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原载《阅读与写作》2003(7),有删减。
导演:张艺谋
编剧:李冯,王斌,张艺谋
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甄子丹
出品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制片
影片长度:96分钟
上映时间:2002年
荣誉:提名奥斯卡金像奖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2005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2004年全球十大最佳电影”,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及《十面埋伏》并列第1名,这也是华语电影首次被《时代》杂志评选为第一名。
《英雄》是张艺谋转型执导的首部武侠电影,是第一部票房超亿元的国产电影,也是至2014年为止北美市场上票房成绩最好的大陆导演影片。该片所创造的2.5亿元人民币票房,将中国带入了国产商业大片时代;在北美外语片市场上,则以近6000万美金的票房成绩超越众多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影片,高居票房排行榜第三位。
内容介绍:
秦王为一统天下讨伐六国,各国侠士纷纷伺机刺杀秦王。赵国刺客长空,情侣刺客残剑、飞雪三人最为秦王忌惮。秦王下令:凡能缉拿刺客长空者,可近秦王20步;击杀残剑和飞雪者,可近秦王10步,封官加帛。
3年前残剑和飞雪闯入秦宫,残剑最终放弃了亲手血刃秦王的机会,飞雪对此甚为不解。从此两人生怨。3年后,赵国侠士无名潜入秦国,花了10年功夫,练就了上乘功夫“十步一杀”。长空为能让无名接近秦王,在漏顶棋馆佯败在无名剑下。无名求助残剑、飞雪,遭到残剑的断然拒绝。残剑力劝无名放弃刺秦,这使无名大为不解,他以两字相赠无名:“天下”。残剑为证明对飞雪的感情以及对社稷苍生的期待,幽怨地死在飞雪的剑下。飞雪深为愧疚,最后戕身戈壁大漠,剩下痴心的女仆如月独自垂泪。
秦王召见无名。无名讲述刺杀三刺客的经过,取得了十步于秦王的最高规格。无名抓住机会刺向秦王,在千钧一发之时,无名最终放弃了。无名以社稷苍生为由,要求秦王一统中国,结束经年战争和历史恩怨,最终慷慨地死于秦兵矢如飞蝗的箭雨中。
《英雄》由于成功的商业运作,成了当年中国以至海外人们娱乐生活中翘首以待的一件大事,2003年的第一个季节,《英雄》满足了人们的殷切期待也粉碎了某些美好幻想,除通俗读物外,许多专业刊物对《英雄》亦是毁誉参半。
美国影评家罗杰·埃伯特认为,《英雄》在结构上模仿了黑泽明的《罗生门》,但张艺谋第一次使武侠电影具有了诗意。美国《纽约时报》以两个版的篇幅报道了《英雄》在美国上映的盛况,评论称:“《英雄》这部中国电影,经典得就像中国的《红楼梦》,也是我们美国奥斯卡的无冕之王。”《华尔街日报》认为:“《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英雄》作为商业大片,耗资3000万美元,不仅是我国电影史上到2002年为止资金投入最多的一部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尚未公映就收回制作成本的影片。与这种美誉和辉煌的数字相对的,是《英雄》本身的尴尬,因为它同时也被射成了刺猬一样的一个箭垛子:
“张艺谋有钱把水变成玻璃,风变成丝绸——这类电脑特效加上能让人飞起来的钢丝,使《英雄》的视觉效果看上去更像《珍珠港》之类的烂片。”
“片中充斥着大量的缺乏消化的模仿,有几处是黑泽明的《乱》,有几处是王家伟的《东邪西毒》,有几处是陈凯歌的《刺秦》你甚至还能看到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而《卧虎藏龙》中章子怡和周润发那场其实很可笑的竹林之巅的角逐,到《英雄》这里换成了枫林之巅的较量,除了叶子的颜色有翠绿变成金黄,简直就是翻版。”[1]
