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巴以冲突几十年,谁也灭不了谁,谁也过不安生,连欧洲人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在挪威的撮合下,巴以双方开始在奥斯陆秘密接触,经过十几次谈判,达成了一份让人看到和平希望的《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即奥斯陆协议) 。
虽然在这之后巴以双方依然冲突不断,但总体来说没有再次爆发类似前五次中东战争那样的大规模全面战争,而且双方大部分人民都对未来和平抱有更高的期待。当然,哈马斯及其背后的伊朗,以及被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除外。
喊了几十年的中东和平,但和平不是说来就来的,纠缠着很多的因素。从巴以冲突的历史,就可以看出其复杂程度。
巴以冲突的历史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
开战前:联合国通过了以巴分治决议,阿拉伯国家纷纷不满,表示坚决要把以色列赶到海里去,组成了数万阿拉伯国家联军,装备有飞机坦克装甲车大炮等重装备。而新建国的以色列则装备落后很多,大部分是轻武器,军队数量也不多。战前各方一致看好阿拉伯人能把以色列赶到海里去。
战果:以色列获胜,不但自己没被赶到海里,反而还多占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阿拉伯联军灰头土脸撤回自己国家。
第二次中东战争(1965年)
开战前:埃及国内爆发革命,驱逐了英法势力,限制了英法和以色列通过苏伊士运河。于是以色列联合英法向埃及发起进攻。
战果:英法迫于美苏的压力,在没有取得战略目标的情况下退出了战斗。以色列虽然击败埃及,但也没有占领埃及土地。以色列虽撤离西奈半岛,但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受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
开战前:阿拉伯国家获得了来自苏联的援助,重整旗鼓准备联合起来一举把以色列赶到海里去,各国联军数量和装备均数倍于以色列。以色列发觉危险后先发制人,先四面出击夺取了制空权,然后南攻埃及,东击约旦,北揍叙利亚。
战果: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
开战前:主要是埃及和叙利亚筹谋收复失地,两国联合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埃及和苏联闹翻,失去了苏联的援助,只有叙利亚得到苏联援助。以色列依然可以获得美国援助,以少敌多。
战果:埃叙和以色列基本上还是维持了战前对峙的状况,双方都有一些土地易手,但谁也没占太大便宜。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
开战前:一方为叙利亚和黎巴嫩,以及盘踞在黎巴嫩的巴解组织。另一边是以色列和黎巴嫩亲以色列的民兵武装。巴解组织刺杀以色列驻英国大使,而以色列则希望消灭对其造成威胁的驻黎巴嫩的巴解组织和伊斯兰武装。
战果:巴解组织武装大部和以色列撤离黎巴嫩,巴解组织遭到削弱,反而为另一个极端组织哈马斯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使黎巴嫩部分摆脱叙利亚的控制。
几十年打下来,巴以双方心态都产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成为了奥斯陆协议的诱因之一。
巴以现状
五次中东战争后,大部分阿拉伯国家都意识到无法消灭以色列,但以色列对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的侵略意图也并不明显,加上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和与什叶派波斯人的更激烈矛盾,所以纷纷或明或暗与以色列停止了军事对抗。
而巴解组织发现通过武力无法获得的权益反而通过谈判可以比较容易获得,加上巴勒斯坦内部更加极端的哈马斯的崛起和威胁,也逐渐的放弃了与以色列的直接军事对抗,奥斯陆协议就是这样一个契机。
在协议后,巴解组织依然与以色列时不时的有些对抗冲突,但总体来说是走向和平的,尤其是美苏争霸结束后,巴解组织在以色列的帮助下在约旦河西岸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区,与以色列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合作,以色列也不再视约旦河西岸的巴解组织为敌对势力,双方基本上达到了睦邻友好的状态(这点在我们的新闻中很少被提及)。
而在被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依然贫穷好斗,失去了大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只能依靠和阿拉伯国家敌对的伊朗为其提供各种帮助。
现在基本上就是以色列和巴解站一边,敌对的哈马斯是另一边。
就在刚刚结束的以色列大选中,取代右翼利库德集团的新一届的以色列政府包括左翼联盟和阿拉伯政党。现在的以色列,无论是执政群体里还是国民里,都有一定数量比例的阿拉伯群体,可以说也算半个阿拉伯世俗国家了,其它阿拉伯国家很难再以纯粹的消灭异教徒的名义对以色列发难了,依靠伊朗的哈马斯在阿拉伯世界也更加被孤立了。
当然,真正的中东和平并不能单单依靠巴以双方单纯的美好愿望来实现,背后错综复杂的势力不会轻易允许中东彻底和平,但目前至少是个良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