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如果你也是一个喜爱关注传统文化并乐于挖掘文化现象背后含义的人,那你一定和我一样,幻想过用独特的视角,从历史不同阶段的角落里,寻找文化生长的根系。
比如文字。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最近在网上看到系列纪录片《汉字里的中国人》时,感到那么惊喜。
汉字,这个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文字,让渺小的我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有种自豪。毕竟其他古国的语言都已经式微,欧美的大学生会几句高贵的拉丁文简直要上天了。而精致简洁的汉语沿用至今,是我们这个大国坎坷历史的活化石。
要知道再往回倒腾些年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汉字还充当过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甚至二十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这也是为什么我学考古的朋友总说:日本,韩国就是我们的大行省。因为文化根本就是同源,至今日语含有大量的汉字,韩语里的四字成语说听无障碍….
“汉字有三美并且蕴含着智慧。意美可以感染我们的心灵,音美可以愉悦我们的耳朵,形美可以闪亮我们的眼睛。”这话是鲁迅说的(他确实说过)。
然而,自简化汉字从繁体字蜕变出来以后,感觉汉字逐渐失去了象形符号的内涵,同时在科技日渐发达的当下,纸笔已经被键盘屏幕所替代,即使偶尔有个纸笔书写动作,也经常触发“提笔忘字”的机关。人们慢慢地淡忘了汉字所承载的内涵。
说实话有点儿可悲,当然并不是说简化汉字不好,毕竟填平了士大夫人为制造的知识沟,让文化走向普及。但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传承汉字的审美文化已经刻不容缓,别等到若干年以后,咱们的后代都不认识“一笔一划”所蕴含的真正哲理了。
我想,这正是这套片子所呼吁的情怀。
《汉字里的中国人》所选择的汉字可以说很典型、很具代表性:通过不同历史阶段节点上真实和鲜活的生活图景,找寻每个古老汉字背后的气质和个性,发现司空见惯的日常背后中被忽略的汉字之美,用也许连国人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细节,展示一个个汉字的个性与风格。
从这个角度说,《汉字里的中国人》绝不是一个教你甲骨文的教育节目,它在面向全社会发出一种声音、一个观点:
传承中华古老文化,重建我们与汉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