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Cast Shooting for Stars!超强卡司!▼
这部5月29日上线的《太空部队》由Steve Carrell和Greg Daniels打造,可以说是《办公室》的两位灵魂人物的合力之作。Greg Daniels除了参与过《辛普森一家》和《办公室》这两部经典剧集的制作之外,还创作过《公园与游憩》和最近的《上载新生》等高分喜剧。Steve Carrell不必多说,最为人熟知的角色大概就是《办公室》里的Michael,而最近几年的一些电影和剧集诸如《大空头》、《副总统 Vice》、《早间新闻》里也有他的身影,《卑鄙的我》系列里Gru也是由他配音。
除了这两位之外,本剧还邀请到了John Malkovich(《新教宗》、《亿万》、《ABC谋杀案》)、Jimmy Ouyang (《硅谷》、《摘金奇缘》)、Dan Bakkedahl(《副总统 Veep》、《环形物语》)等明星,以及《老友记》里的“Phoebe” Lisa Kudrow。另外这部剧也可以说是老演员Fred Willard的遗作,他在这部剧上线前不久不幸去世。
众多老面孔聚在一起,从纸面上看,这部剧似乎具备成功的一切要素,剧组召集到了一批富有才华的人员,简直就像是蓄势待发即将升空的太空火箭。而事实上它成功了吗?
2 A Show Falling to Ground? 评价扑街?▼
我的答案是,也许······吧?
从评分上看,该剧在豆瓣维持在了8分,口碑尚可。但是在北美各大网站,反响只能用一般来形容。上线至今,在IMDb它的评分始终徘徊在7分左右。烂番茄和MC上线之初综合的影评人评分也都在及格线以下(一个40%,一个48分),虽然烂番茄的观众评分好歹是达到了77%。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部影评人看不上,而观众也没办法一致给出好评的剧集。从全剧来看,它确实在剧情展开上显得薄弱,后期收尾比较生硬,所以我能理解影评人给出中差评。但它作为一部喜剧,笑料和梗其实都是足够丰富的,其中也不乏一些闪光点;而作为一部讽刺剧,它所反映出的思考也许是预示着我们在接下来几年会看到的一股思潮的开端,从这点上来看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我还是认为这部剧值得深入挖掘一番。
3 In the Name of "Names" 姓名里的玄机▼
看过《办公室》的观众应该都有印象,主创乐于融入社会文化的梗来制造笑料,最近的《上载新生》里也是如此(本公众号之前发过的剧评里对其中一些梗有过解释)。
而在这部《太空部队》中,主创延续了这样的传统。
诸如“There goes the neighborhood"、”黑女亚男”、K-Pop文化在美国的渗透、美国登月阴谋论,主创在剧里对这些现象和刻板印象都或有调侃,或有反讽。在这里我不打算对它们作一一解释,因为主创在这部剧里还尝试了一个新花样。
与《办公室》和《上载新生》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政治讽刺目的非常明显的喜剧。毕竟剧名即来自于川普在2018年一次演讲中提到要建立的太空部队,而后来还真的建立了。为了更微妙为此目的服务,他们在人物的命名之中就埋下了不少梗,所以我接下来会主要通过分析一些人物的命名来解读主创想要表达的意图。
先说Mark的社交媒体主管F. Tony,这个角色的姓氏是Scarapiducci。这个姓氏是将川普政府前通讯主管Anthony Scaramucci的姓氏和stupid结合在了一起,明显是调侃这位就职仅十天便遭解雇的前政府官员。通过他的行为和对白,主创也调侃了现在社交媒体对于政治人物的影响。
剧里的空军指挥官Kick Grabaston将军,Kick可以说对人物性格很好的反映,而姓氏中的“Grab”可以联想到是取自川普16年竞选时曾被曝出在过往的录音里说过(他对女性)“Grab 'em by the pussy”。
当时川普和友人的对话是—— “Trump: Grab ’em by the pussy. You can do anything.Bush: Uh, yeah, those legs, all I can see is the legs.”
