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低级的作品是讲述,高级的作品是陈述。很明显,与活跃于院线市场的张导演、赵导演相比,田导演这部1986年的作品是要高级许多。
西藏,中国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喜马拉雅人种,独立语系(藏语很像德语 30个字母 分升降调),文化的形成构建先于五星红旗的升起。 却有偏就以为,它只是朝拜路上磕头苦修,生命禁区风光无限 。还好,还有导演把目光驻在藏人头上的一缕缕红线。
盗马贼,信仰土壤里面坏了的种子。
信仰啊信仰那样神圣,盗贼啊盗贼那么卑微;坏的种子,好的土壤,错位甚至对立的关系里,什么才又是最好的结果?影片开始时一场对天葬平实客观的陈述,早早的揭开了答案 :藏人眼里的死亡——新的开始。是的,停止、结束,重新来过, 放下种子的“坏” ,珍惜好的土壤 。
无奈盗贼并未参透其中,执着于盗抢——供养、放生的死胡同里循环往复着。 这又何尝不是一场轮回 ,一场黑色幽默般残酷的轮回 ,一场造成最终恶业果报的轮回——剧情推进,孩子夭折。
丧子之痛,痛至心隘。盗贼磕长头赎罪, 开启忏悔的朝拜之旅。辗转,他有了新的孩子。舍离后重生,让他想要成为“好”的种子。于是,盗贼不再是盗贼,盗贼变成了“差巴” 。哪怕是在灾荒年景下的举步维艰,也要尝试着求一份正当营生(庙里寻找工作)。再或是一场说不清是为赎罪还是为生计的驱魔仪式。神圣之水不曾洗清的业障(影片中部沐浴节全家一起下河洗澡桥段),仪式里流下的血水正试着偿祛 。“坏”的种子在渴望中尝试着变好, 尝试着回归内心深处初始善量的本真与平静 。然而“坏”,终是坏。可以被救赎宽恕(女人孩子可以回部落),却不代表着毋须惩罚(阿玛拉:当了魔鬼始终是魔鬼)。
就这样,盗马贼被救赎成了“差巴”。他卖掉了自己的马。盗马贼不再有“马” ,才能变成真正的差巴。 差巴留恋盗马贼放浪形骸 所以跑去再喂喂自己曾经的“马” ;盗马贼毅然差巴身份,喂马时被误解成小偷,奋力辩明却不肯逃走。 被盗马贼卖掉的“马” 被差巴所留恋的“马”正是这场救赎的开始。
暴雪将至,最终的宣判就要到来。苍白的画面下,面临生存考验的差巴,别无选择的“借”了放生羊的命做口粮 ,“借”了马匹做求生工具,送走了妻儿,留下了自己的生命做以偿还 。当然,死亡是重生的开始。
最后 ,作为一个常年旅居西藏的孩子我想说:你以为的西藏是布达拉宫、神山、圣湖、无人区;而我们眼中的西藏却是在每一块香郁的酥油里,每一件油腻的藏袍里,每一片纷飞的隆达里,每一个神秘法会的面具里。
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