“《卧虎藏龙》中的人物是相互顾忌式的,人物交往讲究礼仪分寸,清末生活氛围是卖点。而《英雄》中‘我要你回家’,‘我心中有你’,老套肉麻如大一大二的小男女,无一点古代生活气息。”“《英雄》是战国时代,宁折勿弯的青铜器宝剑竟然出现龙泉宝剑的性能,如软鞭乱颤,拍打在章子怡胸上。”[2]
甚至有撰文者质问道:“我们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的观众,这是我们有真正优秀的作品去推动这个饥渴的市场源泉……商业并不是我们堕落的理由,艺术是绝对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一次疯狂的炒作也许能暂时聚集观众,但这种建立在没有基础上的繁荣又能保持多久?”。[3]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尘埃落定论《英雄》,我认为其在形式制作上达到了好莱坞A级大片的精美水平,票房极为成功,但是内容上的“硬伤”,注定了毁誉参半的“《英雄》现象”是形式压倒内容时必然要出现的辉煌与尴尬。
“因果式线性结构”中,情节本身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运动中,从开端到结尾,必然有大转折过程。故事开始时是一番景象,经过一个大的矛盾冲突的积累、发展、爆发过程后,结局到来时,一切已面目全非,再没有故事开场时的那种景象了。“回环式套层结构”也可称之为“叙述型”模式。它不是以事件进程的因果关系为动力来结构故事,而是以对事件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反复叙述来凸现“叙述”本身的深层意蕴。[4]
《英雄》在叙事方式上与“回环式套层结构”的经典之作《罗生门》和《公民凯恩》有相似之处,将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数次。一次是无名的虚构叙事,与长空的比武表面是真,实际上是假象,用来蒙骗秦宫七大高手。并且虚构了残剑和飞血的情感悲剧。表面看,三大高手甚至如月也被杀。第二次,当秦王识破了无名的良苦用心时,他似乎揣测着讲了一个他所理解的真实故事,但实际上,一个重要的情节残剑不愿刺秦却出乎秦王的意料,这就将飞雪矢志复仇情节留给了第三次叙事。第三次,无名彻底讲出了故事的真相。
通过无名与秦王在大殿对话带出并穿引全片,无名的陈述,秦王的识破,再回到无名袒露实情,分别带出三个版本的刺客故事,同时引领观众一步一步深入电影人物的内心世界,一层一层地揭示人物的各自性格及相互矛盾。有点类似于侦探类电影,通过不同人物的叙述来演绎不同版本的故事情节来慢慢接近真相。回环套式的叙事重心放在由于不同层次、不同视点的“讲述”所形成的对应、对比、多义性和悬疑性等叙述张力上,因此事件的结局有不确定性。与《罗生门》和《公民凯恩》相比,《英雄》将多人对同一件事的陈述减少为两人,他们互相叙述推断,表现了两人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较量与斗争,如下棋对垒。但故事的结局是明确的,这就又结合进了线性叙述的因素。《英雄》在叙事方式与国内诸多武侠片的纯线性叙事相比,突破了观众欣赏此类片子时的心理定势,使简单的故事悬念迭起,紧紧的抓住了观众。
其一是九个CG特效:1.建造建筑群,此技术在《角斗士》里用过;2.营造庞大数量众多的人群,此技术在《少林足球》为观众熟悉;3.无名与长空雨天在棋馆决斗,为了表现动作的快,雨水在空中凝住,只有剑和人在移动;4.无名与飞雪决斗时的大漠烟雾;5.弓箭雨,那种铺天盖地万箭齐发的效果是能震慑人的;6.飞雪与如月在黄叶林打斗,真实的树叶与CG树叶天衣无缝地混在一起,CG树叶主要用于表现被剑风带起的效果;7.无名在藏书阁给残剑、飞雪演示“十步必杀”;8.无名与残剑在湖面上较量,以水珠为武器;9.秦王拔剑扔给无名,甚至还有秦王和无名之间的烛火群。
