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全片电影感较少,感受最明显的是人物逼仄的空间,如同学区房压抑了人的生存,“赢在起跑线”的教育理念挤压着当代父母,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那这些理念是正确的吗?导演未给出回答,加上片尾以新闻采访的纪录片形式展示,全片浓重戏剧化展示了当下突出的社会现实议题之一“教育”。片中一位温文尔雅的教授在学区房、子女教育、父母担当的压力与逼迫下,丧失信用、家庭婚姻、社会礼仪,以及最后的人格尊严,浑然变成一位毛毛躁躁、慌慌张张、与学生“自由恋爱”的负面形象。导演着重展示了社会问题对一个人的负面影响,从一个人牵扯出一堆的社会关系,洞见社会利益与世情。在一次次戏剧化的矛盾冲突的集中展示之后,从看中学区房,幼儿园淘淘砍人,筹钱,卖房,合同签约,市场坐地起价,合同违约,在法律事务所的纠纷达到高潮。时间、金钱、担忧、期盼压垮了人性。傅老师往牛阿姨脸上泼的一杯水,是人物形象的彻底倒塌。这包括之前撞倒外卖小哥的车,没扶好头也不回,反被扣一盆方便面。于细节处浓墨重彩中国现世的焦虑。
故事临近结束时,给出的字幕引导观众的思考,傅老师能成功买到学区房吗?孩子能拥有更好的教育吗?他和航航短暂的欢娱能使他快乐吗?那一束光打在傅老师的脸上、身上,以俯拍的镜头展现傅老师诧异的深情,还有倾洒而下的树叶,配合升格的效果。人物看上去好像是觉醒了。但在故事结尾,导演也没展示他和航航的关系,他和前妻的关系怎么样了。他接到了牛阿姨电话的盛情邀请、孩子的成功过户,戏剧化的是那么费劲吧啦地争取到的学区房,却不划成华明小学了。影片戛然而止,全景式地展现买学区房的奇葩事件。影评的主题既是当下的中国表达——教育难的社会问题。
视听语言方面,多食用大景别,人物的中近景,反映出现实空间对人性的压迫,以及人物的内心的逼仄。导师字幕的倒计时未体现出十足的紧张感,主要是在最后交易前3个多小时中达到高潮。手持摄影跟了三个人物,一个是毛豆带傅老师进弄堂,一股市井气与未知感,观众能预见在那样的街景中,学区房的质量与坏境。第二个是牛阿姨带傅老师回家,营造探索保姆家境的未知感。第三个是跟拍傅老师猛追带走合同的牛阿姨,这次的颤动的幅度最大,略带杂乱,甚至有一些整体影像风格上的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