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音乐 传记  英国 2007

简介: 18岁的叛逆男孩伊恩(萨姆•赖利 Sam Riley 饰)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把自己 详情

更新时间:2014-02-03

控制影评:控制:昨天已成为明天的一部分

昨天已经成为明天的一部分,而今天我却无法控制这一切。

当我们还在纠结崔健没能上春晚的时候,距离伊恩·柯蒂斯去世已经过去34年了。在中国,摇滚的反叛精神也由当初的崔健及魔岩三杰等诸人传承到了今天,变成了许巍、汪峰的个人抒情式吟唱,已经与流行音乐完成了很大程度的合流。作为音乐,这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精神,我们却错过了很多,从摇滚到朋克再到后朋克的那种精神传承,我们就轻轻跨过,到今天依然没有个人的自由,连精神的自由都不曾有过。而所谓的朋克精神在的影响,几乎只有洗剪吹的杀马特有那么一点影子,却因为其内涵的贫瘠与外型的拙劣而备受指责,何况,杀马特本身也不过是对韩国风的望风捕影而已,不是追求而是跟随,所以也就毫无精神内核可言。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透过《控制》去研究摇滚乐在西方世界的里影响,似乎有些不太准确,但作为由头,《控制》足够抓人,它讲出了人生的痛苦与音乐的黑暗,以及它们之间的挣扎与张力,极具体悟感。《控制》以后朋克音乐时代的“快乐小分队”的主唱伊恩·柯蒂斯为传主,讲述了他短暂的音乐人生,还有他灵魂下的痛苦。

伊恩·柯蒂斯以他的“快乐小分队”乐队,是1970后期后朋克时候的代表性乐队之一。论影响力,快乐小分队远不如“披头士”及“性与手枪”那样有名气。但它对于音乐的探索与独特的黑暗哥特式的表现张力,在当时也深深迷住了一部分乐迷,比如《控制》的导演安东·寇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的不是“披头士”或“性与手枪”的传记,而是“快乐小分队”。一个懂“快乐小分队”的人执导的自己挚爱的乐队的传记片,传神地传达出乐队的精神气质,以及传主的精神的痛苦劲,也就格外的贴近。

摇滚是一种精神,它对于1960-1970年代的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风靡一时。但在英国不是美国,英国年轻人的反叛是通过朋克才真正表达出来的。朋克是摇滚的传承,借鉴了其中很大的养分,但作为后来者,还是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从背景上看,二战后的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国内特存在着经济萧条,失业率日创新高,整个社会死气沉沉,毒品,酒精等也烧得极旺盛。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青年人在愤懑中寻找着发泄的渠道。于是,朋克应运而生。

所谓朋克,最早只是一个贬义词,是上流社会,或者普通人对流氓的蔑称。就像当今中国的“屌丝”一词,不过是“鸡巴毛”或者“鸡毛”的另外一种说法。就像“草泥马”是对象征权威的“河蟹”的一种反讽,“屌丝”不过是“鸡巴毛”的重新书写形式,“屌”就是“鸡巴”,“丝”就是“毛”,因为周杰伦,“屌”已经去除了当初的单纯的淫秽的内涵,反倒成了具有某种褒义的含义,有牛逼的意思。不过,最重要还是因为周杰伦使得“屌”字可以登得上大雅之堂了。于是,在上流社会,或者普通人常常对流氓讥讽“你算个鸡巴毛”的这句话,被心中同样充满了愤懑的年轻人自嘲自己就是一根“鸡巴毛”,于是“屌丝”营运而生,成为了广为自嘲的说法。今天的“屌丝”,就是当初1970年代英国的“朋克”。

与广为认知的英伦绅士的呆板形象相比,1970年的英国小年轻大举带有贬义色彩的“朋克”旗号,开始用音乐大声地宣泄心中的不满,反绅士形象一般,毫无修饰,赤裸裸的脏话辱骂着创口满布的社会。没有任何旋律的噪音,反社会,反人类,不讲文明,极端的因素融合成了最初的“朋克”。最早的“朋克”们站在大街上敲打着毫无节奏的鼓点,弹奏着噪音,嘴里喊叫着对社会,对政府的不满。就像1980年代的崔健的横空出世,用一块红布蒙住双眼,高呼一无所有。只是,崔健们被迅速地扼杀了,他的精神只有在今天的“屌丝”一词中被寻觅到一丝踪迹。而英国的朋克则大大影响了代人,在精神层面深深刺激了英国人,从而使得曾经的帝国在脱去了死气沉沉的外衣,焕发除了新的光芒。这不是朋克们能够想到的,但的确他们做到了。我们的天朝从内心里惧怕脱去外衣,所以非常具有先见之明地扼杀了崔健们反叛精神。

