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码头

评分:
0.0 很差

分类:未知 中国大陆 2017

简介: 影片改编自韩东在1998年创作的同名中篇小说,讲述了几个年轻诗人偶然卷入了一场与 详情

更新时间:2017-12-05

在码头影评:江上往来人

我想先说一说关于码头的事情——那是一条从岸上延伸到江中间的阶梯,通向一个趸船,不大,四周铁栏杆围着,两条靠背椅上坐着几个人,汽笛声中,一艘往来两岸的轮船正在靠近。铁栅栏一拉开,船上的人蜂拥而出,推着自行车或者拎一包沉重的蛇皮袋,英特迈往。顺阶梯往上,是菜市场,是服装市场,更大的可能是几个市场混杂一起,鸡鸭鱼肉,袜子内衣,什么都有。你无法具体给它归类,它是在是太奇怪了,当地政府索性挂一个牌,叫某码头市场,或者干脆叫,五码头市场。码头太多,更早的名字记不清楚,不如不记。当地人也顺水推舟,就跟着江水流动的方向喊,一码头停靠什么,二码头停靠什么,都有秩序。简单,模糊,又简单,又模糊。就像《在码头》电影监制贾樟柯说的那样,过去,现在,未来,虽然在一起,迟早要分开。

<图片1>
为了弄清楚这个秩序,我和《在码头》的导演韩东从武汉沿着长江一路摸索到了黄石,那还是去年夏天的事情。从汉阳门码头开始,沿江而下,常码头、月亮湾码头、杨泗港码头、阳逻码头、散花码头,长江两岸来回穿梭,沙码头,货运码头,轮渡码头,一个个看遍。长江浩浩荡荡,在湖北境内尤其显得雄浑,两岸宽阔,高楼林立,好地方。但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就算是再好的绿化,再宽广的视角,因为现代化的高楼和船坞,依然让镜头中的码头显得不那么独立和自我。韩东笑着跟我说,小引,我想要的那个码头,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

中午我们在青山江边的一个小餐厅里吃饭,喊了一盆酸菜鱼,边喝酒边聊天。旁边几个武汉的街坊大声说着江湖恩怨,说起上山下乡和革命情怀,仿佛三十年前。韩东听着听着突然说,这篇小说为什么想改变成电影,为什么要确定在长江中游发生故事,可能多少和此地的杂芜与开放有关。《在码头》本来是韩东的一个中篇小说,大概也只有25000字左右。故事很简单:一个人即将远行,他的朋友来送行,结果他们搭错了船,误了火车,几个人被迫滞留在了码头。码头上,因为一个漂亮的姑娘,四人被卷入了一场与地痞、保安、警察的纠纷。经过一夜的纠缠,远行的人终于坐船离开。那么,该如何为这样一部电影定位呢?我问。是黑色幽默,还是好莱坞荒诞?韩东沉吟了一下说“我要拍的是一部异质的电影……不好归类,我也不知道,等拍完了就知道了。”

<图片2>
说这话的时候旁边桌上的一群街坊还在高声喧哗,他们已经从气候变暖的《巴黎协议》谈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还不断有人打进电话在邀约下午的牌局。阳光从侧面的窗户照进来,正好照在我们的餐桌上,我突然理解了韩东的意思,其实韩东想寻找的码头,是一个关于梦想和记忆的地方,是离去与归来的纠结,是关于缓慢变更的,中国城乡结合部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伤痛和愉悦。

《在码头》很简单,可简单的事情现在越来越难以说清。活着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们一旦认识到,它居然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把这微妙的震颤展现出来,太复杂。这事情拍《通天塔》的吉勒莫·阿里加做过,拍《低俗小说》的昆丁做过,贾樟柯当年拍《小武》和《站台》时也做过。主人公去买了一瓶矿泉水,回来后,世界已经变了模样,他独自站在红绿灯同时出现的路口,这是多么让人难解的一道谜题啊!码头上的船还没有开到,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一定是冥冥之中的必然,也一定是信誓旦旦的偶然。其实人生的微妙和可爱也正在这里,我们不知道的永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多。那两天,我和韩东一边喝酒一边顺着长江走,在寻找码头的路途中,我不断跟韩东说,左转,或者右转,然后再左转,但其实我们都没有走过这条路,长江边的路现在很难走,两岸的工矿企业那么多,想真正顺着长江边走,已经是个奢望。

<图片3>
最辛苦的还是韩东。为了拍这部《在码头》,从南京一路走来,就是想寻找一个即刻在用又随时可能不存在的地方。那个地方我们可以称之为码头,也可以称之为渡口,甚至推算一下,它就是一个类似古典小说记忆中的乌江渡,风陵渡。我说,老韩,你想一想,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那样的地方还真不少,但是现在只存在于文字中了。老韩却说,不,这样的地方一定还有。一条大江横跨一座城市,在即将开放,渴望开放的城乡结合部,有多少勃发的生机和欲望,潜在的际遇和可能。

