣不蔽体,这一幕深深的震撼了李光耀,在他的心目中大英帝国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他们无所不能,可是今天居然匍匐在了一群比他们矮半个头的日本人脚下。
日军对新加坡的统治持续了三年零六个月,老百姓看到日军没有鞠躬或者弯腰的角度不对都会招致拳打脚踢,街上刺刀上挑着人头,旁边放一个牌子,“严禁偷盗”,日军对待新加坡的老百姓简单粗暴,李光耀因为华人背景被日军差点赶尽杀绝,日本人憎恨在南洋的华人支持中国大陆抗日,不仅捐款捐物,甚至还让自己的子女去参军。
日本战败后,英帝国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经历三年六个月,残酷殖民统治的李光耀已经意识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绝对不能寄希望于任何大国的庇护,自己的国民必须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英帝国只是把殖民地的人当成是二等公民,殖民地的政策制定不会考虑新加坡的未来,首先想到的是英帝国本身。
这些经历塑造了独一无二的李光耀,他发誓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新加坡,摆脱殖民统治和裹挟,实现经济腾飞和政治上的清廉高效。李光耀从1965年宣誓成为新加坡第一人总理,到2015年去世,整整半个世纪,他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
李光耀:天生我才
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总理,在独立之初,就手捧着将近200万新加坡人的饭碗。
上台之初,他的一些列举措,让世人看到一个政治家无与伦比的天赋和才华。
国内没有资源,甚至连水资源都要依靠邻国马来西亚。让李光耀更加头疼的是英军决定从新加坡撤军。
英帝国自身难保,无力维持海外庞大的军费开支,这对于新加坡有两方面的打击,第一,新加坡失去了英军的保护,国内暴动和来自马来西亚的威胁都有可能随时颠覆这个新建立的国家。第二,英军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带动了一部分新加坡人的生计,撤军会让很多人失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
李光耀一方面和英军谈判,英国同意延迟撤军,给了新加坡缓冲的时间,英国撤军后,给新加坡留下一个营的兵力和一个中队的直升机机队,加上一批澳大利亚部队和新西兰部队,在新加坡组成了五国联防,保护新加坡的安全。(其实新加坡作为一个重要港口,英国也有自己的考量,不会轻易放开新加坡的手)
另外,李光耀联系以色列帮助新加坡建立自己的军队,当时的以色列正在和中东国家混战,急需要世界主权国家对于以色列的承认,所以毫不犹豫的就飞来帮助新加坡,以谋求和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同时,以色列会把自己装备升级换代,替换下来的装备卖给新加坡,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
招商引资
一系列操作以后,新加坡暂时安全,李光耀又抓紧开始招商引资。
刚开始,来新加坡建厂和投资的都是附加值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李光耀和他的同僚一合计,这样不行,新加坡如果一直从事这一类低端产业,永远也无法走出困境,于是就拼命招揽大型跨国企业,1973年,发生了一件事,让国际资本对新加坡吃了一颗定心丸。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原油短缺,危机爆发后几天,新加坡对这些公司宣布:”储存在新加坡炼油厂的石油不会伸手要任何特权“
要知道如果新加坡禁止这些企业石油出口,储存在新加坡的原油可以供新加坡社会用两年,但是从长远看会让国际资本对新加坡起防范心,会对新加坡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但是李光耀的所作所为,让投资者大为感动。
美国从朝鲜战争开始,历代总统在对华政策公布前都会先来会会这个有着纯正血统的东南亚领导人,因为李光耀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一针见血,使得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美国,能够在推进中美关系和平发展上给与积极的指导。
1969年,尼克松总统问李光耀对中美关系不和的看法,李光耀说:“中美两国没有什么与生俱来或者根深蒂固的纠纷,美中两国的边界线是人为的,就划在台湾海峡的海域,这是暂时性的,会随着时间消失。”
李光耀建议美国向中国敞开门窗,因为,毕竟这个时候已有三分之二的联合国成员国支持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让人觉得是在故意阻挠中国加入联合国。与整个第三世界作对,后来尼克松访华,成了轰动世界的大事。
家长式管理
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个人和企业的劳资关系的很多问题也暴漏了出来。想当然的大家为自己争取权益会效仿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方式,游行+罢工。
但是李光耀对此却大为反对,新加坡在英国殖民地统治时期,李光耀也为底层邮差,小贩打过官司,替他们向殖民当局争取薪资待遇,但是怎么事情到了李光耀当总理的时候,就开始不允许老百姓罢工了呢?
一时之间人们议论纷纷,国际媒体大肆报道,很多针对李光耀的批评也是来自于,新加坡是不是李光耀说了算?
李光耀是律师出身,加上良好的教育背景,他的话有条有理,但是沉稳大气。
他说:“1967年,英国的码头工人罢工,导致英镑作为全球储备货币贬值14.3%,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次重创。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新加坡,我会宣布他们犯了最严重的叛国罪。。。。。!
