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商业片比艺术片更值得分析。它吸引人的机制比艺术片更隐晦。但我没想到碟中谍的论文那么多。
1. 一个套路接一个套路
我把这一部又拉了一遍,发现它把好莱坞常见技巧这几个用到死,悬念、最后一分钟营救、反转。我总结了一下,它们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悬念:观众有期待,但没有确切预期,影片给出答案。
比如闪回,反派导致阿汤哥的女人死了,为什么杀呢,女人是谁,都是悬念。结果最后也没解答,这就是失败的悬念,人物动机做得不实。
最后一分钟营救:有确切预期,满足期待。
电影《2012》就把这点用到死,非常疲劳。《逃离德黑兰》结局用这个技巧就让它的格调稍逊一筹;碟中谍7中女主和反派在火车上陷入僵局,就要失败的时候阿汤哥突然背着降落伞破窗而入;
碟中谍6和7都有拆炸弹的最后一分钟营救,非常俗套但管用。
反转,就是预期违背:有确切预期,不满足观众期待。比如开场,观众以为潜艇要被击沉了,结果没有;以为没事了,结果被击沉。
这几个技巧都会牵动观众的心、刺激观众的神经,让观众持续看下去。满足或不满足期待都会给观众带来爽感。只是我不同意有太多反转,比如亚裔每次以为她死了,都没死。这样毫无诚意,也不严肃。最多两次,吊着让观众不知道一次还是两次反转就行了。
碟中谍好看还因为它展示了很多奇观,动作奇观、地理奇观、暴力奇观、科技奇观、权力奇观等等。
我听过张献民老师的一个讲座,他说现在大部分奇观是在营造噩梦而非美梦。我理解这和当代艺术发展有关,现在的艺术不是让你产生正面感受,而是让你产生负面感受。去798感受一下就知道了。艺术老师会让学生get hands dirty。可能是美的路子被米开朗琪罗等前辈走完了,没得可走了,只能向反方向走。噩梦具体而言就是惊险刺激那些部分,快掉下悬崖,快被炸死,一潜艇的尸体浮上来等。
这些奇观都是在某个空间中发生的。日常空间找钥匙,钥匙控制潜艇中的源代码这种符号空间,编码空间主宰权力空间。如果主角找到钥匙,这三个空间的关联就会断掉,危机就能解除。
阿汤哥的动作奇观是用身体感知空间,楼顶跑酷,悬崖跳伞、扒飞机等等。垂直列车6/7都用了,没新意。窄巷打斗也是以空间造奇观。
追车奇观是用紧张的追逐,将空间转移变成时间流逝,从身体感知的空间转化为心理感知的时间。就是追车那段太长了。
地理奇观是用字幕和标志性建筑构成的世界各地的空间,从中看不到城市机理和人文内涵,人物行动的时候也看不出来这是哪个空间,世界各地被同质化为一种全球视野的共同地点。这是作为商业片肤浅的地方,但它能让观众产生世界公民的错觉。
科技奇观包括用高科技屏幕看到对现实的镜像。镜像空间是对真实空间的仿真,仿真不等于真,经常出偏差,造成认错人。只有在非高科技的真镜像空间中才能认出大反派。
梦境奇观则是因幻觉产生的镜像空间。比如第六部开头的婚礼噩梦。
想象进入得心理图像也是镜像空间。比如阿汤哥就计划实施的设想,以为是真的,结果是幻想。真的开始的时候加了地点字幕。
面具是碟中谍的标志性戏码,它为主人公赢得身份空间。身份空间就是通过伪造身份获得的社会关系。
主线剧情是有一半钥匙,找用途,找两半钥匙,用钥匙。
但有一个疑问那么高级的设备为什么用钥匙。硬为影片找原因可能是智体没法拿在手里,不直观。
第二个疑问他们都很神通广大的样子,为什么不拿枪,全都拿着冷兵器贴身肉搏。硬为影片找原因可能是是为了好看。
电影里势力众多,关系混乱。碟中谍小组、女主、伊尔莎、智体、白寡妇、中情局几股势力大乱斗,但行为动机都没理清楚,各自手里的底牌也没设定清楚,反派为什么要跟着智体,智体为什么要杀女主,不能只说个命运,一个人工智能还迷信上了。因为每个人物的背景、动机、势力都没有设定清楚,夜店一场戏就变成了一场尴尬而冗长的静坐。
如果说长相没问题的话,气质真的不行。再加上为了她强行把伊尔莎潦草下线,强行挤占了白寡妇的戏份,搞得人神共愤。我一想到下一部女主还是她就眼前一黑。
主线剧情没写好,她和阿汤哥的感情线倒是异常完整而且生动活泼。一见钟情,英雄救美。阿汤哥以为他跟踪女主,其实女主跟踪他。阿汤哥就报警扳回一局。之后他们一直棋逢对手,一报还一报。女主如果暂时让步,下一回合一定要扳回来。人设不能变,女主一定要邪魅,一定要一直像个贼。盖格计数器弄得跟定情信物一样,而手铐就是羁绊的象征。
上一部还有露背、玩蝴蝶刀这种直接塑造魅力的桥段,而且看起来呼风唤雨的。这一部给人感觉白寡妇手里有什么,她的势力就个保镖。如果什么也没有她的人物力量从何而来。她为什么能决定伊尔莎和格蕾丝谁死,她不就倒卖个军火么。还有她下线太早了,柯比是还在演,可白寡妇下线了啊,她被弄晕之后就再没醒来。
演这个也不需要太多演技,倒是把她拍得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