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生于7月4日》:一幕爱国者悲剧
“孩子,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吗?”
“我只想做回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现在还会有谁喜欢我?还会有吗?”
文\和运超
导演:奥利弗·斯通
主演:汤姆·克鲁斯、威廉·达福
类型:传记\战争
片长:144分钟
回味往往感到欲言又止,至少回味《生于7月4日》常常感到这样。
这是一部特令人沉痛的电影,一开始让你觉得像梦境一样跟着小朗尼穿梭在灌木丛,还有和平年代的阳光下,玩着打仗游戏。突然,在美国180周年的国庆游行中,随着约翰·威廉姆斯感伤的音乐,插入一个个老兵们战栗和木然的眼神,马上就让人变得极度感伤,生活在家园的人和经历过战场的人,好像永远无法真正互相了解。
主人公朗尼·科维克的母亲在一家人观看肯尼迪演说时,说她做了一个梦:儿子有一天也对着很多人演讲,说着一件特伟大的事。小朗尼似乎根本就不明白母亲在说什么。只是,他努力想做到父母期望的那么骄傲,打棒球,摔跤……可是很快失败了。导演奥利弗·斯通说,朗尼遭遇的第一次人生打击是承受父母过大的压力,画面切换在朗尼父母脸上时,很明显在给观众暗示这一点。
朗尼的生日是国庆节,很自然就和爱国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主动加入海军陆战队,成为积极爱国的一份子。但尴尬的是他到越南以后,不但没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成就,反而错杀了战友,自己落得终身残疾。影片似乎在用朗尼犯下的杀人错误影射美国发动越战这样一个更大的错误。
朗尼想挽救自己双腿显示了一种骨子里对信念的坚持,但他不知道这是否正确。从医生客观地对朗尼身体情况的解释,说他不可能重新走路。但朗尼坚持要锻炼,结果险些出意外,这表现了朗尼的盲目信念。
回家后,家人和邻居看着朗尼都是一副既亲切又陌生的样子,弟弟和他在饭桌上争吵,朗尼仍然认为“不爱国就该滚蛋!”很快,他获得了英雄一般的待遇,从小时候的看客变成今天的一份子,朗尼坐在敞篷汽车里,听见欢迎的鞭炮声也不自觉的神经紧张。在台上演讲,他流畅地说着谎言,可最终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戛然而止。从这一刻,朗尼开始陷入矛盾……
和战友酗酒回家跟母亲争吵成为朗尼无法自拔的转折点。
他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一直热爱的母亲,也似乎影射自己深深信仰的“祖国”。他为母亲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就是对国家的一切努力。而眼下,他发狂一般的怒吼:“妈妈,从小你就教我要热爱国家,相信上帝,要英勇杀敌,然而,这一切全是谎言,这里没有神,没有国家,只有我该死的轮椅和这根导尿管!”朗尼当着家人的面,从裤子里掏出了导尿管。朗尼甚至歇斯底里的喊着:“生殖器……”这一幕与其说是朗尼在亵渎家庭传统价值观,不如说是一代年轻人和他们的国家之间的互相伤害。对朗尼这一批年轻人而言,原本可以避免发生的战争却使他们付出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代价。而同时,母亲也因儿子的颓废伤残受到很深的伤害。这种互为表里的越战创伤,在电影中巧妙用生活中家人间的毁灭性打击来展现,这一场重头戏撕开了原本温情脉脉的面纱,带来的爆发力简直叫人喘不过气,这就是奥利弗·斯通最经典的带攻击性的电影语言。
朗尼之后去了墨西哥度假,遇见一些也是从越南回国的老兵,其中查理是一个代表,都是坐着轮椅的同伴。朗尼从那里找到人性的释放,满以为妓女可以带来他安慰,甚至是生活里潜藏的一丝希望,但被他亲眼见那女人偷钱包的一幕给打碎了。朗尼的想法完全转变,他回国后开始了自我救赎,去战友威尔森的墓前和家里忏悔和道歉。然后毅然走上反战斗士的道路,直到最后的演讲。
其实威尔森的事没有人揭穿,军队已经把威尔森描述成英勇牺牲的英雄。但朗尼却决定说出真相,即使真相会使自己成为“罪人”,并可能因此而恨他。朗尼面对威尔森家人说出真相后,威尔森的母亲用怜爱的目光看着这个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说:“朗尼,我们了解这么长时间以来,你心中的痛楚、度过的煎熬。”而威尔森的妻子则说:“我不能原谅你,或许上帝会的。”在这里观众似乎感受到了某种超越爱国主义的所谓人性光辉——爱和宽恕。奥利弗·斯通本人则解释:在朗尼本人的书里,他一直想去威尔森家里道歉,但事实上只去了墓前没有到威尔森家里。也就是说,电影里这一幕是出于虚构。可这样一幕更深刻表达了电影所能发挥出的人性深度。
所以,朗尼从“不爱国就滚蛋”的冲动青年变成“假如有人说,不热爱美国的人从美国滚出去,我要说我爱美国,爱美国人民……我们的轮椅是你们阵亡将士纪念日,为什么用催泪瓦斯驱散我们,怕谎言被揭穿!”他成了把“国家”和“政府”两个概念区分开的有理性的人。虽然很难说这样的理性真实性有多少,但这一思想内涵是过去很少有人表达的,奥利弗·斯通不再像《野战排》那样简单地控诉战争对青年人对家庭的打击和伤害,反而进一步揭露爱国主义的道德到底应该是什么,这是他带来的很独特,也很具感染力的创造。尽管《生于7月4日》并没有像3年前的《野战排》那样轰动,但是却是奥利弗·斯通仅次于两年后的《刺杀肯尼迪》以外最优秀和最有深度的作品。
这两部影片很接近,都集中表达了爱国精神而和当前的政府对立,《生于7月4日》完整揭示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刺杀肯尼迪》则是主人公陷入尖锐的矛盾和压力下如何捍卫揭露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不过,在电影的艺术手法上,后者更为杰出和震撼人心。
《生于7月4日》里的焦点自然是汤姆·克鲁斯,他之前完成了《壮志凌云》、《金钱本色》和《雨人》几部广受关注的热门影片,并且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在《生于7月4日》里,则第一次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最后输给了《我的左脚》里更为出色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当然靓汤是不得不服气,丹尼尔的表演几乎是无懈可击的。不过,在靓汤演的几十部电影里,也许这部仍然是他最有魅力的一次表演。所有的精彩都集中在从越南回来,在医院的挣扎,对母亲的咆哮和父亲的感伤拥抱,面对战友亲人的忏悔等等情节都可以看出一个偶像试图蜕变的努力。
《生于7月4日》在导演所谓的“越战”三部曲中是水准最高的,有价值的一点就是这样反思爱国精神虽然有导演本人的主观色彩,但是非常难得和勇敢的,从后面的《刺杀肯尼迪》、《天生杀人狂》也看得出斯通是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只不过他总以很自我的角度来表达这一点,对电影主题和手法也是有益的探索吧。
本文写于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