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真实电影展的一部影片,导演也来Q&A环节了。哦对,这部片子从构思到成片用了七八年时间。
这里面好多话都好扎心,虽然我没经历过同样的事情,虽然我不是马来西亚人,但是情感是相通的,哭了好几次。比如里面老奶奶说的一句“我白天在中国,晚上梦里在马来”。这些马来勇敢的斗士们抗日,拒绝被英殖民,却被历史书说成恐怖分子。他们花费了整个青春,牺牲了小家,来捍卫的马来独立,却不被承认,有些人至死都无法成为合法的马来人。
导演说阿婆说的“白天在中国,晚上在马来”对他来说也是一个shock,但是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因为他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马来人,从小受教育也是在那里,但是他就没有那么热爱那片土地。因为他从小就看到了很多的不公,比如会按照肤色调整考试分数线、买房的价格......他猜测,他们想回去的马来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而当时还年轻的他们都斗志昂扬地为这个理想化的社会奋斗着。
他还说,自己为马共洗名,但讲述的是小人物的故事,没有选择去描述那些领导的故事,因为他觉得当权者还没到那个阶段,他们连个体都不懂如何去尊重,对个体的命运漠不关心。但是只有尊重个体,才能再去谈一些更宏观的叙事。(这部片子被马来禁了)
这部影片值得注意的还有开头,是以导演和父亲的关系开始的,父亲在他的成长中是缺失的,让他好奇,父亲的父亲当时的缺席是否导致了现在这番局面。于是开始挖阿公(马共成员)的故事。因为家里人也不知道太多,所以他开始探访马共战友的故事,借此得到阿公的一点影子。导演说本来不想把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放进影片的,后面觉得加了这条线索,这个故事才更成立,已经到了后期剪辑的阶段,怎么剪都不顺,才补的。
应亮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讲了一个很概括性的话,这个片子开篇就是导演对父亲的怨气,然后在了解阿公的过程中也在了解父亲的成长环境,开始理解父亲作为儿子身份时的处境,到结尾,父亲进入从小长大的森林,却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也是一个和解和理解的过程。导演说是的,他在创作过程中确实能保持一定距离地看待父亲了。
导演还说他的父亲本来不太支持拍摄,直到看到他姐姐接受采访时候说阿公回来会带他和姐姐一起去洗澡,他才知道自己原来曾经被疼爱过,后面面对拍摄的态度也就松了一些。
有个同学问,通过这个拍片会发现他和他父亲的关系有所缓和,那有没有想过其他途径去改善这个关系呢?导演说他拍片从来都不是他的目的。他人生经历一些阶段会遇到的困境,他会回溯,追问自己一些问题,片子是这个思考过程的附属品,这是一种手段、借口,而不是目的本身。他是通过拍片去了解自己的阿公、父亲,而不是通过了解自己的阿公、父亲而去拍的片。
导演是个很有想法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