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传记  中国大陆 2006

简介: 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的吴清源被称为“围棋天才少年”,1928年在濑越宪作 详情

更新时间:2015-04-20

吴清源影评:一番热闹之外的心境——电影《吴清源》回顾


特此纪念:百岁围棋圣手——吴清源先生。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川端康成说:他是天上来的人。
金庸先生说:古今中外我最佩服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
2014年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吴清源老人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去世,享年一百岁。巧的是,老人家生前曾与人笑谈:“我这辈子得活一百岁”。

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导演田壮壮和编剧阿城开始收集关于吴清源的生平资料,从2004年开机到2006年上映,至少花了6年时间把这个人物故事搬上大荧幕。由张震,张艾嘉,黄奕和几位日籍影星联袂出演。最终编剧为阿城和邹静之的联合阵容,摄影为王昱。该片分别在几个亚洲电影节上,斩获了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及最佳男主角等奖项和提名。

如今敬仰吴清源的后人们,除了阅读他的自传《中的精神》之外,要想通过更为生动的影像资料感受这位世纪老人的生平与理念,这部唯一在老先生九十岁时候拍摄,并被他认可,还曾出镜的电影,是仅剩的艺术创作遗存。

但其实,很多人对此片的评价好坏参半,我个人也是分三次才完整的看完这部影片,由于十分着迷吴清源先生强大的内心力量,后续进行了诸多资料收集,之后再来回顾该片时,慢慢找到了理解的方式。我们有理由怀着敬意假设,制作影片的大师们,不是用错了纪录片手法拍故事片,也不是疏于剧情的跌宕起伏,而是故意为之。

导演田壮壮在2007年的采访中谈到,他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去领悟吴先生一生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并试图用影像的虚实结合,来呈现吴先生一生内里的心境,而不是吴先生一生外在的成就。所以这部电影的视觉语言以虚为主,没有实际的叙述故事,也并不解释故事的前因后果,只是试图带领观众感受吴先生的内心波澜。所以就会变得晦涩,因为导演假设观众们对故事的背景和吴先生的经历有一定的了解。而事实是,大多数人对吴清源先生是知道的,但是知道跟了解还是不同的,所以在这里我想用文字来补充一些电影中没有交代的真实趣事,同时结合电影中的虚实处理方式,重看这部人物传记电影,很多地方会更明朗。

首先从两个层面先回顾一下吴清源先生的一生。


• 围棋的辉煌

1 7岁随父学棋,展露少年天才。
2 11岁成为段祺瑞府上门客,被称为围棋神童。
3 12岁棋谱传到日本。
4 13岁在中国无敌手。
5 14岁东渡日本,日本棋院隆重接待。
6 19岁大战日本最强名人。
7 20岁开创围棋新布局法。
8 25岁-42岁,在日本棋界保持17年连胜,被誉为昭和棋圣。
9 45岁和47岁,分别2次获得日本最强者决定战冠军。
10 70岁正式引退,致力于中日围棋交流并提携后辈,弟子有世界顶级棋手林海峰,世界第一位顶级女棋手芮乃伟等。


• 人生的苦旅

1 4岁-7岁被迫苦背四书五经。
2 11岁父亲离世,下棋成为家中唯一经济来源。
3 14岁离家东渡日本,负担二哥上学,并将母亲和妹妹接到日本。
4 21岁加入红万会,后又在日本成为玺宇教信徒。
5 23岁加入日本国籍,当时正值中日战争爆发前一年。
6 33岁被华侨剥夺日本国籍,后因输棋,又被剥夺中国国籍,成为无国籍人士。
7 35岁脱离玺宇教,此前战时跟随玺宇教颠沛流离,曾禁止下棋,又被迫下棋。
8 36岁恢复中华民国国籍。
9 48岁遭遇车祸之后不失去连胜纪录,不再参与大赛。
10 65岁重入日本国籍。

以上是从围棋功绩和生活经历两个方面,梳理的两条关于吴清源先生的生平大事件。第一条是很好莱坞式的真实人物传记应有的素材,第二条则更像一部清苦的文艺片。而导演田壮壮在自己的故事片《吴清源》中,选择了他人生中几局关键的棋局,但是却点到为止,重在呈现了更多吴清源先生在生活中遭遇的变故,来衬托人物内心的起伏与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

