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斯科塞斯的美国电影之旅

评分:
6.0 还行

分类:纪录片  美国 1995

简介: 在本部纪录片中,马丁·斯克西斯以文森特·明尼里的《玉女奇遇》开场,向我们抛掷导演 详情

更新时间:2020-02-04

马丁·斯科塞斯的美国电影之旅影评:笔记

电影就是疾病。”——弗兰克·卡普拉
导演的两难境地
——古典好莱坞电影是一个由制片人掌握生杀大权的电影制作模式的产物
提及影片:
1952文森特·明奈利《玉女奇男》Vincente Minnelli《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
1946金·维多《阳光下的决斗》King Vidor《Duel in the Sun》
1964塞缪尔·富勒《裸吻》Samuel Fuller《The Naked Kiss》
1958欧文·勒纳《合约谋杀案》Irving Lerner《Murder by Contract》
1947德尔默·戴夫斯《红屋情魔》Delmer Daves《The Red House》
1955菲尔·卡尔森《凤凰城故事》Phil Karlson《The Phenix City Story》
1941普莱斯顿·斯特奇斯《苏利文的旅行》Preston Sturges《Sullivan’s Travels》
1949大卫·巴特勒《感觉好极了》David Butler《It’s a Great Feeling》
1928金·维多《群众》King Vidor《The Crowd》
导演是讲故事的人
——古典好莱坞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电影的类型化
没有故事,就什么都没有。”——拉乌尔·沃尔什
美国的第一个电影大师格里菲斯就是一个讲故事的大师。美国的电影制作者对电影如何叙述故事的兴趣远远大于其怎样反映现实的兴趣,因此纪录片在美国的电影工业早已被边缘化,而好莱坞也成为了一个制作娱乐商品的基地,类型电影应运而生
我是约翰·福特,我拍西部片。”——约翰·福特
提及影片:
1903埃德温·鲍特《火车大劫案》Edwin S. Porter《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41拉乌尔·沃尔什《夜困摩天岭》Raoul Walsh《High Sierra》
1949拉乌尔·沃尔什《虎盗蛮花》Raoul Walsh《Colorado Territory》
(1) 西部片The Western
西部片从西部神话中的圆满道德世界、让人同情的亡命之徒变为饱经风霜、需要被人理解的慈祥父辈,再到阴冷、恶毒、正邪难辨的主角、暴力的因果无意义循环,约翰·福特的三部电影为我们展示了这个虚构的西部世界在银幕上的变迁;除此之外,《左手持枪》则为我们展示了西部世界中疯狂、无因反叛的年轻人形象,《不可饶恕》则启发我们用类型电影探讨社会问题的可能
提及影片:
1939约翰·福特《关山飞渡》John Ford《Stagecoach》
1949约翰·福特《黄巾骑兵队》John Ford《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1956约翰·福特《搜索者》John Ford《The Searchers》
1950安东尼·曼《复仇女神》Anthony Mann《The Furies》
1953安东尼·曼《赤裸的马刺》Anthony Mann《The Naked Spur》
1957巴德·伯蒂彻《西部警长》Budd Boetticher《The Tall T》
1958阿瑟·佩恩《左手持枪》Arthur Penn《The Left Handed Gun》
1992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可饶恕》Clint Eastwood《Unforgiven》
(2) 强盗片The Gangster Film
早期强盗片描写的多是恶劣社会环境下被迫犯罪的青年,这些坏人是值得同情的,他们是受害者。而在禁酒令时期(1920——1933)兴起的强盗片则显得更加没有秩序、反道德、对生命冷静客观的漠视,甚至在霍华德·霍克斯的电影里还经常出现喜剧段落。这些主要依靠观众对观看违法和暴力行为的期待而产生的强盗片,塑造了全新的、迷人的犯罪分子形象,叙述了这些移民在虚假的美国梦中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提及影片:
1931威廉·A·韦尔曼《国民公敌》William A. Wellman《The Public Enemy》
1912大卫·格里菲斯《佩吉巷的火枪手》D. W. Griffith《The Musketeers of Pig Alley》