这个角色可以说就是主创对美国社会中这些不尊重女性的男性的浓缩,尤其是在近年Me Too运动兴起的背景下,从Kick在剧里对女性的一举一动,以及Mark拿他的名字开的玩笑,也可以看出来主创对这些男性的讽刺。而通过他和Mark之口说出“空军每当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就会扔一颗炸弹”,也可以看出主创对美国军事政策的态度。
剧里有三位议员是出镜最多的,参议员Shugler,众议员Pitosi和年轻的众议员Anabela Ysidro-Campos。
从姓名和角色形象可以看出,主创是化用了现实里的参议院民主党领袖Chuck Schumer,众议院议长Nancy Pelosi和在18年胜选的国会历史上最年轻女议员Alexandria Ocasio-Cortez (AOC)。他们在第一集便代表国会来视察Mark的工作成果,在后来的听证会上也与主角有交锋。
虽然出镜的是他们三人,但他们更像是现实中在野党的缩影,所以主创对他们的调侃与其说是关于他们个人,更不如说是针对现实政治中的这个群体。
比如第一集里Pitosi在太空部队基地餐厅与Mark共进午餐时,连Mark指的是金枪鱼罐头做的三文治都还没了解,就先入为主以为他让餐厅供应金枪鱼寿司,进而开炮批评军队奢侈浪费。
这反映的就是美国政党政治中的吊诡之处。理论上在野党的监督和反对对维持美国政治生态平衡是必需的,但很多时候似乎在野党只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抨击而抨击,这样的“监督”是否走火入魔了? 另外在听证会那集中,Anabela指责Mark花费一万美金将橙子运上太空供宇航员食用,而她的选民却还在领食品券。这也是主创对于美国现实政治的思考,议员为选民服务、替选民考虑,这似乎天经地义。但如果有些时候政府的项目并不能直接带给选民利益呢,比如太空探索、科学研究、艺术资助?在对待这样的项目时,一些议员百分之百选民导向的思维是否容易导致他们短视,忽视这些项目在长期能带来的利益而否决掉它们? 在听证会上还有一位老议员引起了我的注意,俄克拉荷马州的议员Bob White。他基本上是无条件支持扩大军队预算,坚信“地平说”,每说三两句话就要引用一次上帝。这个角色的形象非常有代表性地反映了美国南方受宗教影响较大的地区许多民众和政客的世界观。而主创给这位议员起了一个路人名“Bob”,可以看出就是想把他作为那些人群的代表。而姓氏White也比较耐人寻味,你可以理解为主创只是选取了一个路人姓氏,也可以理解为主创是想暗示持有这样世界观的大多是白人群体。
还有一位角色的名字我点到为止,Jimmy Ouyang扮演的华裔博士Dr Chan,角色的名字是Kaifang。具体是哪两个字,我想应该不需多作说明。
另外还有一些人物,主创没有在他们的姓名中埋梗,而是通过对这些角色的塑造来讽刺现实,在这里稍提一下。
比如国防部长这个角色,显然代表了主创对于川普推特治国、自恋等行为的调侃;俄罗斯观察员Yuri在举止间也反映了川普当政以来美俄之间的暧昧关系;女科技新贵Edison Jaymes,取了大发明家的名字,但生意充满疑点,这直接讽刺的是此前美国科技界的Theranos丑闻和当事人Elizabeth Holmes。以乔布斯为偶像的她在现实里通过画饼,用根本无效的产品骗取了大量投资,之前HBO拍过一部纪录片《The Inventor》就讲了她的故事。
4 Beyond Sarcasm, It's About Life
讽刺的背后仍然是职场喜剧
▼
花了这么多篇幅解析主创为了讽刺而种下的巧思,是想说明在科幻的外衣之下,政治讽刺才是这部剧饱满的血肉。但它并不止步于此,在政治讽刺的血肉之下,它的内核仍然是关于职场和生活,如同《办公室》一样。 如文章开头所描述的Mark的困境,也是生活中众多职场上的普通人所面临的困境。尤其是步入中年的观众也许更能体会,工作中需要应付来自上级的压力、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生活中又要承担家庭的重任。如果像Mark一样在工作发生变化的同时不巧家庭也发生巨变,则更是雪上加霜。
这部剧不经意间就在开头制造了一个中年危机的极端情况,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不幸,但压力和危机感大概是共通的。 在没人的地方唱歌解压、因为领导不满不得不赶工将发射计划提前数年、工作中的同事想从自己的部门挖墙脚、女儿与不靠谱的人交往自己却无能为力、答应陪女儿却因为加班而被迫爽约、想与女儿更好地沟通却始终找不到办法,在剧里Mark的这些困境有的看似荒诞滑稽,但却又如此让人有代入感。
因为生活里你和我也许或多或少都体会过类似的情况,而现实里的我们对它们真的就比Mark处理得更好吗?