先看影片中的主线:变故中的挣扎与追求信仰的过程。

第一部分:年少离家的伊始

电影开篇,掠过了吴清源先生童年中一帆风顺的虚名。而是一上来,就从他要离家的人生转折开始,引入他与家人告别的一段心境,这也是表现其追求内心平静的开端。



这里的故事背景为,吴清源先生生于落寞的盐商之家,早年间家境富裕,4岁之前被父亲要求和大哥二哥一起,跟着教书先生在家背诵四书五经,每天背不下来就被先生打手板,甚至不能吃饭睡觉的背。这段经历吴清源先生老来回顾,都说是童年中最苦的日子,但是这期间却锻炼了他超群的记忆力。之后他7岁开始跟父亲学棋,对棋谱更是过目不忘,很快就把父亲当年从日本留学回来,带回的棋书棋谱熟记于心,之后又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的棋局,父亲在家中经济开始拮据的情况下, 还坚持订阅日本当时的围棋杂志给他看。可惜父亲在他11岁时病倒,在病榻前遗交心爱的棋子后不久,这位家中的顶梁柱便撒手人寰。



电影画面中,先是表现了少年吴清源对父亲床榻的窥探,在这个14岁孩子的心里,父亲一直是他的追求与信仰,而父亲的床榻则是他内心寻求清净的地方。随后少年吴清源横躺在了父亲的榻上,此时他已经凭借父亲一手教给他的围棋技艺,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三年多了。而此刻他闭眼躺在这里,心里又在想着什么呢,也许是跟父亲的对弈,也许是父亲每晚讲解日文棋谱,也许畅想着父亲如果健在可与他一同前往日本,画面中轻柔的风通过帷帐的飘动传递着一阵又一阵令人舒缓的心境。



第二部分:中日战争笼罩下的阴霾

1 战前内心的挣扎

在影片中第一局围棋对战后,无论是利用记者的报道,还是濑越宪作老师的担忧,都影射了中日时局的紧张关系。而接下来,西园寺公毅与吴清源先生在府邸庭院散步时,西园寺公毅直接点出了当时的症结,中日开战在即,如果还想继续下围棋,吴清源先生必须加入日本国籍。这一刻的画面中吴清源先生站在庭院拱桥的中央,没有跟随西园寺公毅的步伐,而是停住了脚步。这里展现了战争给他带来的他第一次内心挣扎。



这里的故事背景是,吴清源先生14岁初到日本之后,常跟随西园寺公毅学习日本佛教日莲宗的教义,电影中用西园寺公毅对吴清源先生说等他与名人的棋局结束,将亲子引导他得道,而吴清源先生也跟西园寺公毅倾诉自己内心对信仰的所求。这里开始展现信仰在吴清源先生心中的份量。





在这之后也就不难理解,在他申请加入日籍后,西园寺公毅突然离世,吴先生内心非常悲痛。之后他便踏上归国的轮船,而到达二哥的学校后,急着找到李玉堂先生加入了红万会。



这里还有一个小背景,是西园寺公毅去世后,当时在南开大学上学的吴清源的二哥吴炎给他从天津寄来了《庸报》。当时《庸报》的社长就是红卍字会的信徒,吴清源从《庸报》的社论上第一次了解到红卍字会的教义:“从神那里获得灵魂的根本,相互友善,相互合作,不牵扯党派,不涉及政治,消灭无益之事,实现世界和平,是为红万字会布道之目的”。吴清源先生深受感动,遂返回天津,急迫的加入了红卍字会。可见对信仰的追求一事,在吴先生心中一日不可空缺。

而影片中特意呈现了红万会道场的场景,帷帐的布帘和白色天光从屋顶落下,仿佛回到了父亲的床榻上一样,吴清源先生在这里再一次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2. 战时的内心煎熬

回到日本后,吴清源先生由于体弱,肺结核复发,在富士见山中疗养院修养,而1936年中日战争迫在眉睫,他内心的煎熬与冥冥的预感让他不安,在深山里感受着与北京有一丝相似寒冬,立志与围棋一起共同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



影片中还借用吴清源先生的好友作家川端康成,去医院看望他时,背诵他的思乡散文,揭示了吴先生心中怀念及担忧故土的心境,同时也用镜头和画面的色彩交代了两人常青的友谊。





在疗养期间,吴清源先生依然在寻求着精神世界的平衡,而围棋的世界是他唯一可以一同生存下去的支柱。当他一日在病房打棋谱时,疗养院内传来庆祝的欢歌,他好奇的走进去,却发现是在庆祝日本攻占中国领土的胜利,他看到之后,急匆匆的冲出病房,消失在茫茫的野地里,给人渐渐被淹没在历史洪流里感觉,直接传递给我们吴先生当时内心的感受。



