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这部电影灵感取自当年“六女上坝”的真实故事:为响应国家号召,六位年轻姑娘主动请缨,放弃高考,怀着壮志雄心毅然奔赴塞罕坝,为祖国的绿色事业奉献出宝贵的青春年华。
《那时风华》其实讲述的是一段有着“父母”烙印的青春爱情:一群以郑百团、唐学燕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和以苏铁为代表的林业工人们,怀揣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伟大理想,驻扎进了天寒地冻的塞罕坝。
这是一段残酷自然环境和人类超凡力量抗衡的故事,之所以令人钦佩,大自然残酷比想象的还要艰苦百倍。电影里,不到20岁的女孩子们和男人一样战严冬、斗酷雪。没有暖气没有空调没有暖宝宝,再硬实的身体在那样的环境里,没有不落下病根的。从坝上到天漠,从黄沙漫天到冰天雪地,历尽艰辛也毫无怨言。
看到电影的时候就唤起童年时,母亲给我讲过的她的青春岁月。同样是林场,同样是会遇到风暴野兽,同样是女人无法生存的艰苦岁月。虽然不曾亲见,但电影里展现的场景,就仿佛母亲讲述的青春再现。那时候的林场人就是那样执着坚持和敢于面对。他们把不毛之地变成了高原绿洲,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整部电影是以当代护林人后代的角度去讲述这个故事。不仅仅是用怀旧追忆那份峥嵘岁月,同时也是一个兼具国际视角讲述的中国故事,这是以往年代电影里不多见的表现方式。
也是在塞罕坝精神的见证下,他们相识相知、不离不弃,唱响了一曲萦绕青春与梦想的动人恋曲。
城里来的女青年唐学燕与苏铁情投意合,可惜遇到群狼的苏铁失去来生命。唐学燕为苏铁坚守林区,为战友坚守友情。电影的男主角郑百团热情、积极但在失去一条腿后命运发生改变,变得支离破碎、而更多是无奈。电影留给郑百团的镜头不多,但只要抓住他就一定在表达些什么。演员刘之冰扮演老年郑百团,和儿子刘思博饰演同一个人物。很多外在的动作和内在的情绪两人足够像,看着让人放松。
这部电影中记录属于“父母爱情”的回忆和冲动,也给予了我认同感和归属感。这部电影对于我的意义,用俗气的话说就两个字,爱情。
或许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生存环境,又或许由于当时的文化氛围思想潮流,但为所有人感动的永恒,就是令人动容。这部剧有魅力的一点是,你感受其中情感是不间断的,慢慢的深有体会,直至最后爆发,打开了你泪腺的闸门。
爸妈们的那贫贱中的爱情,似乎远比今天的浪漫。父辈年代的爱情、这份感情更加细腻,生活的近乎真实的呈现,80、90后不仅了解了一段历史,也读懂了父母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