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二季

评分:
0.0 很差

分类:真人秀  中国大陆 2021

简介: 该节目是由芒果TV自制的一档关注30+女性成长、鼓励女性勇敢追梦的励志综艺。30 详情

更新时间:2021-01-23

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二季影评:争奇斗艳又一年,内卷何时了?乘风破浪没看到,摧残真不少。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加一减三(ID: jia1jian3)】

摘要:准备好了吗?请开始你的表演

1、可能乘风,未必破浪

随着第一季《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的诞生与选拔,三十加的一票姐姐们出道一年多,没见搞出什么大的名堂,这第二季又已经来了。

在娱乐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堪比科技圈软件、手机的迭代速度的前提下,群体大娱乐的概念和产业形式从早期的显露端倪到现在的愈演愈烈,几乎是一发不可收拾。

早期开始的群体选秀,到后来的跨界反串,进而导师分组,再到现在宣传的重新定义“传统概念”(比如什么是大龄的姐姐,什么是好演员等等),甚至超越一些既有理念,娱乐产业的理念确实是在不断演进。

整个行业早已经不是简单的靠一首歌、一部剧、一个角色就能称霸的时代了。甚至可以说光有前面那些,根本不足以保证自己能在娱乐行业中引领和保持热度,更遑论跻身C位。每一场娱乐的盛宴都需要也必然会有资本的布局与参与。

在这样浩浩汤汤的娱乐潮流裹挟与发展之下,起了风浪倒是真的,但能不能乘风还得看自己的本事和运气,而破浪基本是不可能。最多是打破一下自己的固有形象和人设,或者说在这样的重新定义的概念背景和节目的加持下(严格上讲可以称其为通道),多展现一下自己的其他面向罢了。

任何试图破除资本定义下的娱乐产业的浪,可以肯定的说,都是妄想!这些姐姐们若真想破浪,未免想多了、稚嫩了,若真想破浪那就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

2、竞演类节目的“内卷化”

此部分从外部娱乐产业制作逻辑,内部参与者演员的自我认知和互动,第三方观众的作用,三个层面通过《浪姐二》作为例子进行拆解和分析,以揭露其”内卷化”的本质。

2.1节目的诞生逻辑

回到《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节目本身,这类节目之所以好看、能吸引关注,最重要的是它整个制作过程精准的抓住和塑造了群体的观看心理。

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这个问题的答案俗语早就告诉我们,「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内容」,越是这样的内容越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大家的兴趣越大,越容易陷入其中。

古罗马的竞技场,拳击的擂台,赌马的赛场,德州扑克的赌台,电子游戏的设置这种种形式都遵循着「对抗-压力-变强或死亡二选一-变更强-再对抗-涅槃重生」,这样的反复的进行练级升级的过程。既帮助人释放对抗的内在荷尔蒙,又可以以一种安全的位置来观摩的和品评这些在竞技场中已经开始逐步物化的人和动物。(现代娱乐圈竞技舞台上的艺人和古罗马竞技场里的动物没什么区别,人的本质属性其实也是动物)

以对抗内容吸引人关注为核心,以包装概念,重新定义传统为思想起点,以PK淘汰为具体表现形式」,在从精神(以颠覆原有传统定义,撕破固有标签来实现精神上刺激人的关注)到具体争个胜负的表现形式(以理想化的出道目标为引子进行,分组互相挑战的斗争化表现形式来刺激人的羞耻心并引发胜负欲)双重刺激的作用下,人们几乎是难以避免被分散掉一部分注意力的。

在这个简单而实用的框架之下,随节目制作的节奏安排和表达目的,可以随意进行调整和调度。具体点说就是节目制作方,可以在此框架下把握整个节目的走向和节目所需要的引爆点的输出。

节目节奏太平了,需要炸点,那安排一些对抗和撕逼吵架(美其名曰探讨交流)。

节目节奏太快了,有了恶趣味,人们群众不满意了,那放缓一下节奏,安排一些姐妹情深,哭哭啼啼(各种为了理想感动了自己,为了目标拼死拼活的不睡觉,姐妹之间互相鼓励团魂等等的情节开始出现就为此服务)

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涵盖上述所有这些元素和内容且平衡的比较好的节目才是一档成功的娱乐节目。

基于此逻辑,撕逼不要紧,关键是要和探讨形成交集或者在后者的前提下进行掩盖,煽情无所谓,关键是要和团魂紧扣在一起或者在后者的包装下进行哭哭啼啼,感动自我。达到了平衡节目就成功了一多半!