朋克的代表乐队是“性与手枪”,因为它的光芒实在是太过于强大了,使得其他的乐队值得另觅出路。伊恩·柯蒂斯也是在“性与手枪”的影响这玩起了音乐的,但伊恩与“快乐小分队”选择了走的更远,于是他们掀起了“后朋克”时代的先锋。伊恩·柯蒂斯用自身的痛苦灌注于其音乐之中,创造了一种哥特市的阴暗奇特的乐风,听得人不寒而栗,但喜欢者却格外入迷。“快乐小分队”这个名字看起来很山寨,实际上它得名于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卖淫所的名字。以纳粹一样的癫狂来支撑自己疯狂的音乐内核。

伊恩·柯蒂斯出生于1956年7月,去世于1980年5月,年仅23岁,是一个摇滚乐史上的悲剧性人物。23岁,在当今,还只是个刚刚进入社会的孩子而已。伊恩却以他的早熟,还有过早陷入生活的痛苦之中,加上身患癫痫病的顽疾,使得他短暂的音乐生命变得格外痛苦,也格外悲剧。作为一个年轻人,伊恩是一个有些自闭的人,不愿意太与人打交道,却过早地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在1972年他16时遇到了原本是自己朋友的女朋友的妻子,后来俏了过来并迅速结了婚。婚后的生活中,伊恩一直在一家职业介绍所里工作,以养家糊口,小日子也算平平淡淡。但在1976年,在一场“性与手枪”的演唱会之后,伊恩的生活得到了改变,他在演唱会上遇到了寻觅主唱已久的伯纳德·萨姆纳、皮特·胡克和斯蒂芬·莫里斯三人,当时就一拍即合,随后组建了一支名叫“华沙”(Warsaw)的乐队。随后,他们将乐队的名字改成了“快乐小分队”(Joy Division)。起初,他们发展的并不顺利,伊恩也必须同时在职业介绍所与乐队之间进行奔波。

1978年,“快乐小分队”由曼彻斯特到伦敦寻求发展,进而开启了乐队最为辉煌的两年期。但到伦敦后不久伊恩就被发生患有癫痫病,这使得乐队的音乐从一开始就带点病态色彩。1979年,伊恩的妻子为他生下女儿娜塔莉。但伊恩并没有太高兴,反而性格变得越发孤僻,甚至有点难以理喻,除了不准妻子去看他的演出,甚至规定乐队成员的妻子或女友都不准去看乐队演出。1979年同年底,在乐队在欧洲巡演的过程中,伊恩在布鲁塞尔认识了一位名叫安妮克·霍诺利女孩,并带回同居。这使得伊恩在爱情抉择中处于极度的挣扎之中,一方面他想与妻子离婚,又想处处挽回他们之间分崩离析的关系,同时又不选择与安妮克分手,在感情的冲突左右摇摆,而这时影响他精神的癫痫病也频繁发作。精神加上身体的双重枷锁,使得伊恩在音乐的创作中走的更远,使得“快乐小分队”的乐风迅速从朋克音乐中脱颖而出,成为“后朋克”的急先锋。

音乐中的阴暗使得伊恩想要寻求解脱,在1980年4月7日,伊恩回到曼彻斯特家中,在写了封遗书后吞下了大量安眠药自杀,但被妻子发现并被及时送到了医院得救。随后伊恩与“快乐小分队”参与了大量参与,伊恩也已其古怪的跳舞风格风靡英伦各地,就像当今的鸟叔的“骑马舞”一样。但不幸的是,乐队的名气越来越大,伊恩的身体状态却越来越差,癫痫发作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每次倒下后队员们总是担心他再也醒不过来。1980年4月,他的妻子提出离婚要求。此后,伊恩的性格变得更加怪异无常,时而兴高采烈、神采飞扬,时而阴沉沮丧,沉默寡言。终于,在1980年5月17日,伊恩在观看了沃纳·赫佐格的电影《史楚锡流浪记》之后,反复听着伊基·波普的专辑《白痴》中,投索自尽,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音乐生涯,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伊恩作为一位音乐人是悲剧的,就像崔健也是悲剧的,作为中国的摇滚之父,不知情者总以为崔健是一位腰缠万贯的音乐富豪,却不知道因为封杀,其实他的收入并不多,至今只在北京居住在一个两居室内而已,而且还要将其中的一间作为自己的音乐室,相对而已,生活可以称得上贫寒。作为个人,是悲剧的,但作为音乐符号,伊恩与崔健,对于后来者的音乐启发,却不容小窥。当然,因为“披头士”与“性与手枪”,伊恩及他的“快乐小分队”的影响因为音乐黄金期寿命只有两年而小得多,他的地位远不如崔健之于中国的意义。但反复的封杀,今天的90后与00后,知道崔健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这是作为“符合”的悲剧,也是中国精神文化领域的悲剧。即便是不是那么如雷贯耳的伊恩与“快乐小分队”都有追随者拍出了品质优良的传记片《控制》,我们的音乐以及电影,都落合了戏份太多了。这也是一悲,,更可悲的是看不到未来,在严密的政治控制下,所有的自由,连希望都是渺茫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19 BT影视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