其二是继续着《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路子,成功地借鉴了波兰导演基耶罗夫斯基的《蓝色》、《白色》、《红色》三部曲,用一种主调色彩来烘托气氛,表达主观感情。开篇,无名一袭黑衣,气宇轩昂,走进青黑色的大殿。秦宫没有宫女侍卫,没有任何装饰,一派肃杀之气。嬴政一人高居王座,与无名遥遥相对。这种黑暗阴冷的色调,体现着机谋和城府的较量。棋馆里,古筝声声,雨水顺着棋馆青黑的屋檐流淌,两个黑衣人上下翻飞,状如舞蹈。无名冰冷地一剑刺出,雨珠的滴落变成了缓慢的滑行,长空倒地。冰冷的青灰色调使得寒气和杀气透骨生凉,让人胆战心惊。凄美的黄叶林,如月一次次发出绝望的攻击,黄叶飞旋,扑打着一对情敌,仿佛那令人窒息的爱情。当她们在黄叶林之巅飞行时,蓝天偶然呈现,却更快地被她们或将她们抛弃。如月是个侍女,只能拥有一个侍女的武功及全部的悲哀,她被结果了。黄叶、蓝天,都沉浸在一片血色之中。灿烂绚丽,强烈动荡而狂乱的红色,令人热血沸腾。在山清水秀的九寨沟,湖面飘浮着小亭,飞雪的尸体躺在那里。两个男子,轻柔地飞过湖面,有如翩翩惊鸿,仿佛是在水面上进行着忧伤的舞蹈。为了不得不的使命,必须让爱与柔情漂流。画面的蓝色,显得和谐、安宁,象征着梦幻般美好的友谊、甚至爱情。藏书阁,无名演示着 “十步一杀”的剑法。他的剑精确地剖开一杆纤细的毛笔,穿过笔尖。画面的绿色和白色,象征着纯洁的友谊、爱情。表达者肝胆相照的生命之托。刺秦失败的消息传来,飞雪恼怒地挥剑与残剑比拼,飞雪一剑刺出,残剑坦然承受,没有鲜血流出,一切是那样洁白。飞雪自杀,风吹动了他们洁白的衣袂。在敦煌的大漠荒丘上,黄土漫漫,有着“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的悲壮。
首先一是画面构图中对疏和密美学法则深刻理解。德国女导演瑞芬斯塔尔摄制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是表现纳粹纽伦堡集会的,其中有个著名的镜头:一个大全景显示三个在画幅中显得很小的人(希特勒、冲锋队首领罗姆和党卫军首脑希姆莱),行进在战争纪念碑巨型广场的中央通道上,他们的两边是整齐肃立的、海洋般的人群。这种大小、多寡和动静强烈的形式对比有力的表达了秩序、权威、个性崇拜的主题。[5]而在中国画论中亦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之说。《英雄》通过“多”来表现军容的强大。如秦军的箭阵,齐整而又威武,在数量上给人无边无际之感,慢镜头的“箭如飞蝗”与其说是客观的视觉效果不如说是主观的心理感受,它充分地显示了秦国军力的强盛。显示了秦军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威。而秦国大殿外文臣武将举袖成云的盛况更表现了秦王有“一统天下”的枭雄魄力。而夸张的“疏”和“密”的对比则表达了较为深刻的言外之意。如在无名入宫时,丞相在高台之上宣旨,台阶下是如蚁的群臣,这种“一”和“多”的对比充分表现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威势。再如无名刺秦后出宫时,又用“一”和“无数”的对比,来表现力敌万夫的英雄气概。
其次是戏剧化的主观虚拟性。场景的选择主要是秦宫大殿、赵国学堂、藏经楼、荒郊野外四处,并且没有刻意的制造一些逼真的环境,诸如行人、必要的摆设等,追求的是一种舞台化的虚拟写意效果,而不求客观形似。故事自始至终弥漫着冷冰冰的杀气,扣人心弦,不枝不蔓。人物讲述的口气庄重严肃、言必行,行比果,颇似西方的崇高悲壮的悲剧风格,通过主人公的死亡来预示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气势恢宏的画面、色彩浓烈、飘逸鲜艳、动感十足的服装设计、婉约苍凉以及充满东方意蕴的音乐。国画泼墨般的大写意和工笔画一丝不苟的精雕细刻、具有中国戏剧的程式美。不为江湖恩怨,武林秘笈,站在历史发展和国家命运高度上诠释侠义精神,比一般武侠片更大气,境界更高。”[6]