但是这里面有个难以控制的点就是这些手段和形式所产生的效果是有一个天花板的,即有一个可以预期的上限,若达不到怎么办?或者有了漏出和意外怎么办?

很多热搜的所谓幕后节目爆料的视频和音频等大量流传的现象就是这种漏出和失控行为的体现,这样的内容暴露的都是关于节目本身的更多的已经趋于极限发掘的种种不良现象,直白点说把艺人作为机器进行无限制的压制和压榨,并采取某种近乎于暴力的形式进行利用就是体现,甚至其他的种种的变种形式也是这一个思维主导下的原因(比如说浙江卫视曾经的竞技节目强度过大导致艺人死亡事件就是这一体现)。

2.2参演者的自我想法

参与者一旦参与这类节目,进入这个场域,就已经开始了竞争和零和博弈的过程。描绘的美好一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艺人们开启了一场「娱乐圈竞争版的现代红楼梦之旅」

大家看似参与的是蜕变的过程,不如说是开始扭曲自己变成试验所规训的小白鼠的过程。

这个过程怎么解释?

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在宣传起点上,节目是以打破既有标签,重新定义人生为起点尤其是迎合三十加的大龄女青年的某种痛点和梦幻点。

在女性主义思潮和女权主义崛起的今天,女性们有一股再创人生辉煌和重整世界、社会格局的一种潜在的必然力量,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主要是一些精英化白领化的大龄女性,总是有一种人生尚未得志就老了的遗憾心理,总是希望获得某种再造重来似的补偿,小奶狗的男明星如此获得老阿姨的欢迎就是这一心理和思潮的最典型的体现。于是为了迎合这样的思潮,节目打出的口号,都是重新定义,打破标签,乘风破浪第二春的这样的逻辑。

这个起点和逻辑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可怕的地方在于,你所采取的展现女性多元化的这个表现手段上。

在看似在打破传统对女性主义和女性标签化的认识,在迎合某种女权主义崛起的思潮的同时,节目制作的底层逻辑仍是有的竞争模式、甚至是更残酷残忍的模型,这模式本身就带有束缚性,是应该被讨伐的对象。

试问旧有的体制和制度怎么可能运行好全新的标准和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贼喊捉贼的套路和伪精致,甚至可以说是某种欺骗。

于是我们就会不自觉的陷入某种怪圈和走向某种除魅化的结果与结论,本来是一档宣扬新女性、新可能的节目,结果又变成了换汤不换药的选秀出道的模式。当观众看破、看透、看腻了这一套路,节目基本上就宣告了死亡,其产品周期也就结束了。

另外一个可以佐证上述观点的论据是:最后能出道的人,搞来搞去还是要唱跳俱佳的全能冻龄女孩为好。

说的直白点就是那些驻颜有术的、能折腾的才是最好被选中的对象。试问老一点的艺人和年轻人到底谁能折腾?还是年轻人能折腾吧,说句可能略显悲哀也比较时髦的话:老的和小的PK,时间总是站在小的一边。

节目最后选出的可以有岁数上年龄大的但是绝对不会有皱纹多的,现在就可以进行一个肯定性预测,那什么那英、金巧巧、程莉莎之流必然都是炮灰,倒不是说他们没实力而是皱纹真的略显多了一些,保养的足够好了和普通人比,但是在娱乐圈他们就是垫底的货。

反之杨钰莹、左小青、董洁、董璇之流保养的更好,基因决定论基础上更驻颜一些这样的角色会走的更远。

颜值就是生产力无须怀疑,是永恒的真理

这个结论的产生就是源于规则已经提前预设了,出道选择的目标对象和要求已经是固定死的了,这些明星来的过程虽然是自我多方面的展示,但是最后出道的标准却是严苛的唯一的甚至的陈旧的和毫无创新的,于是前面的表演过程就成了老年人死命的再演绎年轻人出道所要求的那一套,最后选出几个稍微不那么老的符合年轻人选秀出道标准的人来出道,发现了吗?

