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几乎不看德国电影的。这次在中国第二届德国电影节上看《该死的歌德》,大大突破了我对德国电影“只关注二战、东西两德分裂等严肃题材”的固有印象——原来德国人也能拍诙谐的青春校园片呀。其实“不走寻常路”的老师带领问题学生走上正轨在好莱坞早已是一个用烂了的题材:《修女也疯狂2》(Sister Act 2)、《舞动天地》(Take the Lead)、《热血老师》(The Ron Clark Story)皆是以此为主旨的青春校园电影。不过即便如此,《该死的歌德》和好莱坞喜剧电影相比也绝不逊色。故事叙述地十分流畅、搞笑温情的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街头风十足的配乐都让观影过程十分愉悦(当然,听着听不懂的德语、视线在英语字幕和总是延时的中文字幕之间来回穿梭也是种很特别的体验)。就情节而言,德国电影人似乎比好莱坞电影人更放得开呢:F*ck的口头禅、黄色笑话、暴力的老师……但在这些表象之下的,仍旧是一个温暖的、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转变的故事:男主Zeki从一个有抢劫银行前科的痞子转变为一位真心为学生着想的酷老师;女主Lisi从一个满腔热血正义感却缺乏与学生平等交流经验的教育界菜鸟转变为一位风趣、敢于打破常规的好老师;10B班的学生从一帮藐视权威纪律的“反社会分子”转变为明白梦想为何物、理解奋斗价值的“祖国好花朵”。无论是两位老师之间还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充满了或爆笑或温情的戏剧张力(痞子男和热血女的CP感太强了好吗!)。
因为自己也有给高中生上课的经历,观看电影时一直在思考怎样才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电影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酷。是的,对付一帮自以为自己很酷、了解一切的狂妄小孩的关键就是表现得更酷、更狂妄。Zeki虽然一开始并无身为教师的自觉,但他下意识表现出来的“以暴制暴”倒是把一帮以整老师为乐的熊孩子整的服服帖帖的(Zeki用机关枪对逃课的学生射颜料弹简直太酷炫了!)。电影给出的第二个答案,是打破无伤大雅的规矩。无论是半夜偷偷和学生们一起在火车上涂鸦然后躲避警察,还是把阳春白雪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充满街头语言的实验剧,两位老师都借此向学生们传达了一个清晰无误的讯息:我了解你们,我和你们是一伙的。学生们自然也更乐意亲近这样的老师。电影给出的第三个答案,是绝不放弃学生。Zeki用欺骗的方式鼓励挂科的问题女生Chantal,告诉她她很有学习天赋。结果那单纯的、胖胖的女孩子真的去努力和好学生结识,去专研艰深的机械制造,并发明了“眼影上妆器”。所谓的好老师,也许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拥有多少学识,而是是否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痞子Zeki的确是个天赋异禀的好老师。因为他太知道被老师训斥、被老师过早放弃的滋味了。
整部片子最打动我的,是接近片尾时的一个片段:Zeki在再次前往银行抢劫的途中偶遇三个学生,彻底打消了回到过去浑浑噩噩的生活的打算,决心回去当老师。在穿马路的那一刻红灯亮起,那几个孩子意欲闯红灯,被Zeki下意识地拦下,其中一个最小的小孩抬头望着Zeki,羞涩地、犹豫地牵住了Zeki的手。
那一瞬间,我几乎有热泪盈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