第三,音乐、舞蹈、书法、剑术在美学意义上的融通。
长空和无名在比剑时通过音乐在意念中进行。为了视觉上的可欣赏性,影视上的武打动作都注重表演性,在肢体语言的表达上,武术和舞蹈有共同性。在《英雄》中,许多动作与其说是武斗,毋宁说是双人“舞逗”更为恰当。所有动作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特别是飞雪和无名在赵国学堂外“挡箭”,宽大的红服更着意表达着“长袖善舞”视觉美感。残剑通过学习书法悟出了剑道。秦王通过残剑所书“剑”字悟出了剑的三个境界。其最高境界就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从而断定残剑和无名都不会杀他。这样,乐、舞、字与剑的就取得了美学意义上的融通,剑也就少了血性味暴力特征,而具有了阳春白雪般的高雅。
第四,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的声音效果。
《英雄》的配乐由谭盾创作。《英雄》但凡打斗,大多如《卧虎藏龙》一样配了鼓点打击乐,虽有雷同,但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伊萨克-帕尔曼(在《辛特勒的名单》中有出色表演)的小提琴独奏却又出新招。谭盾让帕尔曼将琴弦调松,只有两根弦来拉出声音。声音的表现则借鉴了秦腔的高音特征,营造出一种远古大漠的苍凉感觉,这和秦王朝的地域特征相当吻合,而这样的小提琴声音,十分特别,加上日本的鬼太鼓,配上中国铙钟,表达出了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
与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相对应的,是作品内容在人物塑造和故事逻辑上 “瑜”难掩“瑕”的“硬伤”。
1.人物形象平面化和单一化。影片为了票房的目的起用了6位顶级明星,但是他们的演技和风格太过于相近和相似,缺少个性化和独特性,就如几个相同和相差不大的音阶,未能组成和弦,相辅相成,达到对立统一的“和”的效果。无论是衣着武器、言谈神情还是武打套路都如出一辙:操着冰冷的语言;用着同样的技击身手;同样的凛然不可侵犯;同样的视死如归。角色间因为属于同一类型,相互替代也无不可。
明星的表演个个都在耍酷,是被抽象的英雄形象,表情单调,没有多少人情人性的表演。其实许多角色都有丰富的感情变化:无名,由复仇心态到明白英雄真谛的变化,其间还有面对秦王短时间内的心态反复波动,思想斗争;残剑和飞雪,爱情与国恨家仇之间矛盾造成的人物感情变化等;如月作为配角,戏份太多,成了一个傻姑加荡妇加泼妇的角色。燕窝鱼翅当然是上品,但大厨师大概都明白若不佐以普通菜蔬和辅料,作出的盛宴除了价格昂贵,要称其为“佳肴”,却也难乎。
2.在情理上残剑、无名刺秦没有理由。残剑和飞雪联手杀入秦宫,当得到机会诛杀秦王时,却只在秦王脖子上轻抹一道血痕,放弃了刺秦。这一转化太突兀,从情理上解释不通。按无名的解释是长空从书法中悟出了剑术的最高境界是“不杀”和“天下”的道理,这因该是发生在刺秦之前,而不是发生在刺秦的过程中。既然事前已经不愿刺秦,残剑随飞雪攻入秦宫因无辅笔就让人不可理解。无名从残剑写给他的“天下”两字中也明白了不可刺秦,这样也就没有来的理由。此外,按秦王的说法,他在无名讲述了杀长空之后就已断定了无名此来的目的,是找到接近他的机会,在没有断定无名没有杀他之心就让其又“上殿二十步,与王对饮”,而且他并没有能制服无名的胜算,这就让秦王或观众“弱智”了一回。
3.事理上的漏洞百出。在危如累卵的孤城中,私塾先生在如蝗的箭雨中却要给弟子们讲述赵国书法的精义,显得矫情、迂腐和可笑。更有甚者,先撤出时已有几个弟子中箭,但一讲书法精义,竟然箭见人就躲,丝毫也不能伤及身体。按无名的解释,说是赵国的书法刚烈逼人,这也许就是箭也怕字的缘由了,这有点匪夷所思。昔有仓颉造字而鬼神哭,是因为人的智慧要胜过鬼神,所以鬼神为自己不幸命运而落泪。今有飞矢见人写字而躲着飞,却不知为何?