1915拉乌尔·沃尔什《新生》Raoul Walsh《The Regeneration》
1932霍华德·霍克斯《疤面人》Howard Hawks《Scarface》
1939拉乌尔·沃尔什《咆哮的二十年代》《The Roaring Twenties》
二战后,强盗片变成了黑帮片,个人暴力的肆虐变成了社会暴力的横行。
提及影片:
1948拜伦·哈斯金《天涯独行》Byron Haskin《I Walk Alone》
1948亚伯拉罕·鲍伦斯基《痛苦的报酬》Abraham Polonsky《Force of Evil》
1967约翰·保曼《步步惊魂》John Boorman《Point Blank》
1972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Francis Ford Coppola《The Godfather》
(3) 歌舞片The Musical
巴斯比·伯克利(Busby Berkeley)将歌舞片变成了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他意识到了电影音乐剧与百老汇的舞台音乐剧的不同,即电影音乐剧只用摄影机在看,因此在电影音乐剧也就是歌舞片中,摄影机本身也应该是舞蹈的一部分。早期的多数歌舞片具有逃避主义色彩。
到了1944年的《相逢圣路易斯》,歌舞片不再以百老汇为背景,其中的歌舞段落也变得如同呼吸一样自然,观众似乎已经主动的接受了这样的变化。
二战之后,歌舞片跟强盗片和西部片一样,也渗入了一些黑暗的因素。
50年代早期,歌舞片的拍摄达到了顶峰。
提及影片:
1933巴斯比·伯克利/茂文·勒鲁瓦《1933年淘金女郎》Busby Berkeley /Mervyn LeRoy《Gold Diggers of 1933》
1933巴斯比·伯克利/劳埃德·培根《第四十二街》Busby Berkeley /Lloyd Bacon《42nd Street》
1933巴斯比·伯克利/劳埃德·培根《华清春暖》Busby Berkeley /Lloyd Bacon《Footlight Parade》
1944文森特·明奈利《火树银花》Vincente Minnelli《Meet Me in St. Louis》
1949迈克尔·柯蒂兹《梦中情》Michael Curtiz《My Dream is Yours》
1953文森特·明奈利《蓬车队》Vincente Minnelli《The Band Wagon》
1952斯坦利·多南/吉恩·凯利《雨中曲》Stanley Donen/Gene Kelly《Singin’ in the Rain》
1954乔治·库克《一个明星的诞生》George Cukor《A Star Is Born》
1979鲍勃·福斯《爵士春秋》Bob Fosse《All That Jazz》
导演是魔术师
——古典好莱坞电影就是技术主义电影
美国电影在技术层面上革新了电影语言、定义了电影的发展方向,剪辑的使用(10年代)使电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声音的运用(20年代末30年代初)使电影的视听语言更加完善,三带染色法的运用(30年代中期)为电影带来了色彩,宽银幕的制式(50年代中期)使银幕更加接近人眼的视域,电影一步一步更加接近现实
(1)在早期电影的创作实验中,剪辑(Editing)使电影从制作变成了艺术。
格里菲斯发明了电影的准则。”——琼·克劳馥
提及影片:
1928巴斯特·基顿《摄影师》Buster Keaton《The Cameraman》
1915大卫·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D. W. Griffith《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大卫·格里菲斯《生死时速》D. W. Griffith《Death’s Marathon》
1914乔瓦尼·帕斯特洛纳《卡比利亚》Giovanni Pastrone《Cabiria》
1916大卫·格里菲斯《党同伐异》D. W. Griffith《Intolerance》
1923塞西尔·B·戴米尔《十诫》Cecil B. DeMille《The Ten Commandments》
1949塞西尔·B·戴米尔《参孙和达莉拉》Cecil B. DeMille《Samson And Delilah》
1956塞西尔·B·戴米尔《十诫》Cecil B. DeMille《The Ten Commandments》
1927F. W. 茂瑙《日出》F. W. Murnau《Sunrise》
1927弗兰克·鲍沙其《第七天堂》Frank Borzage《7th Heaven》
(2)有声电影时代到来,一些导演依旧在反抗使电影变得呆板的初期有声技术,并使声音成为电影中一个独特的叙事元素
提及影片:
