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刚刚废寝忘食的看完整整10季「Friends」,流连于初试美剧的惊喜和新鲜感,到处要同学推荐其他剧。记得其中有一部「Fringe」,名字太像「Friends」,没提起兴趣;还有部「Lie to me」,出于对钢琴师男主角的喜爱,提起了兴趣。而在当时相对不是很火的「How I met your mother」,竟一同被列入了我的追剧清单。
若不是写这篇文章,我也许不会发现,原来我对于喜剧,特别是情景喜剧,如此情有独钟。从「Friends」到「爱情公寓」,从「How I met your mother」到「男人帮」,我总能毫不犹豫死心塌地的看完,甚至不愿错过哪怕一分钟的细节。究其原因,从我的角度分析,大概是源于自闭。当自己没有足够的机会和动力去了解现实中他人的生活,为了让空虚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不得不去了解那些虚构的角色。当然,不那么走心的解释也存在:情景剧往往有个共同点,都很长。
好的情景剧都很长。篇幅长,才能充分塑造一个人物的个性,让人得以不断深入的了解他,就像去了解一个朋友那样;时间长,才能让人产生足够的依赖和代入感,慢慢的融入那轻松和幽默的生活,然后在不知不觉间,也同那些虚构的朋友分享你的生活。这样的说法,确有些悲哀,又让我忽然联想到可怜又可爱的Ted。我相信(只是一厢情愿的相信),大部分追剧的男生,甚至女生,都觉得Ted就是自己,或者是某一方面的自己。我也相信,若Ted无意间看了另一部「How I met your father」,一定会深深的爱上它,以及她。人由衷想做某件事,往往只是因为希望有个人能够这样做。而那人,便是另一个自己。
我曾亲身演绎过「好久不见」里面的情节。现实,以更加残酷的方式描绘了歌词中的故事。我好几次对朋友说起过对于「爱情公寓」的喜爱。这喜爱,一方面来自于它在那段最艰难的时候带来的欢笑,一方面来自它对于「Met your mother」不断的借鉴和赤裸裸的抄袭。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一些美好的故事,由另一拨人重新阐述,这是快乐的累计,更重要的,是直截了当的增加了这些美好发生的机会,从而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我们太需要生命中爱和笑的存在。细想想,你可能会讶异,Ross、Joey、Chandler,Ted、Barney、Marshall,曾小贤、吕子乔、关谷神奇,这些并不相同的人物,却能够毫无违和感的代入一些雷同的片段当中,这是爱与笑缔造的神奇。所以我们并不那么在意,那些故事的原创者是谁,因为这些可爱的情节,其实正来自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