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弗里茨·朗
主演:维利·弗里奇 Gerda Maurus 克劳斯·波尔
简介:几位研究人员及淘金者抱着各自的目的乘宇宙飞船去月球探险。他们猜测那儿黄金蕴藏丰富。发现黄金后他出现争论而导致致命的枪战。子弹击中了宇宙飞船的氧气罐。因此剩余的氧气不能让所有人都能够平安返回,其中一人最
几位研究人员及淘金者抱着各自的目的乘宇宙飞船去月球探险。他们猜测那儿黄金蕴藏丰富。发现黄金后他出现争论而导致致命的枪战。子弹击中了宇宙飞船的氧气罐。因此剩余的氧气不能让所有人都能够平安返回,其中一人最终自愿留在了月球上。女天文学者出于对他的爱也愿意留下来。
详情
结构割裂感严重,线索铺设与信息背景太过庞杂再加上默片的形式限制导致叙事效率极低、节奏拖沓至极(这也是《间谍》的缺点之一),各种类型情节毫无意义的杂糅让全片前半段的故事仿佛是爱情、科幻、犯罪三种元素莫名其妙被并置在一起的四不像。本质上并不是科幻片,只是利用更加科学化的动机与环境将《月球旅行记》那样的异域奇观冒险进一步向各种类型进行延伸的人性情感剖析片。兼顾宏大与细腻的造型设计与场景搭建然值得称赞,辽阔的远景镜头下庞大的火箭及其发射装置、特写中逐一展示的细致的内部构造等等,是朗把严肃的执行思路与富有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情怀结合在一起的完美案例(奈何技术原因,降落时不同空间的速度差异与紧张感没有被很好地呈现出来)结尾的隐喻太牵强肤浅了,不过以人性情感的戏剧化升华进行扫尾的手法对我来说还是挺奏效的~~~
或许它在它身处的时代,有其自身非凡的意义。飞跃地球,直至月球的极致浪漫或许用这个配套结局显得过于平庸流俗了,当代太空事业的发展粉碎了很多人对于月球神秘浪漫情怀认知的憧憬。距离的缩进,必然会消损浪漫的重量。
162分钟版,前半部较长,明显与后半部有割裂 更像两部影片,另外影片在视觉化与太空旅行的一系列细节化的呈现上虽下足了功夫,但在主题上有些不明确,故事偏散,像包裹在犯罪、科幻与冒险之下的爱情片。
并非朗最出色的作品却是对现实的航空有开创意义的太空电影先驱。
朗那些惊心动魄的光影造型真是让人着迷。尽管很能理解导演的野心,但不合理的结构、无意义的惊悚和臃肿的煽情片段让叙事非常低效,这里很多是由无声电影的习惯带来的,所以为什么不用人声呢?一个挺明显的方向性的错误。里面的太空想象还是比较偏常人思维,而由月球淘金带来的所谓阴谋啦、剥削啦都很浅显,有时为了主题表达甚至不惜让逻辑变得荒谬(如托付小孩去驾驶航天器,很直接的孩子-希望的寄语)。不过已经有了一些声音匹配的意识,那个用文字-影像(Gold!)代替声音的处理也很有想法
看科幻我最重视的特效,在哪个时候真的很不错了。对剧情我不讨论
首先,作为一部远在1929年的科幻片,我们相信在技术层面Fritz Lang已经做到最好了。而且可以说导演在拍电影前对此类科学进行了深切的研究,这些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感受到,如在太空中人在失去地心引力时,会在空中飘起来,水也会在空中漂浮着,这些想法都在几十年后被证实是正确的,让人震撼。这是一部导演表示自己对美好未来憧憬的影片,这位表现主义大师在片中镜头语言不多,但其中也还是有很棒的镜头,女主角背对男主角坐着抽烟的镜头堪称经典。电影中,导演也像他的其它影片一样,表达了自己的人文关怀。那个为了金子而死的教授,那个死前说着“我应该相信谁?”的反派,不要忘记他们为什么要到月球去,为了“世界上最聪明的5个人”(实际上是最有权和钱的人)要把月球变成殖民地。而最后男女主角都选择留在月球上这一结局也是我看过的
实际上仍旧是朗早期擅长的奇观片,只不过把异域文化换成了外星球而已,所附带的对殖民心态的批判都是一脉相承的,在月球上淘金的人和《黄金湖》里在印加淘金的冒险家并没什么区别。电影语言总是领先故事一步,最为突出的是表现主义的浓重阴影,以及设计感明显的构图隔断。前半段地球的谍战铺垫太过冗长,反倒是登月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铺垫细节,导致“在月球”的科幻感不够实在。比人类真正登月早了几十年,一些硬伤总是难免的。
古早默片,那个GOLD飘了满屏的时候忍不住笑了
有些電影是用來膜拜的,論視覺上的衝撃力的確不及大都會,而在故事上的設定和敘事上的結構也有拖沓與累贅之嫌,在觀影的過程之中,有某些時刻感到睡意來襲,但電影對後世的影響,和對科技的前瞻性構思,的確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說出的這些缺點可以蓋過的--表現主義,平衡剪接,畫内字幕(瘋狂科學家發現金礦時,放大字幕’Gold’以顯示聲音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