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焚尸人>是我迄今为止看过最有冲击力的电影了,影片开头即引出里尔克诗中的"残豹"形象,随着豹身上斑斓的黑色图纹,男主角卡尔,一个为焚尸场工作的"怪人"以一个面部特写出现在镜头前,关于这个"怪"字,从卡尔的第一个诡谲的笑容映入观众眼帘,便让一些胆小的人退避三舍.
本片摄影是奎氏兄弟,在卡尔的面部特写里,重点描写其用那把白色小梳子梳头的动作,后来观众发现那是他经常给棺材里的死人用的工具,从这里就很容易理解开头为何将其梳头的动作纳入观众的第一印象,显然是为后面的恐惧场景做铺垫.
奎氏作为动画界的大师,也常常会帮助不同凡响的导演掌镜,<焚尸人>的导演乔拉赫之在1968年将本片献给入侵捷克的苏联军队,无疑是想从感官上抒发对强邻的愤慨和诅咒,正因为是为"表现"而拍,故本片在手法上别出心裁,不仅用魔幻和超现实主义穿插始终,而且还掺杂了60年代欧洲的政治暗示和存在主义以及符号学的诸多内容,比如当卡尔在影片中一旦干成了一件自认为成功并且得意洋洋的"好事"时,一个穿着黑色朝圣服的貌美女子倏忽就出现在眼前, 女子的表情多变,每一种表情都暗示着卡尔以后的轨迹,不过导演用黑色的神秘女子无意于已经告诉了观众,那是一种死亡的符号象征,每当她朝前一?你便一次次失掉了忏悔之机会.
不管怎么说,<焚尸人>都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1个多小时的影片仿佛给人造成了瞬间的幻觉,除了影片最后有些造作的暗示--布拉拉宫,其余的超现实,无论是暗示还是基于夸张表现,都很得当.
在影片开场不久的舞会上,导演用一连串的人物特征和白的刺眼的布景将观众置身在一个恐惧发作前的气氛当中,卡尔的表现首当其冲,他作为焚尸场里最有"前途 "的接班人,在舞会上不断的阻止和干涉他人的生活习惯,例如一卫妇人想要服务生拿点糕点过来,却始终没人回应,一个男人不断的点燃一只烟, 尔后又不断的被卡尔捻灭,这些画面放在眼前显然是独裁者形象的侧面体现,而当卡尔遇到纳粹官员时,这些独裁就让道给了更加独裁专横的上级,说白了卡尔只不过是患有狂想虐待症的小市民而已.
正是这样一个恬不知耻的小人物,害得身边的纳粹异己们纷纷遇害,就连最亲密[表现的亲密]的家人也不放过,卡尔听从纳粹的话,将有忧太血统的妻子,儿子亲手送进了地狱,在谋杀妻子的那场吊死戏里,导演显然是受到超现实的影响,镜头先预示着丈夫凶险诡谲的面孔,然后他们喝酒,丈夫说该洗个澡了,这时摄影机追拍妻子到了浴缸旁,在影片前半部分,浴缸已经被描绘成沾满鲜血和死亡象征的"唯美地带"[女仆用浴缸杀鲤鱼,以及卡尔将价值不菲的艺术作品挂在浴缸上方],可以说导演用最"美"的构景展现了一个女人被丈夫"骗"到绞刑架的过程,在描绘妻子怎么用绳索上吊时,影片给了观众意想不到的答案:白色的浴缸,白色的墙壁,地板.以及被卡尔吓的魂飞魄散的妻子,只见卡尔指着天花板上的绳索,于是游戏的一面便出现了,面色发灰的女人竟然自觉的走上了板凳.
砰的一声 这超现实的完美幻梦才告一断落
同样在述及杀害儿子时,导演也用了这种先是浑然不知然后猛然大悟的表现手法,意图在心理上造成最大的感染力,使现实里的人被视觉染成和荧幕上一样的瞬时木讷.不过儿子的死带有反抗,只是终因反抗过慢,被父亲的铁棍击倒[影片前面出现过卡尔对隐藏在棺材下"血棍"的热爱],孩子的血顿时流出,而粘满鲜血和罪恶的棍子却还握在卡尔这个"法西斯"手上.
