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个人纪录片式的拍摄,营造了一种生活、现实本身的真实感。
片中郭书记表现自然,不打官腔,不避讳敏感问题,举手投足展现出了个人的喜怒哀乐(似乎没有怒),树立了“有作为、工作狂、亲民”这样的人设,更加强化了这种真实感。
“执政痕迹”外,有很多观众察觉到了郭书记“表演痕迹”,因为,这部片子似乎故意留下了很多虚虚实实的细节。
郭永昌,男,1963年4月出生,西南政法大学79级校友,1997年7月任漯河市源汇区区长(34岁县处),2001年4月任源汇区区委书记,2004年4月任河南信阳常委、固始县书记(41岁副厅),2008年2月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信访局副局级信访督查专员(45岁副厅),2009年5月被双规。(履历来自网络)
故事发生在2008年春节前夕,即将离任的郭书记。
1. 所谓“退居二线”,恐怕是暴风雨即将来临。
45岁的书记,政治生涯的壮年期,被安排进入省人大任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这不是重用,也非提拔。
在离别宴会上,女前辈看似祝贺,却是安慰与自嘲:“组织不会亏待你的,我在人大岗位上十七八年了,组织也没亏待是吧?!”
2. 自称“不懂为官潜规则”,实际上游刃有余。
不懂潜规则的书记,让秘书退钱,连钱是谁的都记不清楚了,“都要退给本人,我走了后退”。
郭书记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据公开资料:
刘炳旺(漯河市原市委书记),收受贿赂363.25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392.8万元,一审被判17年。
郭永昌20岁参加工作,有能力、有魄力,34岁担任漯河市源汇区区长。2001年年初,刘炳旺要出国考察,希望进步”的郭永昌找朋友帮忙兑换1万美元,送到刘炳旺的住处。
2001年4月,郭永昌顺利接任源汇区区委书记。按照郭永昌的说法,没有刘炳旺的同意,他不可能接任区委书记。
为了表示感谢,也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得到刘炳旺更多的支持,2002年春节前,郭永昌又给刘炳旺送去2万元人民币。转过脸,郭永昌就安排下属找票冲账了事。
同年,刘炳旺的女儿生孩子,看准时机的郭永昌再次送上3万元人民币。
随后几年逢年过节,郭永昌陆续又送给刘炳旺5万元人民币。
经查实,2000年到2006年期间,刘炳旺利用职务之便,在郭永昌的职务提拔中给予关照,先后6次收受郭永昌贿赂共计10万元人民币、1万美元。
郭书记绝非"不懂潜规则",甚至是非常熟悉潜规则。我相信郭书记是有能力的干部,区区个位数是买不到县官的。即便是一个有能力的干部,也需要面对这样的潜规则,才能走的更远一点。
从时间线上来说,前上司刘炳旺于2008年5月被有关部门双规。在更早的时候,郭书记应就已察觉到了危机的到来,而身边的同僚未必知晓他即将到来的命运。
2008年2月的调职前夕,郭书记所做的,是试图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郭书记谈及固始的工作经历,数次眼含热泪。对于一个即将升迁的人来说,作为观众大概率会认为这是逢场作戏,但结合前文背景,郭书记可能真的是有感而发,将固始视为自己政治上的终点,将老前辈、同僚对自己的认可视为真正的价值。
3. “县长官太小,太累” VS “县太爷,就是爷的这个感觉”
片子前后,对于自己的职位,郭书记有两种不同的感慨。其一是“县长官太小,太累,看起来权力很大,管着165万人,省里来个副处都要伺候着”,其二是,“县太爷,就是爷的这个感觉。下去检查,警车开道。而北京发改委交通司副司长,说话牛的不行,但是吃饭都得打包,打完包推破自行车走了”。
片子提供了许多诸如此类的反差。比如乡镇干部喝什么酒,在公开会议上,“有些干部喝酒必喝茅台五粮液,抽烟必抽软中华。这个标准高了。”然而,觥筹交错间,书记喝的就是五粮液。
4. 信访接待工作获得锦旗 VS 讨薪工人堵路,“郭书记的话算个屁”
郭书记多次批条子、接待上访,试图解决的农民工欠薪问题,然而却在离任前被讨薪工人堵路:XX老板说“郭书记的话算个屁”。
多大程度上解决了工人的问题?在片尾,这是一个未知数。
5. “不作为是最大的贪腐”
网络上至今流传着郭书记在任时的几篇访谈,金句频出。“人是最重要的金矿,叫做人矿”,“不作为是最大的贪腐”等等,都体现出了郭书记作为曾经的高考状元,西南政法老三届高材生的见地。
据互联网资料,郭书记出狱后的几篇文章《关于房子》《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可以为大家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郭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