是的,最吸引人的就是际遇和可能。我愿意为你描绘一下电影中的某个镜头,也就是韩东在银幕上为我们还原的那个场景——镜头缓缓推过来,趸船在江水的拍打中轻轻摇晃,一声汽笛,轮船即将靠岸;镜头移动,杂树林外,油毛毡搭建的棚子中,是一个破旧的台球桌。韩东的镜头可能会继续推进到桌上一个红球和一个粉球,更重要的是,船还没有来,你们想干嘛?来往这码头的人都是最明白这座城市的人,少女、菜贩、混混、诗人,他们即在这座城市中,又可能游离在这座城市外,这边的鸡鸭蔬菜,那边的电脑服装,互相对视,互相渴望,而连接两地的,可以是几公里之外的长江大桥,也可以是一艘只坐几十人的5号轮船。

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地方呢?很难。从电影的角度来说,韩东想为我们澄清的是一个关于时空的话题,当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时候,只有时间在发生。这命运中必然的过去和现在,纠结在一起。就像长江在黄石一带,突然变缓,边得稠密浓重起来,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当然,我不是想说地理上的原因,这种变化,或许更多是因为此地民风民俗而造就,江岸在此地宽阔张扬,却又被丛林般的烟囱和钢轨约束。两厢夹缝中,还残存着独立的轮渡码头,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图片4>
当我们走到黄石,遇见上窑码头,必然会停住脚步。带我们来此地的诗人江雪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他是当地人,喝多了也率真,这码头的形象和它的烟火气息顿时弥漫在了空气中。那时候韩东正在江边的杂树林外远眺,他突然说,小引,我觉得你演剧中的派出所所长正好。码头在长江右岸,时间是下午四点,江堤上车来车往,还有孩子在奔跑着放风筝。我站在趸船边的楼梯上跟韩东说,一个派出所所长,是不讲情面的。就算是你找了风水大师也不行。

这个世界不缺电影了,缺的是好电影。能不能拍出一部好电影,考验导演的心灵和智慧,每一部电影都是关于自由和决心的讨论,也是关于温暖和善意的推演。韩东说,直面真实,直面我们每个人的不确定,才是电影要干的事情。在这里,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我可以体察到韩东作为一个导演的良苦用心。能够洞察到自我身上的软弱,无力,退缩,张扬,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开机那天贾樟柯也在黄石,大家喝茶,谈起《照见》和另外一部电影,乔美仁波切说,“都是好的。“ 张跃东和摄影刘勇宏在一旁抽烟,韩三明、韩克几个演员坐在台球桌上喝汽水,韩东带着墨镜坐在监控器前,九月的阳光炙热刺眼,照在江面之上,照在韩东的头上,熠熠生辉。

<图片5>
还是说一下我客串派出所所长的事情吧。去年九月中旬,韩东电话我,赶紧来黄石进剧组,尹所长必须我演,说再不去,就要杀青了。九月的武汉正热,诗人许剑和老高倡议,干脆开车一起黄石探班老韩,顺便送我去触电,并且认真地叮嘱我,如果到戛纳电影节得了最佳群众演员奖,回来是要请客吃饭的。

那天摸黑到了剧组,并不在黄石,是在黄石边上的大冶。大冶在刮风,大冶就在江边上,我们在剧组订好的餐厅吃饭,窗户上灰蒙蒙的,看外面的车灯也是灰蒙蒙,摇摇晃晃。

制片人李明阳陪着,早先在武汉选码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熟识。他开了一瓶冰冻啤酒递过来,低声说,抱歉,尹所长,韩导在江对岸的码头拍着呢,今天晚上,估计又是一个通宵了。

我不知道通宵拍戏是怎么样的场景,跟明阳说,你赶紧带我们去看看拍夜戏是怎么回事。明阳爽快人,一拍手说,那我们走,去看韩导拍夜戏。于是驱车从江南赶到了江北。

沿着长江边一条黑黢黢的堤岸走了很远,一边是灯火寂寥的村庄,一边是浩荡无声的长江,而江对岸,我们看的并不清楚,只能从灯光的高度来判断城市的模样。终于走到了一个三叉路口,明阳指着堤坡下杂树林外几处明亮的灯光说,剧组正在那里拍着!远远望过去,几个人正在趸船上奔跑,有人在呼喊,有人在跺脚,还有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地上。

码头边,电影中的丁子戴着围巾正从轮船上下来,而王树和另外一群人正蜂拥着要冲进轮船。两边在铁栅栏外相遇,忽然都愣住了。王树转声就要离开,丁子叫住他:“王树,列侬可没来过这长江上的码头。”

“他又不是诗人。”王树转过头说,骑上自行车离开了。探照灯把整个场景照得像一幅版画,一只雪白的大鹅摇摇摆摆从趸船深处走出来,穿过人群,无所顾忌,独自走进了黑沉沉的杂树林中。

“cut!“韩东的声音从助理导演手中的对讲机里传了出来。然后灯光一暗,大伙四散分开,那时候,码头上安静极了。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19 BT影视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