吴清源先生由于身体瘦弱,性格温和,很少慌张急促。而电影中有几处吴清源先生的疾步,第一次是在思索再三后,决定独自申请日籍留在日本,继续围棋道路,他在申请窗口签完字后就匆匆离开了。第二次就是在疗养院看到中日战争的事实,悲愤的疾步走出了疗养院。第三次是在加入日籍后的参军体检,当他得知自己的陈旧性肺病,没有合格后,迅速的疾步离去。

随着战争的愈演愈烈,吴清源先生的棋盘之争,也倍受瞩目,毕竟在日本人眼里,一直视他为中国人,甚至威胁到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电影中表现了濑越宪作老师对吴清源的劝说,平静的早晨,画面中的朝阳打在墙壁上,留下不规则的光斑闪动,而此时吴清源先生的心境也是这样恍惚不安并且挣扎晃动着。



而真实的故事中,后人评说总是附加很多喜剧性的推论。1939年,正当我军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之时,吴清源先生却在棋盘上局局获胜,将所有有资格与他下棋的对手,纷纷打降级,17年间保持着全胜的纪录,直到1955年,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在里我并不想用一厢情愿的态度,硬生生把吴先生往爱国志士上面靠拢,吴先生对围棋的胜负观一定有着自己的态度和理解。

此时,影片转向了1940年,吴清源先生的母亲和妹妹执意归国。



而吴先生只身一人留在日本,在他人的介绍下,与中原和子相识并结婚。



在现实故事中,日本著名女围棋手喜多文子帮助给吴清源先生介绍对象,吴先生就说了一个要求:“只要找到跟我信仰相同的就行。”后来后来喜多文子给他介绍了中原和子。见面时他问和子:“你信教吗?”和子说:“信。” 然后两人就结婚了。也有报道说,后来中原和子笑谈,因为自己的名字起的好,中原让吴先生想起家乡,和子的“和”字,又正好是吴先生的精神追求。当时中原和子20岁嫁给了28岁的吴清源先生,直到90岁离世,两人风雨相伴了70年。还曾与吴先生一起经历了荒唐的被“爱国”华侨,剥夺国籍事件,导致自己失去日本国籍长达30年之久。

影片中特意表现了很多细节,来展现吴清源夫妇生活的相濡以沫。他们一起在道场修业,是双方相识并相知的基石。



在战时粮食短缺,二人同甘共苦。影片中特意交代了,濑越宪作嘱咐吴清源先生在哪里可以买到短缺的口粮,而瘦弱的吴清源先生两次试图自己背起包袱都没有成功,只得跟妻子一起分担。



一顿饱餐显得尤为珍贵,在这里通过简单的夫妻对食,呈现了吴清源先生在家中的心境。



而战争最后,还是蔓延到了吴清源先生的身边,自己参军体检幸运的没有通过,但是与他下棋的好友却纷纷走向了战场,尤其是好友木谷实,他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询问,你会去中国么,木谷实答不知道。此时吴清源先生的心境之复杂,难以言表。



战时的吴清源先生放下了围棋,跟随玺宇教会流浪生活,之后房屋被空袭炸成废墟,一无所有。教主还利用他的单纯,还让他去请人回归教会,作为考验,当时的吴先生无法相信教主对自己的利用,差点因为任务没有完成而自杀,在这段日子里吴清源先生是痛苦而脆弱的。这段故事也是影片中比较细致的交代了前因后果的段落,相信导演也不想观众误会吴先生是个轻生的人,但是当时的环境,让吴先生的内心不堪重负。



3. 战后的内心解脱

最后在妻子的醒悟并毅然脱离教会后,吴清源先生最终也脱离了玺宇教,跟妻子回归了普通家庭生活。战后好友木谷实的归来,让吴清源先生在电影中,第一次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可视为这部凄苦清冷的故事片中,仅有的欢喜段落。之后随着他的长子出生,此时吴先生的内心不再挣扎。






第三部分:车祸后的人生转折

在观众的心情还没来得及享受片刻欢愉之时,一场车祸又将吴清源先生抛入内心的谷底,之后他再也无法与胜负之神较量,退出了重大比赛。随着恩师濑越宪作和好友木谷实的离世,吴清源先生决定引退。这一段经历中无论是车祸后的平静,还是对面创伤后遗症的输棋,吴清源先生的内心,都比年轻时更加的沉稳,两个变故都在与好友木谷实的攀谈中,交代了他内心的释然和已有了打算。



