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本来看到20集左右的时候就弃剧了的,后来和豆友讨论又看到了30集,作为曾被棋魂漫画感动过的原著迷,对这次棋魂的影视化耿耿于怀,既遗憾又惋惜,廖廖写几句吧。
1、 导演狭隘的现实主义
为了让剧情脱离漫画感,把原著所有人物的高光全部磨平,踩在地上,让人物形象扁平。
这也是为什么剧中俞亮不如漫画中塑造的是年轻一辈最强的设定,在剧中一会儿输棋一会儿沮丧。其他人物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毛病,连女棋士也谈恋爱了。导演想要做到现实主义,而恰恰原著漫画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也许漫画中对中国棋院这一节的写实描绘会给导演一些启示。
2、 原著的肤浅理解
第三十集,是佐为最重视的一局,剧中改编变成了对俞晓阳的教诲。两人最后的领悟是争棋无名局。围棋十诀第一条就是不得贪胜,这是最浅最浅的道理,把这种粗浅的道理放到大师级人物口中是很违和并且画蛇添足的。其实棋魂原著里面描述的那些棋手对围棋的专注和热爱并不夸张。众所周知,中日韩近代围棋都源自日本,源自早年的那些日本棋士对围棋一道的无止境求真精神和围棋职业化的传承。吴清源的师傅,濑越宪作先生,他一生致力于围棋事业的发展,全心全意的帮助吴清源,令其成为那个时代无敌的昭和棋圣,他的另一个徒弟曹薰铉又培养出了统治了一个时代的李昌镐。还有本因坊最后一代本因坊秀哉,棋品虽然不佳,为了维护本因坊的名声很多棋士都没有挑战他,他和吴清源有一局棋下了三个月时间,他的徒弟帮他破解了吴清源的棋招,令棋院觉得不公而改变规则。不过后来他让出了本因坊的头衔给棋院作为赛事发展。所以,不懂围棋的外行人真的很难理解最为棋士对围棋之道崇敬,去明白围棋这项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伟大。这个有点自恋的导演,不可能理解和做到把这种围棋精神展现给大家,更不要说去展现那些开创围棋时代的大师对棋道和人生境界的感悟。
虽然现在日本围棋虽然没落了,但没有那个时代那些日本棋士对围棋一道的致力发展,可以说就没有今天的现代围棋的高竞技水平。
如果说导演认为棋魂漫画是小孩子看的读物,漫画中展现人们对围棋一道的热爱和执着是不真实的,那我想导演肯定也看不懂海上钢琴师,可能还会认为钢琴师1990只是个疯子而已。
3、专业的缺失,做不到务实求真
据说棋魂剧组为扩散效应请了专业指导,几十个专业棋谱。但是这些专业知识职业场面棋局博弈在剧中的呈现是差强人意的。我明白拍摄棋局的不易,演员要背谱,场记要打谱,拍摄容易出错 ,所以可以看出和理解电视剧对原著大量的棋局进行了改编上的删减,对已拍摄的棋局也是轻轻带过。其实棋局的表现并不需要多么恢宏的特效画面展示,棋盘黑白博弈,点连成线,走势和形势变化,人物的情绪表达,这些会比褚嬴的特效更容易做到。但需要用心的想象和表达能力,需要导演会下围棋并和别人对弈的体验,知道怎么保地争子和计算,才能把这些对弈的紧张感传达出来给观众。
另外从剧情改编上来说,也可以看出制作组在职业围棋领域的了解匮乏。剧情前十集校园篇基本还原了原著,因为这些剧情和职业围棋关系不大。到了道场篇,因为和原著棋院不一样了,需要本土化改为道场。所以需要进行改编创作,而艺术创作又来源于生活。道场篇是刻画了时光从业余棋手到职业棋手的重大转变,是整个剧本的重要中间过程。道场的围棋教学体系,年龄不同来自五湖四海的棋手,各自学棋的信念等这些本可作为进行大量原创加工的素材,体现我国棋手学棋的真实环境和职业之路。而缺乏生活体验导致编剧创作的艰难和力不从心,出现了宿舍养鸡,抓鬼,学员打工恋爱,暴力职教老师等等的水剧情,使得主角棋力的成长也变得模糊不清。甚至于后面寺庙帮助主角团升级的机械降神式剧情,彻底让道场这个对主线剧情的推进存在作用失去意义。
再说说剧中对职业棋坛的塑造,塑造的职业棋手形象一共就是俞晓阳、赵冰封、林厉、桑老、方绪五人。他们作为职业棋手,到底是围甲的出赛选手,还是俱乐部的教练、还是道场的老师、或是棋协的顾问,他们在职业体系里是什么一种身份和状态,这些都没有任何的提及。国内的重大赛事和主办单位、中国围协对年轻棋手的关注和选拔、围甲的豪强,都统统没有展现出来。可以说剧中塑造的这个中国职业棋坛塑造是潦草的是空洞的。
4、表达过于直白和生硬
前面几集江雪明对时光的小小的喜欢是靠眼神和小动作表达出来的,留白的表达可以给观众留下美好的遐想空间,后面参加训练营的剧情靠她和白潇潇的对话直白的表达出来了,这样反而大失美感。同样的后面林厉对洪河的欣赏,靠他和女儿的对话表达。大老师对时光的关心,还是口头表达。时光的成长还是口头表达,甚至28、30集的对弈过程,还是看棋的人口头表达,表现过程及其生硬。包括剧中刻意的买腐,什么我心里只有你这些对白、牵手镜头特写,都仿佛是硬塞给观众,是导演担心观众看不懂?还是没有用心去做镜头表达?还是没有那个能力呢?我没有看过该导拍的其他被盛誉的青春片,请看过的朋友告知。
最后,想说下。围棋作为一种传承了千年的文化和职业,影视作品涉及到围棋作为主题,应该是需要怀有敬畏之心的,哪怕是要拍成青春片。为了圈粉和营销,选了二十岁的演员去演现实中十三十四的小棋手,拍戏改编的时候没有有效的请教专业人士写出棋坛严肃和对弈的魅力,上架了热度不够又买评分买水军买营销买热搜,在评论区问观众该怎么出圈,教观众在平台视频页面点红心。这些都可以看出剧组主创对围棋之道、和这部剧他们自己的作品都是缺乏敬畏之心的。
好的是棋魂的影视化又唤醒了一波同龄人青春的回忆,让围棋又重归大家的视野。真正的好作品也不会害怕世人善意的批评和恶意的中伤,就像棋魂原著十多年了还有这么多人难以忘怀,而有的剧即使买了营销买了热搜买了悠悠之口也只能炙热一时,时间终将他掩埋被遗忘。
对我提出意见不满的就当我对这个剧恶意中伤吧,接着争吵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