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我只想说,我只能说,这部剧简直太牛逼了。
用十九世纪的故事背景与二十一世纪的一切进行碰撞,不仅毫无违和感,更是创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的说它离经叛道也不为过的讽刺效果。看的时候除了大呼过瘾,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脑中逐渐出现了部分留白,这留白就像Emily手中用来写诗的小纸片,等着我去书写自己的内心感受。
关于爱情。《狄金森》在豆瓣的标签里没有出现“同性”,看完第一季我认为这很合理。因为本剧的主题并不只是爱情,即使涉及到爱情部分,也并非坚定的同性之爱。剧中所有年轻人都处于对自己情感的探索阶段,即使说出“我爱你”,那也只能被当做是表达情感浓度的副词,还不足以到爱情。这一季,Emily和Sue之间更多的是心心相惜的友情。否则,Sue不会坦然的告诉Emily要嫁给她的哥哥,Emily也不会生气了几秒就默认了Sue的选择并强调Sue不能爱哥哥超过爱自己。否则,Sue和Emily之间应该会有一段完整的床戏,而非是Sue言传身教般向Emily分享火山喷发的感受。否则,Emily不会对爸爸的助手牛顿刚刚产生惺惺相惜的感受( 和Sue之间很相似的感觉)就“绝情”的将Sue推向自己的哥哥。这个时候,她们都对自己的善变和摇摆不定感到困惑,但同时又对自己内心强烈的情感有着无比真实清晰的感受。爱情之深刻,爱情之复杂,爱情之晦涩难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虽然很难定义,虽然无从定义,但至少此时Emily和Sue之间是处于青涩和懵懂的暧昧期。
关于欲望。Emily对诗歌的欲望,让她敢于向父权说“不”;Sue对独立自尊的欲望,让她即使要承受家庭教师之苦也要赚到足够的钱;Lavinia对性的欲望,让她勇敢的画出自己的裸体画并送给激发她欲望的人;母亲对做好家庭主妇的欲望,让她坚决抵制聘请女佣并询问父亲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这部剧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我前面提到的,它用十九世纪的背景与二十一世纪的一切进行碰撞,很疯狂,很讽刺,但效果出奇的好。喜欢写诗没什么奇怪的,但是没日没夜的写,不惜装病装到被医生下了病危的诊断来躲避母亲逼迫的劳动,父亲强势的打压,就表现了写诗对Emily的意义重大。独立自尊自强也没什么奇怪的,但在已经有了爱自己的有钱未婚夫之时,仍选择以付出肉体的方式赚取足够的金钱来实现作为一个孤儿的自尊心这一行为,让人觉得Sue的内心已然超越了那个时代。对性有强烈的欲望没什么奇怪,但不管对方是不是一个可靠的人就大胆的传送自己的裸体画给对方,在得知对方将画散布的人尽皆知后不仅没有心生羞愧,反而将自己其他裸体画作一幅幅夹在了同学们的画板上,这种精神境界可谓又领先了今天的我们几个世纪。喜欢做家务也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喜欢到即使丈夫解释了请女佣只是因为家里经济富足,社会地位足以且应该请一个女佣,依然不依不饶的哭诉,既认为是丈夫宠坏了女儿又认为是丈夫对自己的家政工作不够满意。你能说母亲是父权制的牺牲品吗?但她似乎在维护父权制方面到了另一个极端--坚决反对“反父权制”的一切行为,讽刺效果简直拉满。
关于成长。其实,不论是十九世纪还是今天,终身成长这个概念依然没有得到普及。人们捍卫自己固有认知的决心像信仰一样坚定,行动力像保卫国家的战士一样勇猛无比,然而这一切最终可能会演变成为了捍卫而捍卫,为了反对而反对的闹剧。看看观念的碰撞,议员们关心的是否废除奴隶制并不比女人们关心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家庭主妇更能代表崇高理想;进步者们关心的铁路是否可以延伸到更远的地方并不比保守派想要保护大树不被砍伐的理由更理直气壮;住在瓦尔登湖以“隐士”自居的作家并不比整天将写作就是为了赚钱挂在嘴边的作家来的更高尚。成长的烦恼并不只在青春期,人只要活着就应该成长,因为成长就是要面对那些不确定感,成长的意义就是要梳理出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
第一季,我给六星,无与伦比的好看,第一次连姬线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Sue真的好美啊~~