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看了三集《了不起的D小姐》,里面的历史漏洞真的挺多的,我们结合其他一些优秀影视剧做一些对比,借这个机会让读者可以更多了解一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
车辆选得都没有问题,但是司机还是习惯右行
抗战胜利之前,上海的车辆都是靠左行驶的;抗战胜利之后,大量的美国汽车进入中国社会,上海才逐渐改为右行的交通规则。我们看下图,其实道具选的车是没有问题的,标准的左行车,但是请来的司机还是比较习惯右行,所以看上去就特别别扭!
我们看看《色戒》里的上海的道路是什么样子。可以看到,易先生给王佳芝用的车是美国车道奇,这是当时汪伪情报机关的专用车,照道理是右行车,但是在当时这些车也全部是左行驾驶的,再看画面左侧的黄包车,也是左行的。这个,才是符合历史真实的画面!
这个付车费的镜头,完全可以处理得更好一些
上海的黄包车的车费,是比较复杂的,按照租界工部局的规定,那个时候的黄包车收费就包含了里程和时间两个计费系统,虽然车费是通过车夫的经验和实际里程(上海当时有里程牌供车夫和乘客计算车程)计算得出的,最终价格也可能因人而异,但是一个刚来上海的黄毛丫头,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准确计算出车费的!
所以,女主第一次付钱,大可以问一声多少钱,车夫告知车费,女主多给一些,这样不但更合情合理,也可以凸显出女主善良的一面,像现在这么处理,实在是太随便了,还不如没这个镜头更好一些!
老上海舞厅没有“包钟”之说
交通员马兵为了给相爱的舞女还债,私吞组织财物那个故事里,这个舞女说自己还有两个舞客的钟,真的是匪夷所思!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前,上海最顶级的仙乐诗和百乐门是一块钱跳三支舞,酒水另外计费,客人可以凭票根寻找舞女共舞一曲,如果出现争风的场面,则以票根内夹着的财物作为衡量标准,价高者得。另外每支舞曲的时间大约是十分钟以内,根本不存在不停跳半个小时以上的可能,只可能一支舞一支舞地跳,而且中间也肯定有休息的时间!
故事里的角色可以说自己后面还要陪两个舞客跳两支舞,怎么可能说自己有两个钟呢?这句话一说,不但穿越了行业也穿越了时间,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马兵听了之后竟然说:我买你的出街钟!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这是当年的流行的说法,这么直白地表露在广大的观众面前,也是极为不妥的,更何况根本是胡编乱造!
看上去出戏的英汉词典
女主学习英语,世伯为她购买了一本英汉词典,就剧情来说这本来也没什么,但是这本词典真的是看了就出戏。我给大家介绍下,以前的中国都是很尊重版权的,图书出版商在封面上除了必须注明自己的企业名以外,还必须标注另外一个知识产权的标记:比如说词典和字典,专利权不在自己手上,自己是购买专利权印刷的,所以就会添上“商务图书馆印行”这几个字;如果图书版权在自己手里,并且是首发,就会添上“商务图书馆出版”这几个字;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就单单五个字:商务图书馆来解决问题(那基本是现在的做法)!
实话实说,这个词典对于剧组里的道具部门来说真的太难了,导演可能低估了寻找这种道具的难度,道具组最后也就想当然搞了这么一本词典想蒙混过关,但是难道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吗?我想,说到底还是觉得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决定了最后的结果!
抢车的那一幕,在旧上海是不会发生的!
男主让女主去帮自己拿东西,假扮车夫停在楼下,有其他人用车于是起了争执。这一幕在旧上海是不会发生的。黄包车夫有一面小旗,作用类似于我们现在出租车的计费翻牌,插着小旗子,代表有客人,不能接新客人。京津地区好像不是旗子,是个小木牌,这里因为不能肯定就不多说了。
总的来说,这部剧的导演夏晓昀虽然是上海人,但是很多地方还是嫌粗糙了一些,根本经不起推敲。当然啦,这部剧很多观众都是张婧仪的粉丝,而我说的这些都似乎和张婧仪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大家就更加不以为然了。既然说到张婧仪,我也就多说两句:她也不是一个新人了,怎么台词还是那么弱呢,总是一副怯生生说不出话的样子,对于职业演员来说怎么都是不足取的,要知道周迅在她这个年纪(22岁),在《风月》里已经出镜,两年后出演《荆轲刺秦王》的时候饰演盲女一角已经非常出彩,看来光有颜是不够的,张婧仪的未来需要更多的磨炼和努力!
最后我还要吐槽一下无时无刻都存在于剧中的磨砂美颜镜头,其实剧中几个演员都长得不错,有时候更需要有棱有角的脸部来刻画革命者的坚毅,全程开着美颜镜头我也是很迷惑,他们有什么可心虚的呀!特别我这种年纪大了的人,都以为自己得白内障了,一直在滴眼药水。我想中国的影视工作者还是应该更自信一点,像曾黎这样的女演员,上了年纪不一定就不美了,没必要所有人一起遮遮掩掩,我个人觉得很多人对于自己颜值还是有信心的,反而是边上的人过于担心了!
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因为版权问题需要删除原图,请第一时间通过私信联系本人,我也将尽力配合一切维护原作者版权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