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鲍尔斯(Richard Powers)的小说《回声制造者》(The Echo Maker)中的主人公因为车祸而里罹患替身综合症,而本影片中身份转变的关键戏就是一场车祸——《破坏欲》中当然也提到了替身综合症的概念,所以才不禁让人猜测西恩·埃利斯(Sean Ellis)是否看过这本小说,并以此灵感的碰撞为出发点,用他擅长的在假想逻辑中制造逻辑的惯常手法来阐明自己所要表达的构想——《超市夜未眠》(Cashback)就是这么来编故事的,本片也是如此,虽然重在概念而非故事——但还是实在让人惊讶这两部情调和题材竟然如此的大相径庭的电影竟然出于一人之手。不过,也正是这种在假想逻辑中制造故事的奇怪逻辑感,惊异感Sense of Wonder——就比如说大部分的寓言和童话以及一部分的奇幻小说——让人觉得这个自编自导快四十不惑的英国大叔很有前途。
大卫·林奇(David Lynch)大概就是这种“概念”叙述型的导演,很多时候——他们这种导演对故事的看法都有自己本身的一套逻辑,很有一套——当然像奈特·希亚马兰(M. Night Shyamalan)非在自己的每一部电影中都以恐惧元素下套子的逻辑那简直就是偏执了疯了走火入魔了,拿《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为例,就是在一种看似毫无逻辑的情况下建立逻辑——当然,这与西恩·埃利斯理应是相反的理念,或者说大相径庭,但确实也是在叙述一种概念,所不同的是大卫·林奇会给自己的逻辑盖棺论定——“啊,原来是一场梦”,但即便《破坏欲》到中场的时候我就开始猜测西恩·埃利斯会设计怎样一个结局来解释因果,不过显然《破坏欲》根本不鸟《穆赫兰道》那套,根本不屑为自己的故事给出个合理解释——杀光取而代之就是道理——西恩·埃利斯完全把故事建立在这个并未被解释的逻辑上,有点岩明均的漫画《寄生兽》的惊悚感——但好歹人家明白地说那是外星人干的。
像这样替身设定其实很俗,但就是因为这样颇具手段的概念性叙述让故事重新焕发了活力;这样的设定其实又可以是很宏伟的——《哈利·波特》算什么,本故事中每一面镜子都是一个9又4分之3站台,故事编得好的话,这决对会发展成一个全球性的种族灭绝事件——有谁写过这样的世界末日吗——当然,前提是故事要编好,直言不讳地说本片剧情垃圾但确实又是这样的剧情设置成功营造了Sense of Wonder,换一个大背景,变成好莱坞灾难大片,原来的Sense of Wonder那肯定是不会存在了——因为按照类似《灵幻夹克》(The Jacket)的思路直接挑明了设定是不会产生原来那种惊异感的 ——因此,故事剧情和Sense of Wonder之间的平衡性实在是相当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