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在上映前,电影版本由于预售票房过热一事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讨论了,那些讨论主要围绕“电视剧不咋火,电影预售那么火是合理的吗?”以及“这到底是不是帮饰演男主角的演员‘洗白’而特地为男主量身打造的剧本”而展开。因为不是粉丝,也没有《流浪地球》第一部的滤镜,后面哪怕看了《流浪地球》第一部,也没有看明白那位演员的魅力在哪里,感觉就是长得很周正的小伙子,眼神有痞气而已。当年的绯闻围观了全程,看完之后只是想这位演的作品还是少看一点吧,不过他很久以后也出来演戏了。
电视剧是有热度,微博首页有刷到过的,只是碍于主演的绯闻不去看,在短视频平台或者小某书热度很高,只不过没在微博上大爆过,于是给人一种突然冒出来的感觉。
因为电影预售的争议,我才去看的电视剧。凡是能爆的电视剧,不管是大爆还是小爆,总是有点“东西”的,毕竟那么多观众看在眼里,观众不可能都是傻子的,所以我去看了电视剧,电视剧版本的观后感也写了。
今天电影版本上线完了。一打开豆瓣,看到这个评分,笑出了声,然后看了看写在草稿纸上的我的感想,不知道为什么长叹一声,大概是因为每个人对于爱和爱情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看到这个评分,内心有点纠结,想着要不别写了吧,写了可能会被开除互联网女籍,也可能被说对爱的理解“太肤浅,不深刻”,还有可能被说是剧组买来的“水军”。(MD,天地良心,我不是水军!!!)可转念一想,万一有人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呢?他不说,我也不写,不就没有人知道了,而且万一导演和编剧也想看观众的反馈呢,还有电影里的老谢说“有很多东西写下来可能没人看,但看过的人会永远记得”。
我觉得老谢说得很有道理,既然这样,言归正传,那就写下来吧。
不管是先有电视剧还是先有电影的文艺作品都尽可能地在第二个版本的内容补上第一个版本没有的,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这样先有电视剧再有电影的作品像“连连看”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同”。那怎么去说服看过电视剧和看了很多爱情故事的观众,这部电影里的爱情故事和电视剧版本不一样,又不同于其他的爱情故事,本身就很难,这一点从电影评分里就可以看出来。
对于个人而言,这部电影是有说服我的。电影刚开始没几分钟,我就感慨道“好久没有看过这么单纯,轻松,不说教观众怎么谈恋爱的爱情电影了”。(这也和我阅片量太少有关,本篇观后感只从本人经历和阅历出发,仅供参考,谢谢。)而且现在互联网性别话题是把“双刃剑”,这部电影从张万森(男性)的视角展开,讲一个男性如何暗恋一个女性如此“乙女”的剧情,搞不好的话还会被说成是“男凝”的。这样的人物视角对换展开和电视剧版本是相反的,没看过电视剧的新观众会觉得新鲜,看过电视剧的观众也可以满意,这也算是详细地展开了和补充了电视剧没有的部分,毕竟真的有人会纠结到底谁爱得多一点,谁先动心的,谁先爱上的,为什么总是女主在主动,好的,那这一次就反过来,女主做的选择电影里男主也全部做一遍。
剧情无需再多赘述,我只想捋一捋电影里男女主正确地相遇顺序,起因应该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读小学的时候,一次偶然“我”和你一起在校门口等家长来接,之后“我”们常常见面,相处得很开心。最后一次在校门口相见,你无意中说出的一个玩笑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定要实现的愿望,哪怕你说的是“登上摩天轮”,“我”理解的是“你说的是月亮吗?”
经过是在高中第一次代表讲话的时候,“我”在人群中第一眼就认出了你,一时激动逼自己冷静下来才重新说出了写好的演讲词。只是那时的“我”并不知道你已经忘记“我”了,偷偷地暗恋“我”却不敢告诉“我”。
高潮是直到那一次事故之后,你后悔没有对“我”说出“你好,张万森。我叫林北星”这句话,更后悔没有对“我”表白。可能是因为你的遗憾和后悔,也可能是因为有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所以你选择了在有限的选择和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了“我”。
曾经你也想过,在这样有限的选择和时间里,我们能不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直到你发现不能,于是你救下“我”以后,只希望“我”好好地活着,然后放手。
因为你知道我们的故事是一个充满遗憾的故事,就像那首歌唱到的那样“I know you're somewhere out there,but they don't understand,You're all I have.I sit by myself,Talking to the moon,in hopes you're on the other side,talking to me too”.也像那位诗人写的那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结局是得知全部真相的“我”和你一起坐在摩天轮的车厢里,“我”先牵起你的手,告诉你不要害怕,你又和“我”十指紧扣,告诉“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很想问一句导演或者编剧,是不是看过《三体》啊,看到程心女士和那个谁一起坐在飞船舱里穿梭时空的时候,有替云天明不值吗?反正我替云天明不值。)
写了那么多,总要下一个结论,就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什么东西?
如果说电视剧是让观众通过人物的选择和情感的变化去体会爱,那么电影仍然延续了这个主旨,只是电影是给所有有过暗恋经历的人的一封“信”。是的,收信人不分男女。
当了很多年很多年的观众,也看了很多年的爱情故事,看了那么久的爱情故事,会产生一种爱情好像很容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美好想象,比如把一个随口的玩笑当做一辈子的“誓言”,时隔十几年还是一眼认出那个人,不会因为那个人不记得你而气馁埋怨,而是想尽一切办法重新认识那个人,靠近那个人。这些事情好像在现实生活中是个活人就可以做到一样,可现实往往会把以上这些桥段全部推翻,把随口一说都当真的人被伤害。记一个人很久的人会被嘲笑,一晚上过后是陌生人才是“王者”。不气馁埋怨更是无稽之谈,大家更喜欢“追我的人从这里排到法国”的说法。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看爱情故事呢,那大概是因为,我认为爱情不是“快餐”,不是“甜点”,更不是“奢侈品”。爱情或者爱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做选择,他或者他们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毕竟爱一个人爱到最后,也不过是希望自己爱的人可以好好的,哪怕那个人的好与自己无关。而且爱是需要智慧的,不是“智者不入爱河”,应该是“智者不乱搞男女关系且永浴爱河”。
最后感谢全体主创以及台前和幕后的工作人员,这封“来信”已收悉,很感动只是已经不会感动到哭了,因为现在的我已经知道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