这里面的矛盾和相悖之处,思想起点先进,但是竞争手段和达成要求陈旧落后,最后这个体验过程势必就是对女人们的扭曲和反向塑造,本来这些人其实已经是精彩的人生了,结果被一个所谓的打破自我的噱头又重新按压进入本就只适合年轻人的试验场,又把自己按照年轻艺人的标准重新扭曲压缩一便,这为了达到出道的要求,这本身就是对所谓的最开始的出发点的背离和抛弃,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重新定义三十岁的可能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和伪命题。甚至是对女性主义思潮的某种不仁道的利用和解构。

在这个意义上,又再一次强化了原来的固有观念和传统,世界是你们,也是我们的,但终究到底是属于年轻的女孩的,你老了,三十加了看个乐子就完了,该回家看娃看娃该做饭做饭就得了,什么精致主义的新人生啊,都是扯淡罢了!

所以内卷才是这类节目的本质,才是屡试不爽的套路!

另一个方面,在全社会集体进入快餐时代的大背景下,集体焦虑本就已经开始稀松平常,而女性作为焦虑的主体更是“焦虑”这一词汇的最敏感人群和最主要的承担人群,这既有时代所折射于个体的不可扭曲的时代原因,也有作为女性群体自身的原因。在被塑造的同时,女性也不甘于被塑造,于是外在和内在形成了拉扯和对抗,在塑造与反塑造中焦虑必然诞生和发展,节目的出发点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是个好事,但是其可怕之处在于如果引导不好,会产生反向的混乱效果,启蒙不好的结果可能是暴乱。

事实上,我们过分苛求节目来担当这样的社会教化和引导的责任也是比较过分的,但节目本身还是应该进行更多的深耕发掘,而不是流于某种口号和炒作。这样的后果就是对女性焦虑主义看似「给与了某种虚假的解药,产生了某种奶头乐的按摩疗法,但实际上却是麻痹了女性群体」。

结果好心办了坏事,良好的意愿产生了恶化的效果!这才是管理部分和制作单位最应该把握的尺度和需要多研究之处。

2.3节目互动过程所呈现的虚伪展现

艺人明星们一旦开始进入节目,摄像机其实就已经开始捕捉那些用来加工的素材,他们就已经成为试验或者婉转点说节目构成的一部分。

基本上都是按照既定的可预测的套路逐步展开,或者说节目组给大家早已经挖好了一个又一个的坑(或者叫挑战和展现机会也许更符合中性的表达一些),以此来测试或者捕捉大家的进一步的潜力和能力。

开始的场面大家都能看到,三十个女孩大家一团和气,见面握手敬礼,一阵论资排辈的商业互吹,你若真的以为这是他们有礼貌我只能说大家对礼貌这一词汇的理解未免过于无知。

殊不知这些互吹互捧也已经被大众和节目组所捕捉,随时可以去发掘和剪辑素材,可夸可黑,全看实际的节目诉求。

如果来这些节目大家真的是想看什么商业尬聊互吹,团结有爱的那不如去重温感动中国和向幸福出发这样的节目。并且可以肯定的是些和谐也不是节目制作方所希望得到和塑造的,「节目需要的是对抗」,这才是最需要产生的素材。

这些女性形象:女明星、女演员、女歌手、女主持们其实就是一头头的雌性野兽,就是要去撕咬的、要去PK的,要去零和博弈的,这才是制作单位想要的产品内容和希望给大众呈现的东西。

既然整个预设的前提已经锁定,参与节目就是要在规则里面进行最大化的竞争,既然如此又哪有什么友情可言?即使有,也是虚伪的、不可靠的、不可信的,而演一出团结一心奔出道的团魂精神也是女性们尤其是这些女演员们所真正擅长的领域和特质

我们都知道,无论如何进行淘汰竞争,这个形式本身能调动起来的观众的注意力和吸引流量的能力都是有上限的。

天花板本身是在那的,而大众的注意力总量又是有限的,甚至还有一部分已经被直播带货所俘虏,那应该怎么办?娱乐圈制作领域之所以竞争激烈,往低俗化庸俗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原因就在于此,只有采取更加剧烈的,甚至不惜擦边球的、甚至暴力的极端表现形式来获得仅有的流量和关注(什么表现演技的节目,什么语言类的脱口秀节目等等都是这个逻辑),你俗,我比你更俗,你竞技激烈,我比你淘汰的更残酷,唯有如此才能获得观众和关注,满足广告商的KPI。

我们常说,人生处处都是竞技场,大家唯一的区别是在竞技场里的自我态度和自身能不能获得自由的能力?

