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2:莎士比亚的“第一部戏”
《暴风雨》也许是莎士比亚的第一部室内戏剧。和露天的环球剧场不同,烛光是这个小小的黑衣修士剧院里唯一的光线来源。与此同时,相比露天的环球剧场,黑衣修士剧院的密闭空间有着更好的声学效果——能更好地表现暴风雨中的各类声效。甚至观众也是不同的,在当年你至少需要交纳六便士才能进入黑衣修士剧院,而这已经是环球剧场的最高价了。这些钱显然不是白付的:肆虐却突然无影无踪的暴风雨,变成鸟人的爱丽儿,华丽而虚幻的盛宴,以及盛大的婚礼庆典——这些都是魔法,普洛斯普罗的,也是莎士比亚的。甚至为了讨好这些明显是社会上层的观众,莎士比亚也有意地让他的演员穿上更好的戏服,比如普洛斯普罗的法师服,比如尼泊尔一行人海难后反而更鲜亮的朝服。除此以外,《暴风雨》也同时探索了黑衣修士剧院无尽的声效可能,可以说,整部戏就像卡列班所说,‘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Soundsand sweet airs that give delight and hurt not’。
看点3:从复仇到宽恕
复仇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人看来,是一件毫无疑问的正义的事。莎士比亚在之前的《哈姆雷特》中已经质疑了这种观点,哈姆雷特已经开始质疑其复仇这件事本身的道德合理性。到了普洛斯普罗这里,莎士比亚可以说终于脱离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道德思辨,走向了更为现代的道德概念:宽恕。之所以说是“现代”而非“崇高”,是因为这宽恕仍然是苦涩的,被伤害的仍然是被伤害的。他之所以愿意去宽恕,不过是发现了‘we are such stuff that dreams are made on’,不过是明白了,禁锢尼泊尔一行人的岛屿,也禁锢着他自己。而现代,也是因为他放弃了“血债血偿”这种原始而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所推崇的做法;他的选择是一种更为现代的选择:他要安东尼奥求偿还原本就属于他的公国,要求他的“物权”。这种现代性的诉求,在随后不到40年的时间里就随着内战,一并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