5 Double Metaphor 双重隐喻▼
谈这部剧还有一个绕不开的点就是剧里对中国的刻画,中国在其中已经完全取代俄罗斯成为美国的假想敌和最大的竞争对手。
剧中的中国在太空科技方面已经悄悄地领先于美国很多,当Mark的团队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将卫星武器发射上天,却发现中国早已暗中发射了更为先进的卫星上天,还不费吹灰之力便拆除了美国的卫星。后来美国打算重返月球,也发现中国早已悄悄在月球上建立了基地不知道都运营多久了。
除了中国之外,在剧中印度也已经在火箭引擎技术上赶超了美国,而Mark身边的科学团队对此都表示意料之中。可以说除了主角的中年危机之外,这部剧其实也展示了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的“中年危机”。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美国的太空科幻题材剧集里看到这么强的焦虑感,第一次有主创这么直白地表现出对于中国即将超越美国暗含的担忧,而联系到现实状况,这也算是自然而然的。毕竟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也逐年增强,所以美国选择将俄罗斯放在一边,集中火力针对中国也不奇怪。
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正在经历身边的巨变,它熟悉的政治格局正在消失,新的竞争对手在崛起。与此同时内部意见两极分化加剧,尤其是考虑到最近发生的事件,还有今年即将来临的大选,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还是较强的不确定性的。它就像剧里的Mark一样,对身边变化多端的环境有点无措、迷茫,并尝试去勉力应付。而这样的危机感终于在这里由这部剧的主创反映了出来。
6 "The Dawn of A New Era"? 新时代的黎明?▼
大概是始于贸易战,此后双方你来我往各有动作,到今天中美的对抗关系也越来越明显。也许几十年后历史书评价这个时代,就会称之为“新冷战时代”。但与冷战不同的是,已经建立起的全球化体系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全盘推翻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难以真的走向完全对抗。 可以预见的是,就算今年大选之后美国执政党发生变化,对华政策和态度应该也不会有大的改变。这样的局势也许会成为新的常态,我们可能正在步入一个会持续一段时间的新时代。
而这样的中美关系会将两个国家和这个世界引向何方,现在也不会有人知道。 在这样的新时代里,美国的危机感与焦虑感只会持续,不会消失。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就会看到越来越多各个题材的美剧透露出这样的情绪,《太空部队》如前文所说,可能只是预示着这样的思潮的到来。
就这部剧而言,最后中美互毁对方基地,只能对着月球平原互相干瞪眼,主创对于中美对抗的态度从这个啼笑皆非的结局中可见一斑。
而在未来其他剧里,也许你会在其中一些看到反思,在其中一些看到重新自我定位的尝试,也会其中一些看到敌意。
而作为中国观众,对于这样的新时代又应该如何去理解,它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也许是屏幕前的你可以试着去思考的。
THE WORLD IS BETTER ON TV
微信: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
播客: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
微博:@英美剧漫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