如何理解“获得自由是一种能力”这样的表述呢?

无此能力的人,即使是在空无一人的旷野也依然不能自由,高水平的人即使在牢房里也能获得自由。

明星们既然宣称要突破自己,不想竞争那是不可能的,主观和客观都会逼迫他们进行紧张的竞争和表现,甚至他们就有一种为舞台而生而死的某种人格化乃至价值观基础上的信仰化的倾向。

所以,在这样的场域下,失误和虚伪必然会产生,也必然会产生。于是节目需要的炒作噱头就可以从中进行摘取,我们常说娱乐圈凶猛啊,危险啊,这这样去思考还真不是瞎吹的。

在这部活生生的现代版红楼梦的竞赛中,大家各显神通,争奇斗艳也就毫不奇怪了。客气随时会被打破,各种对抗随时都在发生,本就脆弱的和谐关系随时发生转向和倾覆,在这个意义上对这些人进行所谓的道德高低好坏的评判基本就是扯淡或者说是有失偏颇的,可以说他们都是好人也都是坏人,无论他们怎么表现其实都是合理和有其自身的基础逻辑的。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看就好了,没必要拉踩,拉踩站队你就上当了。

和气之后是对抗,然后是再进行分组的再融合,又进入新一轮的和气和对抗的过程,这个过程你想到了什么?

是不是有点类似于养蛊的过程,其实没错,娱乐圈出道本质就是个养毒虫的过程,只不过这次要选择的是个团体最毒的蛊虫罢了。

2.4观众的作用

关注既是被动的关注者也是主动的参与者,场外投票的设置,就为入戏的大家参与节目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与自己喜欢的偶像形成互动,对自己喜欢的偶像进行某种挽救,帮助其回血再重新回到赛场去战斗,像不像一种买马博弈的感觉,和网络游戏的设计机制又有什么区别?!

观众在对新的偶像团队的陪伴和产生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虚幻美好愿景的洗礼,最后被剥夺了时间和金钱,而成为了新一代偶像的见证者。

待一切褪去,人家成了名人和腕儿,你还是你自己,还是三十加的老阿姨。当然这话说的有点悲观,节目嘛本就是娱乐的过程,也没必要这样的去理解,只要看了开心了就好了。

3、太阳底下无新事

尤其令我反感同时作为观众也是我最喜欢看的内容,就是节目里贯穿始终的那些涉及到点评和考核的环节。

仔细去观察和阅读那些所谓的点评的话语文本,都是基于对女性批判为主要底色背景下的文本叙述和对话,有人可能会说并不全是批判的内容啊?也有夸赞和赞同的部分啊,我当然承认有夸的部分,但是那夸来夸去的落脚点什么是,还是要落在去批判和挑毛病上?没有毛病,完美了那怎么进步怎么还体现出道的艰辛过程啊,于是乎这就出现了一个本质上是虚伪的命题:

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主义,若是从找毛病、挑不足的基调和底色出发,势必可以随时随地随处挑毛病,进行打压打击和评判,请问PUA是怎么诞生的,这就是潜在的PUA的节奏和标准啊?!

试问如果是这样的逻辑演进,所谓的进步与否,变强也罢,还有什么意义?!狗屁意义也没有!

甚至可以说,这样的话语语境和逻辑已经显现出某种套路化的倾向,倾向于某种必然化的选择,先打击后鼓励,如何再打击,再鼓励,和无能的父母教育年幼孩子所采取的手段有什么区别?!

在女性主义发展的今天,这样的路数真的是对女性的关怀吗?有对女性的同情和理解吗?有个屁!

这样的套路是对真正的人文关怀的扭曲和滥用,甚至是在诋毁女权主义的核心要义,从关注女性多元化的思维起点,却采用的是打击,贬损的态度,再所谓的更强更好的完美主义的虚幻悖论之下,对女性进行着某种工业化的塑造和死板类型的扭曲,试问这真的是在定义新女性形象吗?还是在又变本加厉的走老路压制和压榨女性?!