李光耀说:”对新加坡来说,良好的劳资关系比工人加薪更加重要。“
不要为了加薪而忘记整个国家的利益,该加薪的时候,国家一定不会压着,剥削工人,这是李光耀告诉新加坡广大劳动者的心里话。
西方的民主并不一定适合新加坡,新加坡华人占大多数,这是李光耀家长式管理方式能够在新加坡大行其道的因素之一。换成隔壁的穆斯林主导的马来西亚,又是另一番景象。
国父的争议和自省
新加坡1965年独立以后,李光耀就坚定不移的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鼓励家长把孩子送到英式学校接受教育,尽管新加坡的华人家长对此刚开始表现出极大的愤慨,认为身为华人在新加坡不能数典忘祖,孩子的华文教育不能丢弃。
但是在现实的面前,接受英文教育的孩子就是比接受中文教育的孩子出路要好,所以导致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放弃华语改学英语。
新加坡是一个经济外向型国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工厂,需要会讲外语的人才,这也是新加坡的国庆,但是随着英文教育的普及,华语教育的萎缩,李光耀发现新加坡的新一代越来越西方化,倾向于消费,享乐,个人主义。
这使得李光耀不得不重新思考,新加坡年轻人的文化素养,新加坡是一个新兴的国家,没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但是人一旦没有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长久下去,会陷入迷茫,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很大的潜在隐患。
所以在李光耀推行英语教育20年后,在1980年左右,李光耀又开始推行双语,强调华人不能忘掉自己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粮食也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李光耀刚从英国回国的时候,他接触过大批当时新加坡中文中学的学生和学生领袖,感到他们朝气蓬勃,勇于为社会奉献,为理想牺牲,但是李光耀印象中,受英式教育的学生们却一幅冷漠,自私自利和缺乏自信的模样,李光耀认为,不同语言文化背后的文化力量,所熏陶的人格是不同的。
可以说,李光耀当时一味的推行英语教育,忽视汉语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欠缺考虑的决定。
至于李光耀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推行英文教育,除了新加坡对外开放的需要,更加是当时国际形势的权衡。
李光耀深知华人内心都是向着中国大陆,在他们内心深处,始终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认同中华文化,新加坡华人又占大多数,如果任由华语的普及,对于稳定新加坡的局势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另外新马为什么分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马来西亚担心新加坡这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并入马来西亚后,会打破这个国家族群结构平衡,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比重就会上升。所以事情到了李光耀这里,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李光耀非常欣赏邓小平,始终认为邓小平是自己作为钦佩的政治家,也是因为自己和邓小平的多次会晤,慢慢解除了自己对于中国大陆革命输出的担忧。
邓小平一句话解决李光耀的忧虑。邓小平坦言:“有的国家认为,东南亚的真正威胁来自中国,这个问题应该弄清楚,否则不肯能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中国地方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还要人家地盘干什么。“
也正是因为对中国领导人的了解,让李光耀更加深刻认识中国的未来发展,认定中国必将崛起,其发展也将会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李光耀又大力扶持华语教育。
李光耀是个非常务实的人,在推行华语教育这件事情上,李光耀走的弯路,在小编看来,是源自自己从小没有正经接受过华语教育,甚至连汉字都不会写,并不知道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忠孝仁义在华人心目中的刻入血液的密码。
在整个东南亚遭受日本侵略和蹂躏的时候,大家都噤若寒蝉,不敢反抗,但是华人却有很多仁人志士与日本人抗争到底,视死如归,中国大陆抗日战争时期,东南亚的华人捐款捐物,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在东南亚对华人格外仇恨的原因,就是恨他们居然帮助中国大陆抗日,给他们提供武器,甚至亲自跑到中国大陆下场撕逼。
马来人和印度裔的其他少数民族,习惯了被殖民的经历,只想安安静静的讨生活,英国人来了就投降英国人,日本人来了就投降日本人,谁来了都一样,没有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这正是李光耀最担心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归属感和荣耀感,始终是低人一等。
为什么接受过华语教育的华人就翩翩骨头硬,肯牺牲,李光耀大概不会懂,因为他不读中国的历史,日本算什么,也就造次了小十年左右,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内忧外患,多少仁人志士慷慨赴死,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早就在一次次血雨腥风中屹立不倒了。
读完李光耀的自传,看完李光耀的纪录片,最感兴趣的有两点,第一,李光耀作为华人血统,跟中国大陆的缘分,看似很远但是又很近,中国领导人那么多,李光耀都见过,为什么唯独对邓小平情有独钟?第二,李光耀的价值观到底是更加靠近英国为主的英式文化,还是中国为主的儒家文化?这两种文化都属于强势且底蕴深厚的文化,不论倾向于哪一种,都有其价值。
END
来源:《李光耀 家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