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从《渴望》到《那时风华》知青题材虽然有共通性,但由于导演不同、编剧不同,在视听风格上也就呈现截然不同的特征。前者是回味无穷的那段岁月,后者是热血沸腾的无悔青春。
在今天上映的电影《那时风华》以口述旁白为叙述线索的方式,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年轻的知青们响应毛主席号召从城市奔向农村,用旺盛的青春热情战天斗地,经历了无法想象的恶劣环境,把沙漠终于变成了绿洲。”这段知青岁月有他们的激情壮志,也有热血动人的爱情故事。
电影从一开始就展现了原生态的知青生活,埋下了“特殊”历史记忆的故事线。林场的知青在新环境中不断的自我进行调整,尽管劳作很辛苦,但有浪漫青春。休息之余,有人喜欢拉马头琴,有人擅长画画;有人性格开朗,有人腼腆,有人直爽,有人奔放,开镜铺陈出一种清新唯美的乡村图景,让人心情愉悦。这样的美化设计不是为了消除时代的伤痕,而是为了激活大家了解那段同吃、同睡、同劳动,共荣辱的知青岁月,进而让年轻观众感受这个岁月的群体经历。
《那时风华》以四个不同青年传递了三段不同的爱情观,其中唐学燕和苏铁是知青群体里最充满奋斗精神的一对,也是最坎坷的CP。他们身上不仅有小情小爱,也有大义大爱。最让人感动的是唐学燕向苏铁求婚那段情节,他陷在危难时,人生充满沮丧,她手捧着一双绿胶鞋,霸气宣布:我们要在一起,要结婚。唐学燕身上纯洁的天性成功突围了被批斗的压抑气氛。她与李建设的自私爱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为了争取爱情可以奋不顾身,后者为了争取爱情可以不择手段,自此每个人的命运都有了裂痕,单纯的爱情慢慢的放在了大潮流的胁裹下。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爱情是一种情怀,也具有着集体意识的社会性。历史的某个十年,爱情的表达成为禁区,而今随着时代审美的进步,我们已经可以随意聊爱情。片中,舒亚和郑百团的爱情虽不像唐学燕苏铁那么坎坷,却同样深情、含蓄、真挚,充满故事性。尤其是舒亚知道郑百团的腿不能再恢复后仍坚持守护他,用绚烂的青春画出了动人的色彩。当舒亚爬上梯子拉上电线后,她突然腿上出血难产了,风雪中的她能否坚持到最后?你猜!
看着舒亚跳舞那段,我想起了享誉全世界的女生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前看到的舒亚是一个低血糖并时不时靠吃糖缓解不适的无害女青年,而她在雪中跳舞那段梦似真的,或许这才是她心中真正的灵魂。至于她究竟会不会跳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颗心曾经织热过,燃烧过。我羡慕这代年轻人,羡慕她们为理想的魄力、为爱情的勇气,这是历史最特殊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具有青春烙印的年轻人。这对CP演绎了爱情可以战胜一切的伟大力量,在这个初雪纷扬的10世纪最后一个冬天,投下了青春的纯爱炸弹。
除了这一代人的爱情以外,电影还以两个时空的并行穿插了三代人的爱恨情仇和林杨数十年的家族情缘。电影主题并没有因为爱情的磨难而显得悲悯,反而让人看完心中满满都是正能量。现场有看完的观众说:“很久没看见过像他们这样的爱情了,无怨无悔。它也有梦,也有痛,但它不拘泥于人的丧失感,而是让人产生一种勇敢迈向未来的再生力。”《那时风华》不是一个典型的青春爱情故事片,它的人生梦想和爱情力量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它重塑了一个接近新时代审美的知青爱情故事,在表达富有深意过去的同时,也让观众感受了什么叫真正无悔的热血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