每次好友的出现,画面都是温馨的常青色或者是暖洋洋的日光照进屋子。不过,这一次是在吴清源先生家阳台的夕阳下,两位挚友都老了,一直到人去楼空,留下两杯留有余温的茶盏。






再看影片中的穿插:关键棋局的超然较量

第一局:对战最强名人——本因坊秀哉

吴清源先生一生有很多局传奇的对弈,而电影中呈现的第一局,是他19岁时对日本最强者——本因坊秀哉的挑战。画面中,走廊上吴清源一个人,和本因坊秀哉一门人,分别走入对弈室,而本因坊秀哉的权威地位,仅通过他的衣饰和记者的窥视表情就可感受得到。



这里可以讲个插曲,在日本的对弈中,各个媒体的记者会非常详细的记录对战当天的细节,比如天气情况,室外的坏境,两位棋士的当天的表情,举动都会被生动的记录下来,写的非常有意思。



影片中,两人坐定之后,吴清源先生执黑先行,第一子放在三三的位置。这里也有背后的故事,据说本因坊一门是禁止下在三三的,吴清源先生第一手就是在挑战权威,而吴先生的第二手棋下在星位,镜头中呈现两人依然沉着应对,而最后吴先生笃定的将黑子放在了棋盘中央的天元,镜头中没有再表本因坊秀哉的反应,只是停在了这一手棋,也正是蕴含着这一子的重量。



影片对这盘棋局处理的点到为止,因为职业棋士就算内心气愤,也不会表露出来的,电影中更不必因为剧情需要,而过分演绎这句对弈。所以影片仅在后续,濑越宪作老师家中媒体记者的旁白引出了这局的争议,吴清源这样大胆的新布局,使得本因坊秀哉在开局就倍感压力,并在第21手选择了叫停打卦。



这里我来补充下影片中没有交代的前因后果,来凸显下这局棋的份量。当初14岁的吴清源被濑越宪作七段邀请,来到日本时,濑越宪作的弟子已经同吴清源等人到达了神户港,却被人告知不要着急前往东京,可休养精神,慢些抵达。其实当时濑越宪作正陷入自己七段战的一场争议,在最后一场决定升八段的对弈中,对方明明输了十九目就是不认输,还违反规则收单官,濑越宪作一气之下,也违反了规则跟着对方收单官,结果在当时规则还不严谨的情况下,只能等着当时最高段位的本因坊秀哉九段来裁决。结果濑越的对手正是本因坊的门下弟子,本因坊秀哉认为,濑越宪作身居上位还违背规则是不对的,判他这局赢,但是不计分,导致八段位继续空缺,本因坊秀哉独占九段高位。 而濑越宪作为了大局没有多言,日后则是更多的为吴清源争取有利条件,例如极力坚持吴清源的定段考试必须从三段开始,考虑吴清源不曾跪坐,提出他可以盘腿坐,还考虑吴清源没有下棋按计时器的习惯,开始时候可以不计时下棋,因为他也知道吴清源下棋很快。从安排吴清源到日本,以及在日本的一切饮食起居,濑越老师一生都在关照吴清源先生。

(下图中前排左起,第三个瘦弱的男孩就是当时14岁的少年吴清源。)



本人更愿意在此臆想一下,当19岁的吴清源第一次有资格挑战本因坊秀哉九段时,就敢下在三三,星,天元的他,说是新布局尝试也好,故意刺激本因坊秀哉也好。我觉得吴清源先生一定有着自己的一点小心思在里面,着实令人玩味。




而当时日本棋界都很期待,新布局的吴清源能和旧派的本因坊秀哉对弈,以至于吴清源在最强者挑战的资格赛中,最终战胜了日本的桥本宇太郎后,读卖新闻的老板高兴过头,拍着桥本宇太郎说:“太好了,你输的太好了!” 真是令桥本哭笑不得。



这盘从开局就让日本棋界瞩目的大战,真真持续了三个多月,期间以本因坊秀哉利用高位特权一遍又一遍的叫停打卦为由,有时一天双方只下了一手棋,秀哉就叫停。最终却戏剧性的在三个半月后的一日续盘中,本因坊秀哉用一手致胜妙招,让吴清源先生认输了。后来大家得知这一招非秀哉本人想出,而是其门下弟子出招,吴清源先生也是早已知晓,感到与自己对局的已经不是秀哉,这局棋无法再下,决定结束在这里。而后来日本棋界也修改了规则,棋局如当天不能下完,必须采用“封棋制”的规定,就是一方将要下的字画在棋谱上,交给裁判,对手无法得知,下次续盘时,对方才可以看到。

