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他本身就是建筑工人,是非常有趣的一个人。”
《春暖花开》导演吴林峰的这句话,让一场深夜本来可以马上结束的对话,突然变成了漫长的微信文字,也惊动了远在塞尔维亚剧组里拍摄的伊万·马科维奇—《春暖花开》的摄影师和联合导演。
怎么有趣了呢?
相较于影片中那个被困在城市地表下的务工人员“小李”来说,很难想象。
“找演员,是我们前期花费时间最多的事情,地铁上、工地上、劳动市场上找了蛮久。他非常开朗,虽然并不一定知道我们在拍什么,但靠着本能跟我们一起创作了这部影片,状态比我们想象的还好,有的戏是他给我们的灵感,比如最后片尾‘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曲子,就是他先唱出来的。”
的确是,如果你并不了解拍摄过程中的故事,单从影像风格,人物在影像构图中的设计来看,“小李”之于吴林峰和伊万·马科维奇,很容易联想到李康生之于蔡明亮。
“影像的造型感是刻意营造的,这可能是因为我和伊万都特别喜欢蔡明亮导演的缘故吧。”
我想绝对不仅于此,《春暖花开》的导演阐述里是这样说的:影片观测了快速变化的城市地景中个体、人群与建筑的关系。
这份导演意识在摄影中表现得最明显,人物在不同空间和场景中的出场几乎是精心设计的,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摄影师有美术功底。
但吴林峰说“伊万没有学过美术,但审美方面都非常厉害”,这时候还在塞尔维亚深山里拍片的伊万绝对想不到他的摄影集会被翻出来。
“我们这一代,就是一直在变迁和迁徙的过程中……”
我们实在不知道怎样在不剧透的情况下,用这部影片去解释这句话。
于是,我们准备给伊万·马科维奇办一场迷你版的“静态摄影作品展”。
看懂了他拍的照片,也就看懂了他拍的电影。
27日,德国时间早上7点45分,我接到了伊万的微信留言,也收到了他过去几年的静态摄影作品。
接下来,你将看到的所有摄影作品注释,都来源于伊万的微信对话,也是这次展览的唯一导言。
“我来自塞尔维亚,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文化背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同,比西欧的生活环境恶劣得多,许多人从塞尔维亚移居到西欧,希望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庭找到更好的未来。”
“在中国,人们在地域间迁徙,这很有趣。”
Ivan:Hukou.
吴林峰:就是户口。
“城市变化中,个人心理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身体的运动,身体的位置,人物犹豫的状态以及看待事物的方式展现,让摄影机观察这种状态,就是指导拍摄的主角。”
“在写实、抽象、主观的观点之间取得平衡,创造出主人公的感觉:
他住在那里,但他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他的愿望和可能的事,使他左右为难。”
“关于理解,总是有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是否理解?他们将如何理解?“解释”太多,我们就会失去困惑,混乱是感觉的一部分。”
“我们想在叙事中的信息之间取得平衡,那些抽象的,令人迷惑的东西是影像本身的一部分,不是故作高深。”
有投射关怀吗?
有,肯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