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桥

评分:
0.0 很差

分类:纪录片  拉脱维亚 2018

简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法国“真实电影”的先驱们开始探索一种现实主义电影,而魁北克 详情

更新时间:2019-10-10

时间之桥影评:体验诗意纪录片:重要的不是眼睛和耳朵,而是感觉和灵魂


买上影节电影票的时候看到了还未公布的最佳纪录片,我想我一定要去看,算是一个惊喜。
很诗意的纪录片,鸡零狗碎的时间片段和极美的画面,在雪地上蛙泳的小女孩;骑在一块巨石上用锤子雕刻的老人;一匹3段颜色的鹿:蓝灰、白、蓝;最后一叶扁舟在白茫茫的屏幕上缓缓滑动。试图用零碎的画面片段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生命意义的行动”,可惜左右两边的观众几乎全部睡着。据说是七年完成的拉脱维亚纪录片,为此我还去搜索了拉脱维亚是个什么国家。一个位于欧洲东北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西邻波罗的海,与在其北方的爱沙尼亚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称为波罗的海三国。
一切艺术都有追求诗意的审美趋向,海德格尔指出“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诗意是消除存在的遮蔽而走向澄明之境。除了《时间之桥》,回忆起伊文思的《风》《雨》也是如此,还有之前电影院偶然看到的《撞死了一只羊》《萤火虫》,都是充满了诗意,作为一种表现现实的手段,偏爱片段拼贴、主观印象、非连贯动作和松散的关联结构。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性画家德拉克罗瓦也曾就此感言:“谈艺术的人就要谈到诗。没有诗的目的,艺术也是不存在的。”诗意的焕发也是我们判定一部影视作品艺术性的标准。
《时间之桥》聚焦了一批被影史遗忘却影响深远的电影作品——波罗的海新浪潮的诗意纪录片。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波罗的海新浪潮,以其“通过影像寻找真相”的信念和声画形式的多样性、诗意性而闻名。60年代初,波罗的海国家(今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新一代纪录影片工作者喜欢以浪漫的视角观察周围世界。奥德里斯·斯托尼斯(拉脱维亚)和克里斯汀·布里亚德(立陶宛)的这部影片,实现了对纪录片创作的诗化处理。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中的一个独特品种,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一种独具美学风格的纪录片类型——诗意模型纪录片,而在之后的纪录片创作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对诗意的追求成为普遍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自觉。《时间之桥》将原本属于不同纪录片的影像放在一个序列中,并把拍摄地的现今模样与原始影像交叉剪辑在一起,再加上新浪潮老导演纷纷亮相,宛如一首吟诵逝去影像的诗篇。
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弱化,去故事化的叙事,注重形式的美感。
重要的不是眼睛和耳朵 而是感觉和灵魂。
—— 2019.6.24 上海国际电影节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19 BT影视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