甚至网上有《<英雄>笑话版——张艺谋之梦》嘲笑张艺谋说:“无名飞雪决斗之时,众目睽睽,你却让二人耳语,这是对士兵极大侮辱。攻赵之时,本是以强攻弱,却不一鼓作气,反而浪费羽箭,最后乘胜退却。飞雪残剑二人敌千,便是一千头猪也不能那么容易杀;飞雪面对残剑中途放弃在那发呆1分钟,众武士却傻乎乎的看着不知道下手;无名不杀秦王,秦王犹豫,众秦兵却不顾禁令,涌上大殿,力劝秦王;最后为杀一无名又浪费数万羽箭,损害宫内门窗无数,让他们闲着就喊什么“风”“大风”之类弱智口号,简直是把群众演员当猴耍。”[7]
《英雄》的宏大叙事策略,在知识分子、普罗大众、官方意识形态和电影专业人之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成为“话题电影”。《英雄》从前期的策划筹备、类型片明星制,到拍摄制作,最后宣传发行,《英雄》呈现给人们的,是一整套迥异于以往国产电影操作路数,却又完全符合商业规律的市场化电影运作范式,将中国传统意境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营造了东方风格的视听奇观,而华语大明星的组合,跨国跨地区制作团队的建构,为中国的商业大片提供了可以复制的模式。《英雄》作为内地大片的开山之作,也为贺岁影片增加了一个新的类型:武侠大片,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块里程碑。
有论者批评好莱坞电影时说:“几乎所有好莱坞影片的特点就是内在的空虚。这一点由外部的感人情景得到了补偿。这种感人的情景通常采用真正宏伟的现实主义形式。对布景、服装以及所有表面上的细节都要做到逼真,从不放过。这些努力有助于掩盖角色性格上的空洞以及情节的荒谬和琐碎。……除了感人的背景外,还有电影机的使用,有时候摄影机好像变魔术似的。但是当代表生活的故事都是空虚、无聊、平庸、幼稚的时候,在产生这些效果时的所有技巧、努力和精力,对人的重要性又有什么可言之处呢?”[8]
虽然尖刻的近于偏激,但无疑是一语中的的至论。《英雄》在形式制作上达到了好莱坞A级大片的精美水平,在选准市场时机、筹集资金、起用大碗明星名导、市场营销甚至反盗版方面,与国际影视市场接轨,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低迷不振的国内影视市场吹响了一声令人振奋的号角。但是国内影视故事中一贯令观众大跌眼镜的“硬伤”:诸如人物塑造的平面化、符号化,故事逻辑上的混乱和不能自圆其说,甚至违情悖理,幼稚化人物、弱智化观众等,则提醒着中国影视切勿重蹈好莱坞某些大片的覆辙。
相关影片:《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无极》
[1] 《刺向<英雄>的一剑》摘自《电影新作》2003(1)。
[2]《电影世界》2003(1)有系列文章评论《英雄》。
[3] 孙素成.诗意视听和审美象受的盛宴——《英雄》赏析.电视•电影•文学2003(1).
[4]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532页。
[5]游飞,蔡卫.世界电影理论思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1.第79页。
[6]孙素成.诗意视听和审美象受的盛宴——《英雄》赏析.电视•电影•文学2003(1).
[7] 此类文字在网上比比皆是。
[8] James T.Farrell.好莱坞语言.转自《新概念英语·4》,第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