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评分:
6.0 还行

分类:纪录片  法国 1976

简介: 伊文思和罗丽丹的《愚公移山》是历时5年完成的长达12小时的12集系列片,记录了当 详情

更新时间:2016-06-06

愚公移山影评:先进又落后的样板戏丨《愚公移山》之《京剧排练》解读

[img=1:C][/img]
在《愚公移山》的《京剧排练》一章中,摄制组来到中国京剧院四团。观摩了样板戏《龙江颂》的排练现场。


[img=2:C][/img]
样板戏,全称革命样板戏,指1967至1976年间,由官方通过《人民日报》、新华社认定的一批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定稿,主要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政治立场的舞台艺术作品。代表作有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龙江颂》《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杜鹃山》等,以及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
由于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政治意义:被纳入了与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领舞台相对立的革命文艺路线,被当作批判刘少奇、周扬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论据和武器,被奉为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文化大革命的典范。

[img=3:C][/img]
《龙江颂》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个京剧剧目,被列为样板戏、红色经典之一。由剧作者江文、陈曙等根据福建漳州的位于九龙江上游的玉枕大队抗旱事迹所创作。1964年被上海新华京剧团改编成京剧。后来江青将剧中的主角由一个男书记变成女书记,还加进了阶级斗争的线索。
《龙江颂》讲述了大跃进时期,东南沿海某人民公社龙江大队党支部书记江水英组织建设大坝,牺牲本村的三百亩良田,引水给后山干旱地区的九万亩地,粉碎了隐姓埋名的地主手下黄国忠阴谋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龙江颂》最广为流传的影像制品为197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谢铁骊拍摄的样板戏电影《龙江颂》,由上海京剧团表演。上图那张剧照即是这个版本。而《愚公移山》中记录的是位于北京的中国京剧院排演版本,非常罕见。是难得一见的留存下来的珍贵资料。

[img=4:C][/img]
《愚公移山》之《京剧排练》篇章开场,即是中国京剧院四团在排练《龙江颂》临近结尾的第八场戏。田文善饰演的龙江大队队长李志田醒悟到自己被阶级敌人黄国忠利用,悔恨交加地唱道:“一层层的沉痛教训,从此后永不忘阶级斗争,赤胆忠心为人民,奋斗终身!”
田文善是著名京剧演员。曾参演《杨门女将》,在样板戏《红色娘子军》中饰演黄威,为其代表角色。2015年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
[img=5:C][/img]
此时,京剧导演夏永泉走上台,表示刚才这段戏演得不错,但他仍不太满意。又要求饰演江水英的杨秋玲和田文善一起一句一句地再过一遍。
杨秋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从程砚秋,梅兰芳等京剧大家。代表作为《杨门女将》的穆桂英形象,红遍大江南北。2009年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

[img=6:C][/img]
江水英的台词为:王国禄口口声声说什么他“是为大家着想!”,他说的“大家”是咱龙江大队吗?不是!他是为谁着想?他是为着他那个阶级!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公与私,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公私观。志田,敌人利用了你的私字,私字掩护了敌人!志田,咱们都是共产党员,可不能让敌人用咱们的手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呀!

念此段台词的过程中,演员杨秋玲充分发挥了她的表演功底,眼神犀利,神态严厉,动作幅度大,口齿清晰有力。尤其是最后“目的呀”三字,一字一顿,气场十足。以当今眼光看,此段表演非常浮夸做作。台词内容以“阶级斗争”为中心思想,充满了那个年代的政治气息。

[img=7:C][/img]

接下来的画面是京剧团在排练《龙江颂》第五场结尾的高潮段落:众人抢险合龙筑大坝,合龙口风啸浪涌。江水英率众而上,果敢地带头跳入水中,众随之跳下,与浪搏斗,筑成人墙。堵住合龙口。
在这段长达4分钟的舞蹈段落中,几十名演员上下翻腾,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充分展现了演员们过硬的基本功。
[img=8:C][/img]
在这场戏最后,主角江水英带领众人站在“风浪”中,臂挽臂肩并肩,连呼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这段话出自毛泽东在“七大”所做的闭幕词,是《毛主席语录》中最为人熟知的语录之一。文革期间,毛语录成为真理、圣旨,在人民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甚至日常生活里被广泛地引用,泛滥成灾。人们常把毛语录当做维护个人,批判他人的武器,亦或是提升士气的兴奋剂,盲目地生搬硬套。这种行为如今看来,是迂腐可笑、谄媚可耻的。

