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作为委内瑞拉的第一部LGBT题材电影,导演融入了许多性少数题材元素,同性爱情、跨性别、恐同暴力、家庭接纳,与此同时也将父子亲情、青春的懵懂爱情、家庭关系与责任等元素放了进来。可以看出导演想向大家展现的东西很多,也许是想让大家更完整地了解到性少数群体的生活。不过这么多的元素想要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一一道清显然不够,在叙事和剧情上这部电影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但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却基本贯穿了始终,从开头迪亚哥与法布里奇奥的约会,到最后蒂丽瑞奥主持的节目,“蓝色非粉红”,并非只有蓝色和粉红,世界本应多彩。社会不应只有刻板的二元印象,多元与包容,才是社会应该有的样子。
有多少次我们曾对别人指指点点,只因为他们不同?想法不同,走路的方式不同,穿着不同,说话或者爱的方式不同,或者有着不同的肤色。我们没有友善对待他们,认为他们低人一等或不够聪明。我们嘲笑那些有着不同文化、风俗和信仰的人,因为他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就以为有权评判他人。我们忘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在这里,人人都有一片天地,人人都应被倾听,尤其是那些被错误对待,在歧视中默默忍受的少数群体。
导演的镜头反映出了许多性少数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困境,恐同暴力的威胁、家庭的不接纳、他人的异样目光……社会上的很多人仅仅因为不了解与无知,就对他人恶语相向,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但他们又有什么错,难道只是因为爱的方式不同,只是因为他们选择做真实的自己吗?
我们习惯了刻板的二元男女印象,但这是否意味着社会就只是二元的呢?其实从古至今,社会都不曾只有二元性别以及仅有异性恋的存在,社会本应是多彩的,本应带着包容的眼光去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而不是用偏见和歧视。
同性恋父亲迪亚哥与儿子阿尔曼之间关系的修复,是这部电影中涉及的主题之一。很难去评判父亲的出柜到底是好是坏,但既然事已至此,如何化解父子间的矛盾才更重要。迪亚哥在儿子生活中的长时间离开,让儿子以为他的父亲不在乎他了,而迪亚哥在找寻自己的道路摸索时,殊不知自己渐渐冷落了身边的儿子,两个人很长时间没有见过面。而这一次儿子的突然来访,发现父亲的身边多了许多自己不曾认识的人,自己感觉到被冷漠和生疏,矛盾也由此激发。
其实,这一切又并非难以化解,总有一个人要先开口,其实两个人都在心里挂念着对方,只不过这份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放进了内心深处。迪亚哥让蒂丽瑞奥帮忙教阿尔曼跳探戈,而阿尔曼得知父亲的男友法布里奇奥被打昏迷后,陪伴在父亲身边,想帮他分担这份痛苦,两个人的相互理解,最终促成了这段父子关系重归于好。一个人的路很难走,还好有个人陪在身边。
在电影中,恐同暴力实在是太让人心碎和愤怒,但即使面对这样的威胁与伤害,面对社会的偏见与歧视,迪亚哥和他的朋友们依然会去欢笑地生活,依然选择做真实的自己。他们并没有畏惧歧视与暴力,因为他们没有错,做真实的自己没有错,爱没有错。我就是我,那又怎样,我要勇敢骄傲地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评论区看到有人说“恐同不是罪”,这句话也着实让人寒心。人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而不是怀着偏见与歧视。电影中恐同的情节不止一处,除了那几个令人深恶痛绝的暴力分子,还有表现在那些有着保守思想的父母。
看到这部电影里法布里奇奥的父母,我想到了《戴上手套擦泪》中本杰明的父母,在孩子不幸昏迷或离世后,这些父母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而是一再阻碍他们的爱人去见他们最后一面,更有甚者翻脸指责是他们“带坏”了自己的孩子。当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离你而去时,你却不能送他最后一程,这是不是太残忍了呢?除此以外,发生在校园里的恐同现象更是许多校园霸凌的诱因,难道你可以随意伤害和侮辱他人,只因为他们不同吗?
法律不应助长偏见、歧视与暴力,英国、瑞士、巴西等国已经明确把恐同和基于性别/性取向的歧视列为犯罪,我国法院也在一例跨性别者就业歧视案判决中说道“社会宽容乃法治之福”。
也许正是我们对很多新鲜事的包容,才奠定了文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长足进步。我们习惯于按照我们对于生物性别的认识去理解社会,但仍然会有一些人要按照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表达他们的性别身份,对于这种持续存在的社会表达,往往需要我们重新去审视和认识,这种重新审视和认识或许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确实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包容,我们也确有必要逐渐转变我们的态度。因为只有我们容忍多元化的生存方式,才能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观念,才能为法治社会奠定宽容的文化基础,这或许就是有学者指出“社会宽容乃法治之福”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