第二局:对战好友木谷实

影片中的第二局棋,是本因坊秀哉引退后,吴清源先生与好友木谷实争夺日本最强者位置。这是作为挚友的双方,最重要的一次对弈,影片中的二人先后走过曲折的庭院,虽然没有交谈,但是二人交互转身,先脱下鞋子的木谷实,还回身等了一下动作稍慢的吴先生,然后两人依次进入对弈室,显得尤为默契。





而影片中特意利用记者们的尴尬和骚动,衬托了两位当事人严肃。同时用字幕交代了吴清源先生视其为兄长的关系。而关于这局棋,导演特意演绎了木谷实在开局前提出,太亮了,要求关上门的细节。



而现实故事中则更为戏剧性,当时木谷实以外面太亮为由,要求关门,在屋内点灯,白天营造了夜晚的效果。这里也不妨插入一段当年吴清源先生与木谷实相识的趣事,如果看过日本漫画《棋魂》的朋友可能有点印象,有一种被称为“模仿棋”的招数,是指下棋的人必须执黑子先行,第一步下天元,就是棋盘正中央,这样对手第二步无论下到哪里,你都可以学他的棋路,下在镜像的位置,从而模仿对方的布局。这个备受争议的下法,常常令对手苦恼不已。而这个古灵精怪的招数是吴清源先生第一个在实战中使用的,当时是他在日本第一次与木谷实对弈,直至模仿到63招之后才停止,令木谷实气愤不已,不过之后却被木谷实的致胜妙招击败。此后吴清源先生认定木谷实将是他未来强劲的对手,当晚两人一起留宿棋院,彻夜交谈,终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在电影中第一局本因坊秀哉挑战赛期间,特意表现了吴清源在木谷实家中做客,木谷实唤吴先生为“猫先生”,可见二人关系匪浅。



而影片中的这局最强者之争,也是唯一表现了戏剧性的一局棋。在对弈当中,木谷实因为精神压力过脑过度,以至于当场流鼻血晕倒,醒来后第一件事是坚持要看对手如何思考,而此时的吴先生还沉浸在自己的棋路思索当中,他代表性的思考状态是面无表情的仰望天花板,直到思考完毕,他准备提子落下时,才发现对面的木谷实不见了。三天后,吴清源先生在一场大雨后胜出,在沉重中揭开了近百盘的十盘棋胜负大较量的第一局。



第三至八局:战时的棋局

战争期间,吴清源先生的很多对手都面临着参军的现实,每一局都变得尤为珍贵。他对即将参加体检的对手,那些勉强的安慰显得尤为动人。



在吴清源先生拒绝参加本因坊决赛的期间,濑越宪作老师坚持在自己的家乡广岛中举行了决赛。当时正值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濑越先生的儿子在爆炸中死去,而在决赛当天的爆炸过后,对弈的双方和记者们,确认彼此无伤亡后,担落灰尘,继续对弈。值日今日,都难令人以想象当时的情景。



日本投降后,吴清源归来的第一局棋,用众人的惊讶眼光表现了吴先生的阔别已久,而镜头中以吴清源先生咬紧牙关,手掌紧按膝盖的明显动作来呈现他内心的挣扎,最终在棋盘落下一子,揭示了吴先生思索后坚定的回归。







现实中的这的盘棋为吴清源先生在1947年,被劝回同桥本宇太郎八段进行“十番棋”,最终吴先生胜,桥本降级。而1950年吴先生又与桥本宇太郎进行了第二次的“十番棋”,后面这局电影中没有交代开局,只是中盘给了两个镜头,其实与上面那局的对手是同一个人。



这里的背景故事比较灰暗,当时吴清源先生所在玺宇教教主,开始是禁止吴先生下棋。后来又十分贪婪,在读卖新闻多次谈判告知吴清源对阵可以赢取高额奖金后,教主又改变主意,要求吴清源先生必须代表教会去下棋,并且现实中还拿走了吴清源全部的报酬。日本棋界对当时吴先生也是无法理解,濑越老师也是束手无策,后来围棋协会曾开玩笑说,吴先生的奖金给一半就行了,反正给他多少,他都上交了。

