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我突然在想,56年时,伯顿在回答琼柯林斯问他希比尔知道不知道他在外面的鬼混行为时,所回答的那句“眼睛看不见,心就不会痛”,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也在说他自己?
当时他正和她在沙滩椅上抱着热吻,说完这句话之后,他的性致就一下子没了,不再理她了。这是个喜怒无常的男人,突然想到不开心的事情,这样的反应一点也不奇怪。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正在拍摄他的第四部烂片《茫茫沧海》。其实他演得并不差,剧本也不烂,最初的导演是意大利名导罗西里尼。是他相中了伯顿,亲自去把正在度假中的伯顿找到了剧组,用20万的片酬请他担任男主角。
本来一切都是好的,可不曾想当他去牙买加开始拍摄这部戏时,罗西里尼却因为和英格丽褒曼的婚外情丑闻,遭遇了制片方的解雇。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平庸的导演,这个导演毁了这部戏。不得不说伯顿的运气实在太差了。
伯顿说的这句话似乎一语双关,意有所指,不仅仅是说希比尔只要看不到他在外面玩女人就不会心痛,很可能还在嘲讽自己一直在自欺欺人。
因为在此之前,就总有记者在采访时故意戳他的痛点,问他对于他的烂片怎么看,他的反应是瞪着眼睛呆滞了片刻,然后胡扯了一句让人听不懂的话搪塞过去。
他后来说,“我向来不看那些评论家对我的评价,如果他们夸我,说明他们不够专业(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垃圾);如果他们骂我,只会让我伤心难过。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看,不去听。”
所以,眼睛看不到,心就不会痛,这也是他一直以来自我保护的方式,就像他有时候遭遇不公正对待,却最终选择忍让,躲起来默默疗伤一样。
对于评论家的批评和谩骂他从不明确回应,既不会解释道歉也不会怼回去,这种态度遭遇了误解,以至于有些媒体人认为这是他冷漠自大的表现。
甚至有传记作者骂他说,“他像托德一样把自己当成了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强大自信给了他强大的勇气,让他一直无视影评人对他的侮辱,哪怕这种侮辱一直持续到他职业生涯的末期。”
他女儿凯特从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根据她的专业去当一名外交官,而是选择当演员。伯顿对此很失望,他总是对女儿说演员这个职业很卑贱,他希望她能当一名作家,实现他自己没能实现的职业梦想。
但凯特真的在82年签约成为一名演员,并且在百老汇初次登台时,他对此非常关注。
凯特回忆说,“我爸爸从来不看报纸上关于他的影评,但现在我当了演员,他特意看了报纸上关于我的评价。当看到一些批评时,他很生气,也很激动,认为这些评论家说的根本不对。”
伯顿很爱他的女儿,虽然不喜欢女儿从事演员职业,但他还是尊重她的选择,尽他的能力帮助女儿入门,虽然那时候身体已经很差了。比如在83年和她一起演《爱丽丝梦游仙境》,比如在84年7月和她一起演《埃利斯岛》。
《埃利斯岛》是伯顿生前所拍摄的最后一部作品,拍完这部戏才十天,他就去世了。他在里面饰演凯特的父亲,在片中参加了女儿的婚礼,将女儿亲手送到她的“新婚丈夫”手里。而现实中,27岁的凯特还没有出嫁。
在片场,他教凯特改进她的表演技巧,比如当一个演员在镜头特写的时候,她可以站在不远处让自己作为背景之一入镜。
他还站在摄像机的取景框前,看她出现在镜头里的动态。当时他和导演说,“虽然作为一名父亲,我的评价可能有失偏颇,不能作数。但你不觉得她的表演其实很好吗?”
多年后,凯特对记者这样评价她的父亲,“他是个非常非常温柔,非常非常慈爱的人,我是他的掌上明珠。”
他一辈子只对她生过一次气,那是在拍摄《安妮的一千日》时,她一直想见一位明星,伯顿为了满足她的愿望,特意把那个明星带来了,然后喊她去见。
她当时正沉迷看书,只跑出去匆匆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这让伯顿生气了。但也没有训斥她,只是默默地生闷气。
凯特应该很后悔,她从来没有和父亲道过歉,甚至也没有向他表示过原谅。
72年时,她和伯顿的继女丽莎一起去《蓝胡子》的片场劝阻父亲不要酗酒,他不听,仍然拼命喝。从此以后很多年她都不理睬他,对他很冷淡,还对媒体说“爸爸那几年很不自重”。
希比尔和伯顿离婚时把凯特带走,不准伯顿把杰西卡从精神病院接走,以此惩罚他;和泰勒离婚后,泰勒又把他的养女玛利亚带走,甚至83年玛利亚结婚时想邀请他来,泰勒都阻止了。
伯顿才五十几岁,就落了个晚景凄凉的下场,他所爱的人全部离开了他,不在他的身边。
更糟糕的是,间歇性失忆症甚至带走了他对于她们的温馨幸福的回忆,他无论怎样试图回忆起凯特、杰西卡和玛利亚小时候的样子,却一无所获。
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天,他甚至连给泰勒买珠宝的事情都忘记了,还向萨莉求证。也许,这是对他最后的打击。他一定很害怕继续这样恶化下去,他会把他所有爱着的人全都忘光的吧。
他一直特别害怕孤独,一直很爱他的女儿。可直到死,他也没能亲自送任何一个女儿出嫁,《埃利斯岛》里的这个角色,他之所以会接,应该是想在虚构的剧情里实现一下这个愿望吧。
好吧,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自欺欺人。
图一图二为58年初他抱着婴儿时期的凯特。
图三图四为84年7月在《埃利斯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