你可以说我在危言耸听,但是我想表达的是,这个节目制作路子本身就已经濒临这样的临界点和有这样的倾向了。可能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你竞争的前提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对参与对象进行打击才行,节目制作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他们够不到,被打击、批评然后再实现所谓的突破、达到标准的虚假过程。

这个虚伪的励志过程其实是一种揠苗助长竭泽而渔的行为,充满了急功近利的速成主义,同时在考核打压的机制下是一种展现悲惨的恶性竞争主义,叫人联想到了周星驰的经典电影里,唐伯虎在秋香面前比惨求收留的场景。

节目贯穿的「我自己不够好,我还要再努力的伪奋斗思维」随处可见,(曾几何时,奋斗本身都变得如此廉价和肤浅了,似乎三个月集中营似的非正常训练和某种违背年龄结构,违抗精神、体能、意识等方方面面自然发展顺序的,带有反人性特质的训练活动以及其自我感动的副产物都可以称之为奋斗了,真他妈的讽刺和悲哀,可惜的不是这些参与者的努力,可悲的是我们看浅了奋斗和庸俗化诠释了奋斗)但是我们知道这些小白鼠也并非没有自我意识,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不会在乎这所谓的评分和评价的。

虽然他们嘴上这样说,但是他们未必真的认可那个所谓的评分(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我在主观猜测)。之所以能有此心理认知的产生其实是源于两种不同的心理路径:

其一,有的人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即使表现的不好分数展现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她确确实实是是不会被分数所影响,也不会真在乎,而是可以接受任何的评价。即使拿了低分心态也保持的很端正,这样是一种心态。

还有一种就是,就算分数客观展开了其水平就是不咋地,她也不会真正的接受这个评价标准和结果的。因为她们一直就是高傲的自信的成功女性,怎么可能奋斗半生已经成功还能被人打低分呢?这从心里逻辑上就是矛盾和不能接受的。

所以这样的人所谓的自我标榜也好低调的自黑也罢,其实都是社交的套路罢了,他们的内心都是骄傲的公主,怎么可能拿低分。

当然这种畸形的竞争环境、评分标准和自我评价、自我认知的不同步与不和谐是有不良的后果的。

天天追求本就不存在的完美主义?请问能不痛苦吗?能不抑郁吗?!这样内卷化的竞技模式怎么可能诞生真正的真善美和完美的女性团体?!

在这个意义上,全部这些竞技类的节目其实都欠缺一个新的维度的考核和支撑。这些节目其实最缺一个最重要的导师席位或者观视角。

那就是应该来一个专业心理学家,一是来帮助他们减少压力缓解这些所谓的不好的幻觉,二是从心理学意义上重新加入评估元素进入每个人艺人的综合能力。把心理素质和心理表现作为一个优秀的艺人的一项观摩指标进行某种训练和再认识。也许可以预测,在不久的未来这样的导师将会出现。

喊得响当当的口号,

揠苗助长的虚伪竞争套路,

残酷淘汰下逼出的不纯粹的团魂,

逆风翻盘的完美逻辑和行为表现,

这一切一切都在不停的刺激着竞技场中的参与者,更大的目的其实是那些观众,我们才是小白鼠,才是被关注的对象,因为我们才能撬动其一个新的明星团体和新一代明星王者的诞生,我们才是最后给这一切买单的人。

再强的风,再大的浪也有归于平静的一天,按照这个态势,可以预测乘风破浪的第三季肯定还是要有的,但是不可能再起多大的浪花了。

因为浪花再大也的落下来,平静本身才是亘古不变的永恒!在那此起彼伏的波涛汹涌之中,传来的和留下的,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每个节目表演开始前,开头的那句独白问候:

「准备好了吗?请开始你的表演。」

这话每次听到,都感觉特别特别……的恶心。那语气就好像老太监自带光环,来后宫传召妃嫔进宫侍寝、随王伴驾时的感觉一样!

艺人们有他们的修罗场,已经开始了厮杀和表演。

我们这些看客和吃瓜群众呢?

我们在自己的修罗场里又准备了多少的弹药呢?

我们,准备好了吗?……

如果准备好了,

请开始我们的表演……


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二季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19 BT影视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