而接下来吴清源先生便开始了,一边跟着教会流浪,一边还要下棋的颠簸旅程。后面他与岩本熏的一战,影片中也只是交代了岩本熏以现在交通不好,要求多等一等,而吴清源先生则像迷路一样在树林里奔走,画面中传递他疲累奔波的状态,并没有交代事情的结果。



在现实故事中,这局对弈也是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吴清源先生在对弈中累到睡着了,不过最终还是获胜了。

影片中最后一局的十番棋对弈中,吴先生当时已经脱离的玺宇教,并且喜得贵子,与本因坊秀格进行最后一战。画面完全跳脱了之前的轴线,作为一个远观者的角度完美收官,交代了17年间,吴清源先生打败了所有有资格成为他对手的棋手,保持了全胜。现实中,吴先生由此获得“昭和棋圣”的称号。




第九局:车祸后的棋局。

车祸之后,影片用棋盘失衡的画面,表现了吴清源先生对棋盘和棋子间产生了陌生的距离感,无法再进行重大比赛。



第十局:引退棋局。

1983年,日本棋界为吴先生举办了隆重的引退仪式,仪式中,所有棋士轮番与吴清源先生下一手棋,而电影停留在第一手对方下出的,由吴先生开创的一手天元,予以致敬。同时影片中用棋局首尾呼应,电影在棋盘的天元位上,黑子的晃动中结束。



电影《吴清源》在导演田壮壮坚持的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下,以虚化的心境传递和关键棋局的穿插,用围棋承接并推动着吴清源先生的一生,可以说围棋让他远渡日本,围棋让他得以生存,围棋也让他在乱世中保留着自己的世界。正是对围棋世界的坚守,让吴先生在生活中的不断追求真理与信仰。

吴先生在引退前说:胜负和信仰是他一生的修业。
电影最终画面中写:我一生只有两件事情,真理与围棋。
其中,围棋对应胜负,信仰对应真理。





吴先生在晚年的自传《中的精神》里提到,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中的那一点,中和了棋盘上各个子的作用的那一点,就是正着!而他一生都在追求棋盘上那最善那一手。

而同时他还提到关于中日围棋的规则不同,日本的围棋规则,是比较双方围地的大小,而中国的规则,是算棋盘上活着的棋子多的一方获胜。吴清源先生说他更喜欢中国的规则,因为比起胜负来说,那象征着生存的权利。而借此反观吴先生的一生,很多人评价他人如其棋,中盘相持能力强,就算开局不利,也可以一点点扳回。也许生活中的逆来顺受,反而成就了他在围棋上的方寸必争。窦文涛曾引用老子的“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来比喻吴清源先生,在生活中的看似总被时局和他人左右,却从人类最动荡的20世纪,走过百年,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回到电影的开头,2004年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的吴清源家中,90岁的吴清源先生及妻子中原和子,与张震和日本演员伊藤步在闲聊中,吴清源夫妇谈起近日来总是有猴子来偷家里的柿子吃,它们还分帮派,淡淡的流露出老人的温和童趣。在这里导演田壮壮执意让观众先看到一个真实的吴先生,再带着这样的感受,去体会后面影片中,关于吴先生的一生,一番热闹之外的心路历程。



写到这里,觉得自己的水平有限,有些过长了。但是出于电影语言已经虚化了,我在这里则更实际的结合镜头讲述内里的故事。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一是出于个人敬仰,二是认为无论是否是围棋棋迷,吴清源先生的个人魅力都足以令人着迷,并反思自己的人生修业。而吴先生人生修业的高度和长度,又是那么的令人神往。导演田壮壮在采访中曾提到,晚年的吴清源先生最喜欢聊: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还经常跟人滔滔不绝自己的 “时间”和“六合空间”观念。也许吴先生一生在棋盘前求真悟道,已经参透了时空的秘密,着实令人觉得太神奇了。






2015年4月19日 小玄儿撰写。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订阅我的小玄儿的电影推荐与漫谈 搜索:aboutmovie-xiaoxuan


参考资料如下:
《名士风流》20141224 围棋大师——吴清源
《 BTV档案》20150106 昭和棋圣吴清源,方寸战场的风起云涌
《锵锵三人行》20141203,20141204,20150212,20150213
《老梁观世界》20141215一生一世一棋局,围棋泰斗吴清源的棋局
Youtube吴清源官方频道:江铸久九段讲世纪风云吴清源传奇1-12
2007年导演田壮壮采访,采访者影评人况一民
吴清源先生自传《中的精神》

吴清源的相关影评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19 BT影视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