1930克拉伦斯·布朗《安娜·克里斯蒂》Clarence Brown《Anna Christie》
1930乔治·W·希尔/瓦尔德·温《牢狱鸳》George W. Hill/Ward Wing《The Big House》
1932霍华德·霍克斯《疤面人》Howard Hawks《Scarface》
(3)三带染印法彩色技术的运用使电影拥有了色彩,情节剧中的光彩更甚,颜色自身也拥有了其表意能力
提及影片:
1945约翰·斯塔尔《爱到天堂》John M. Stahl《Leave Her to Heaven》
1954尼古拉斯·雷《荒漠怪客》Nicholas Ray《Johnny Guitar》
(4)宽银幕制式的出现使电影的表现空间更有层次、更加真实,尤其是史诗片
提及影片:
1953《圣袍千秋》Henry Coster《The Robe》
1955伊利亚·卡赞《伊甸园之东》Elia Kazan《East of Eden》
1958文森特·明奈利《魂断情天》Vincente Minnelli《Some Came Running》
1955霍华德·霍克斯《金字塔》Howard Howks《Land of the Pharaohs》
1964安东尼·曼《罗马帝国沦亡录》Anthony Mann《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5)电脑合成技术的运用使电影往新的形式发展
提及影片:
1968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Stanley Kubrick《2001:A Space Odyssey》
导演像走私犯
——古典好莱坞电影中独特的影像风格
(1)在B级片中制片公司对导演的约束和限制较少,好莱坞电影最大的创新以及影像实验都在其中
提及影片:
1942雅克·特纳《豹族》Jacques Tourneur《Cat People》
1943雅克·特纳《与僵尸同行》Jacques Tourneur《I Walked With a Zombie》
(2)好莱坞的外来者(尤其是为躲避二战而来到美国的电影人)为好莱坞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提及影片:
1948马克斯·奥菲尔斯《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Max Ophuls《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1945弗里茨·朗《血红街道》Fritz Lang《Scarlet Street》
(3)黑色电影作为一种美学运动
街道上尽是比夜晚还要黑暗的东西。”——雷蒙德·钱德勒
黑色电影首先是一种风格,它是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结合,即真实外景地(街道)拍摄与高反差打光(黑暗与阴影)所营造出来的影像风格;其次它充斥着一种宿命论式的悲观论调,即普通人也有成为罪犯的可能。黑色电影的电影内容透露出美国城市生活的黯淡无光,这里面的居民是堕落的中产、私家侦探、腐败的警察和蛇蝎美人,它迫使你进入一场又一场的犯罪行为之中,感受这个社会中的性与道德不断堕落的过程
提及影片:
1945埃德加·G·乌默《绕道》Edgar G. Ulmer《Detour》
1944比利·怀尔德《双重赔偿》Billy Wilder《Double Indemnity》
1954安德烈·德·托特《警网重重》André De Toth《Crime Wave》
1950艾达·卢皮诺《骇人听闻》Ida Lupino《Outrage》
1950约瑟夫·刘易斯《枪疯》Joseph H. Lewis《Gun Crazy》
1947安东尼·曼《T人》Anthony Mann《T-Men》
1948安东尼·曼《不公平的遭遇》Anthony Mann《Raw Deal》
1955罗伯特·奥尔德里奇《死吻》Robert Aldrich《Kiss Me Deadly》
*特别提及摄影师约翰·奥尔登(John Alton)及其作品:
1947安东尼·曼《T人》Anthony Mann《T-Men》
1948安东尼·曼《不公平的遭遇》Anthony Mann《Raw Deal》
导演应打破旧习
——古典好莱坞电影中的叛逆者们
(1)麦卡锡主义时期的变化
50年代深陷麦卡锡主义和冷战思维的好莱坞,产出了一批夹带自己私货、用各种隐喻表达导演自己思考和态度的电影,这一时期的好莱坞电影开始变得更有内涵,随后好莱坞在电视的冲击下逐渐走向衰落
提及影片:
1954艾伦·德万《银矿》Allan Dwan《Silver Lode》
1955道格拉斯·瑟克《深锁春光一院愁》Douglas Sirk《All That Heaven Allows》
1956尼古拉斯·雷《高于生活》Nicholas Ray《Bigger Than Life》
