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11

药影评:从电影的角度看一个是非颠倒的故事

我同意文学界对于电影《药》不高的评价,但同时又不得不感慨有些场景镜头的转移其实做的属实不错。鲁迅先生文字背后深层的东西本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而电影又更是以写实为主,自然是很难呈现出文字背后的凄惨、悲伤、愤恨等等。就好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药》这个庞大的小说故事里,每个读者都能构造出不同的世界。而我的评价自然也是很难做到非黑即白,具体如下。
从电影整个节奏来看,故事很拖沓,主线不明确。虽然夹杂了许许多多的细节和人物,但是这样能带给观众的更多的是茫然。举个简单的例子,电影的受众人群更期待主要角色的冲突,而次要角色塑造的是否饱满则是加分项,如果连主要角色都塑造的不饱满,花更多的镜头和时间在于铺垫每一个小角色反而是让观众更加迷惑,找不到故事的主干。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年大热的《哪吒》主线就很明确,每一个观众看完都能说出哪吒是主角,而配角敖丙等角色的塑造很饱满,圈粉了许多的观众。但是这部翻拍的《药》呢?“看完感觉甚至不知道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许多小人物出场次数不频繁,认都认不出来”这是我11月7号看完的观影感受。而短片小说《药》则不一样。作为短片小说,第一个自然段就明确的说清楚了背景环境,主要人物也很清晰的显露了出来——老栓。随着后面剧情的发展,从去请人得人血馒头到吃下,转场到看客的谈论以及反转的小栓之死,整个过程十分流畅不拖沓,场景的转换很好的融入了人们情绪上的不同。而围绕着小栓一家治病和人血馒头的冲突一直作为故事的主线,在每个场景都没有落下。革命英雄夏瑜虽然出场场景少之又少,但是对夏瑜母亲的饱满塑造让夏瑜成为了至今十分经典的人物。在此再一次批评电影,为了塑造夏瑜这个经典角色有些本末倒置,本来应该做大量文章的小栓一家和人血馒头基本就只有几个镜头,而时长也都是靠音乐拉长没有实质性内容。
说到音乐,则不得不说说电影中通过背景音乐对于氛围的塑造。小说是怎样的呢?有焦虑,有开心,有悲伤,而最后回味下来则是讽刺。但是整个电影的背景音乐全部都是伤心的,全部都用长音塑造凄惨的氛围,看客的热闹完全体会不出来,而就是单纯的病态的心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错误。鲁迅先生的《药》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人们在阅读一个故事的时候,会非常自然的想象故事的主人公是正面角色,有喜有悲,而人血馒头的存在让人们去反省,去思考真正的是非怎样才能发现这样的热闹是一种恐怖。可是电影并没有给观众一个良好的氛围去思考,用来塑造气氛的背景音乐全片都是伤心。夏瑜死了,伤心。小栓死了,伤心。看客说笑话,凄惨。根本没有很好的带动读者的情绪,反而带领观众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没有主动的思考。
同时,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有些镜头的处理十分微妙,小人物的刻画也很全面。如告发夏瑜的老爷把鸟儿放生的场景,愿意买夏瑜母亲打点的小玩意的年轻人等等。最让我深刻的一个场景自然是夏瑜被杀的场景。“导演并没有选择直接将镜头聚焦于夏瑜走来的路上,而是从看客的角度开始拍摄,随着看客的对话结束,镜头逐渐移向夏瑜走来的方向。这个小细节在很多场景处理上都使用了,但这个镜头是唯一一个转移到夏瑜身上的,观众的注意力很好的被看客吸引,然后才是代入到夏瑜之上。”(摘自11月5日笔记)其实这些小细节都做的很好,但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在主线没有做好的情况下,这样只是会继续减分。
以下为我个人的一点建议。电影继续沿用黑白,这是因为突出人血馒头的冲突,在黑白的镜头下,红色的人血馒头和黑色并无二样,能够更好的带动观众思考。而主要的人称应该是追溯到小栓的母亲身上。电影应该做好的首先就是讲好故事,而小栓母亲是一个经历的情节十分全面的角色,从开始的人血馒头到最后的上坟都有她的出现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并且规避掉对次要人物描述不详细但频繁的雷点。同时以小栓母亲的角度讲故事也能够让观众体会到前后是非颠倒极为讽刺的反转。
以上,是我的一点关于电影《药》的想法,并不专业,基于文本,一个影评。
迟池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19 BT影视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