接下来,《龙江颂》剧组人员孙洪勋、夏永泉等人谈到样板戏表演理念时,表达了几点观念:
1.舞台表演主要是美化。不可能像生活那样自然。比如要用优美舞蹈动作表现江水英被恶浪冲击。生活中也许就会被恶浪打得很狼狈。京剧舞蹈动作和技巧也是根据舞台需要。表现具有多样性。做到生活和艺术相结合。
[img=9:C][/img]
2.京剧很讲究造型、亮相。主角一出场要有英雄形象。现代京剧结合了很多传统京剧的造型。比如古代戏中武将出场的时候讲究造型,身段、形体都很挺拔。现代戏就用了这种风格。
3.京剧有多年历史。在过去是为底层群众服务的。但到了清朝就为统治阶级服务了,在宫廷里演戏,为少部分人服务。演的内容完全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所以在解放前广大人民群众是不喜欢京剧的。一来票价昂贵,二来演的内容和他们毫无关系。人民不像皇帝、国民党军阀、大商人那样有闲时间,所以他们不喜欢。解放以后,很多观众不喜欢京剧,不喜欢看。比如有一场晚会,我们演完后观众要退钱。演的戏不符合工农兵需要,而且观众买票看戏也不懂,因为戏是为“遗老遗少”服务的,不为工农兵服务。因此工农兵进去看戏听不懂,睡着了。
[img=12:C][/img]
4.每一场演出都是反复修改,在台词,唱念做打等方面反复吸收广大工农兵意见。京剧演员几乎每年都去工厂体验生活一个月左右时间,目的是改造思想。和工农兵接触,生活是艺术的来源。
5.纪录片摄制组指出,样板戏中的英雄形象太过完美无缺,一帆风顺。演员表示,我们创造的英雄是千千万万英雄形象集中起来的更典型的形象,更理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集中了各个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事迹,最好的品质。塑造出一个高大的无产阶级典型。很多资产阶级文化作品塑造的人物也是完美无缺的。毛主席指出:无产阶级要树立无产阶级英雄,资产阶级树立资产阶级英雄,二者必选其一。

上面一番话正表达了样板戏创作的几大特征。如“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化”:革命化、民族化和群众化;“三对头”:感情、性格和时代感都对头;“三打破”:打破行当、打破流派、打破旧格式。
在样板戏演员、导演的说法中,现代京剧在造型、身段、形体,即唱念做打基本功方面,是继承传统京剧的。他们也表示,传统京剧脱离群众,落后了。演帝王将相工农兵看不懂。因此要创作结合群众,反应工农兵生活的现代样板戏。
这种说法是不是有些耳熟?在哪部电影里好像听过?对,《霸王别姬》!

[img=10:C][/img]
纪录片中,演员提到工农兵不懂京剧,看京剧看睡着。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形象地展现了三方阶级背景、知识背景的人群听京剧的表现:抗战时期日本人听《霸王别姬》,懂戏,鼓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伤病听戏,素质差,砸场子(国民党高级军官听戏,懂戏,也鼓掌);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听戏,不懂戏,但纪律严明,也鼓掌。解放军主要由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子弟组成,也多来自不唱京剧的其他地域,自然不懂。

[img=11:C][/img]
在电影《霸王别姬》中,解放后提倡现代京剧。程蝶衣表示反对:“现代戏有意思,可现代戏的服装有点怪。没有行头好看,这布景也太实了。京剧讲究的是个情境,唱念做打都是在这个情境里面。穿这一身往布景跟前一站,玩艺再好也不对头了。我就怕,这么一弄就不是京戏了。”
这时,养子小四站出来反驳他:“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古时候的英雄美人上了台就是京戏,现在劳动人民上了台,就不是京戏了?”
[img=14:C][/img]
[img=15:C][/img]
还有一部电影也有类似的片段:《最后的舞者》。电影根据美国休斯敦芭蕾舞蹈团首席演员李存信的自传改编。李存信生于中国,1972年被选入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芭蕾舞。电影中有一个以江青为原型的“女首长”形象。他在观看了芭蕾舞团表演的节目后,表情一脸严肃地说:“跳得还可以。可是枪在哪里?政治观念在哪里?你们的革命表情又在哪里?”随后芭蕾舞团本着“无产阶级革命”为主题思想,排演了《红色娘子军》。女首长看后方才露出笑容。

暂且不论纪录片中这些京剧演员讲的是否是真心话,他们和《霸王别姬》中的小四,《最后的舞者》中的女首长的话语,都是以阶级斗争观念看待京剧的。在这套逻辑中,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这些传统京剧,都是脱离群众,不受群众喜爱的。而现代京剧要反映工农兵群众生活,为工农兵服务。这样保持先进性的现代京剧才是工农兵群众喜闻乐见的京剧。
然而,文革期间看似贴近群众的现代京剧,实际是为文革中的特殊政治思想服务的。其目的不是创造人民喜爱的作品,而是宣扬文革阶级斗争意识形态。这样的作品看似贴近群众,实则远离群众。看似先进,实则大大落后!
最终,看似追求“先进性”,以工农兵生活为创作源泉的现代京剧样板戏却在文革后迅速被时代淘汰。这些样板戏虽然至今仍有演出,但规模、种类、热度亦无法与传统剧目相比。而“落后”的传统京剧,却迅速“死灰复燃”,恢复演出,并长久不衰地获得了群众的喜爱与赞赏。在大大小小的晚会、京剧院演出活动中,绝大多数表演的都是传统京剧。纪录片中出现的国家京剧院演员杨秋玲、田文善,被世人记住的是《杨门女将》这类经典剧目。尽管如今仍有不少现代京剧被创作、演出(如《西安事变》《浴血黎明》等),但票友戏迷们更喜爱的依旧是传统剧目。

[img=13:C][/img]
纪录片随后展现的是练功房内,京剧团演员们练习基本功的情况。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反复练习各种空翻动作,视觉上极为震撼。虽然练得一身好功夫,却用来表演样板戏,未免可惜。但文革结束后,很快恢复了传统京剧演出,这些功夫都能派上用场。
[img=16:C][/img]
在最后,纪录片截取了197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上海京剧团表演的《龙江颂》片段画面。而本纪录片也是中国京剧院版《龙江颂》几乎唯一留存下来的清晰影像。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19 BT影视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