1958塞缪尔·富勒《四十支枪》Samuel Fuller《Forty Guns》
1953塞缪尔·富勒《南街奇遇》Samuel Fuller《Pick up on South Street》
1963塞缪尔·富勒《恐怖走廊》Samuel Fuller《Shock Corridor》
1962文森特·明奈利《罗马之光》Vincente Minnelli《Two Weeks in Another Town》
(2)贯穿始终的现实主义倾向
格里菲斯、施特罗海姆、威尔曼的电影站在现实主义的角度上反抗好莱坞电影的梦幻气质
提及影片:
1919格里菲斯《残花泪》D. W. Griffith《Broken Blossoms/The Yellow Man and the Girl》
1927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结婚进行曲》Erich von Stroheim《The Wedding March》
1932罗兰德·布朗《苦狱公路》Rowland Brown《Hell’s Highway》
1933威廉·A·威尔曼《路边的野孩子》William A. Wellman《Wild Boys of the Road》
1933威廉·A·威尔曼《英雄何价》William A. Wellman《Heroes for Sale》
(3)激进的叛逆者们
施登堡站在制作精致艺术品的角度上反抗当时电影的流俗气质;奥逊·威尔斯将实验手法带入主流电影的拍摄之中;卓别林的电影反抗当时美国孤立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卡赞的电影反抗当时的审查制度
提及影片:
1934约瑟夫·冯·施登堡《放荡的女皇》Josef von Sternberg《The Scarlet Empress》
1941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Orson Welles《Citizen Kane》
1942奥逊·威尔斯《伟大的安巴逊》Orson Welles《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
1940查理·卓别林《大独裁者》Charles Chaplin《The Great Dictator》
1951伊利亚·卡赞《欲望号街车》Elia Kazan《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1954伊利亚·卡赞《码头风云》Elia Kazan《On the Waterfront》
(4)在叛逆者们的冲击下,一个新的好莱坞
以下这些导演身兼制片人、导演和编剧,在五六十年代开始创作题材更具争议、更加挑战公共道德的电影。而到了六十年代末,拍片所必须遵守的守则基本已经消失,《雌雄大盗》为它敲响了丧钟。从此,银幕上的性与暴力不再受限,好莱坞的古典时期已经过去,一个新的好莱坞即将诞生
提及影片:
1954罗伯特·奥尔德里奇《草莽雄风》Robert Aldrich《Apache》
1955理查德·布鲁克斯《黑板丛林》Richard Brooks《Blackboard Jungle》
1953拉斯洛·拜奈代克《飞车党》Laslo Benedek《The Wild One》
1962奥托·普雷明格《华府千秋》Otto Preminger《Advise&Consent》
1965斯坦利·库布里克《光荣之路》Stanley Kubrick《Paths of Glory》
1958罗伯特·怀斯《我要活下去》Robert Wise《I Want to Live!》
1953奥托·普雷明格《俏女怀春》Otto Preminger《The Moon is Blue》
1955奥托·普雷明格《金臂人》Otto Preminger《The Man with the Golden Arm》
1957亚历山大·麦肯德里克《成功的滋味》Alexander Mackendrick《Sweet Smell of Success》
1961比利·怀尔德《玉女风流》Billy Wilder《One,Two,Three》
1967阿瑟·佩恩《雌雄大盗》Arthur Penn《Bonnie and Clyde》
1962斯坦利·库布里克《洛丽塔》Stanley Kubrick《Lolita》
1975斯坦利·库布里克《巴里·林登》Stanley Kubrick《Barry Lyndon》
1968约翰·卡索维茨《面孔》John Cassavetes《Faces》
1963伊利亚·卡赞《美国,美国》Elia Kazan《America,America》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19 BT影视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