他对棍子情有独钟,以至于在杀害儿子以后,还想如法炮制的谋杀掉女儿,幸亏女儿躲避及时[女儿不是近视,儿子在摘下眼镜的时候被袭倒],卡尔最终抱着没有把另一个不良血统的子女送进"天堂"而黯然离开了焚尸场,迎接他的是更伟大的"焚毁"任务.
焚尸人卡尔在电影开头虽表现的独裁和怪异,可是对捷克国籍的认同上始终和其他国人保持一致,相信很多人在开头还会误认为其是爱国人士,直到血腥味开始蔓延时,观众才恍然的明辩到曾寄予着的"好人,好市民"形象实质是随时都可以动摇的懦弱动物[和电影开头凶煞的豹形成反差效果],其实电影里已经展现了很多卡尔最终走商血腥和死亡之路的征兆,在开头不久,那把梳子,以及不怀好意的面容特写,已经让人觉得有些毛骨悚然了,待后来在游乐场悠闲的看谋杀尸体展览时, 这种死亡的征兆已经到达了顶峰,但是单单凭这些还不够说明其冷漠嗜血的性格,还要有独裁和虚伪自私相互照应,比如在和妓女云雨之前,卡尔总是按时的到医生那打梅毒疫苗,当厂里的犹太工人讨论慕尼黑阴谋时,卡尔则莞尔笑曰:没什么,总会好的
影片里的人类之间的关系淡漠和欲望熏心也可说是导致卡尔这个悲惨人物的外因,其实在表现卡尔一家在动物园游玩的镜头时,导演即已交代这一家子的行为迥异, 第一个镜头,妻子和卡刚认识的样子,然后是豹子,紧接着联系起卡尔不断变化的面目特写,在和妻子相望时,两人之间似乎总有着鸿沟相隔,然两人又显得要命的亲密[这是导演的故意安排]
在1968年的电影界,新颖的题材不再象1959年<断了气>那样的初生牛犊惹得四面八方的喝彩,毕竟是一部学习了前人之经验的作品, <焚尸人>在摄影上很明显的就体现了法国戈达尔导演那种没有征兆下的反蒙太奇,或者是怪异的剪接方式,而在氛围营造上.电影又显现出前苏联自从爱森豪尔时代就风靡流传下来的"梦幻超现实"主义,在爱森毫尔的早期作品和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伊凡的少年时代 >Ivanovo detstvo (1962) 中,这种超现实的梦幻主义更是被导演用蒙太奇的方式巧妙而且唯美的展示给观众,<焚尸人>也是借助了这一蒙太奇学说的要旨,才得以在本应被" 恐惧吞噬心灵"的氛围中解脱到浪漫主义的蹁跹起舞中来.无疑,<焚尸人>是集电影大全之体.
除了华丽的梦幻效果,导演乔拉赫之还极力的将主人翁们设立成一个个带"血"的俘虏符号,使得电影里的世界可以随意的停留在观众感到诧然的点上,<焚尸人>里令人拍案叫绝的镜头实在很多,不过这种试图句句冲击画面的制作手法显然也在另一面折损了影片的高潮.
卡尔和影片里几次出现的黑衣少女以及最后出现引渡他"上天"的另一个自己,都是存在主义在电影中的体现,观众轻易想想就可明白,这男人实在是无恶不做,但是因为其身处的灰暗背景所至.你又无法阐释其坏在哪里?如果仅仅是杀害亲人,没有怜悯心,那就陷入了道德解释的窠臼,真正应该引起注意的莫过于电影里懒散,混乱,无知的死亡征兆氛围,其中的卡尔无疑是活在又一个特殊环境下,难以取舍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